
當偏鄉學生遇上均一平台:一個老師的教育實驗心得
既然學生不喜歡傳統的教學模式,那我就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也嘗試使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啟發學生學習。均一教育基金會建置了免費的教學資源平台,我於是嘗試使用。本文作者透過第一手在教育現場的觀察,分享如何在教育實驗中扣緊教育初心,帶著孩子往前行。
既然學生不喜歡傳統的教學模式,那我就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也嘗試使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啟發學生學習。均一教育基金會建置了免費的教學資源平台,我於是嘗試使用。本文作者透過第一手在教育現場的觀察,分享如何在教育實驗中扣緊教育初心,帶著孩子往前行。
流線傳媒特邀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董事簡立峰與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暨執行長呂冠緯對談。兩位深諳數位學習能量的數位工作者以自身經驗鼓勵,數位轉型就是教育變革的槓桿點,只要挖掘出學習動機,不分老幼都能在數位洪流自由洇泳。
全球遭受疫情衝擊的這三年,這個世代的年輕父母,對外要迅速適應產業轉型與工作型態改變,而教育體系極速、全面的線上化,更關係到未成年子女在銜接實體與線上的「教、學」落差間,在一個動盪的求學環境中,怎麼持續得到優質的學習資源與引導。流線傳媒特邀均一董事長冠緯至 Podcast 頻道「全新一週」節目,暢談如何透過疫情下全面轉數位的槓桿時機點,更新台灣的永續教育思維,不僅為孩子做好心態與學習上的準備,也讓全體國人都升級成終生學習者,一起因應台灣在全球局勢中,越來越複雜與難以預知的未來挑戰。
對於「10年後的全台中小學生,應該要至少有一套免費或合理費用的優質數位內容作為各式學習的一個重要資源」,你,有什麼想像? 均一的下一步,總是從不停止思考如何讓平台使用體驗更好,我們相信跟生態系的資料有效串接,進而幫助學生在自己的學習反思、老師的教學分析以及學校、政府的政策分析裡面扮演重要的助力。相信個人化學習的願景當然是一個全體願景,但透過在邊陲的打磨,反而比較可以有機的、逐步的長出未來需要的解決方案。也因此要定期去邊陲的第一線去感受「創新的機會」。
「我們常用 5 成薪水,挖角最熱門的人才。」呂冠緯苦笑解釋,不是說這樣很厲害,而是組織條件不允許。呂冠緯引用《恆久卓越的修煉》的一句話:找到對的人上船,第一位員工很重要。為了讓人才願意「屈就」,均一能提供的是「合理的外在(薪資)、最大化的內在(自我實現感)」。
「當一個孩子有網路跟沒網路時,他可以獲得的內容其實可以差很多。」冠緯認為,第一個很重要的核心價值,是兒少能透過網路拉寬、拉闊整個學習的內容。兒少能透過網路,連結到全世界各種優質且免費的資源,也能跟中小學課綱相對應。第二,網路可以大幅降低學習的限制,讓兒少不受時間、空間和速度的限制。冠緯從多年來觀察兒少使用網路學習後得到這個結論。雖然網路讓人能足不出戶,但他強調網路對人很重要的影響是「連結」。
很多人常問我,為什麼均一不做成一個新創公司?為什麼要做一個 NPO?這個問題有很多的面相,但我只回答兩個,第一個比較務實,關於是志業的問題;第二個比較本質,則是關於願景使命的面向。均一最重要的指北針,永遠都是願景。我們的願景是:「每一個孩子不論出身,都有機會成為終身學習者。」
回望2021年,你為這一年挑選出的關鍵詞是什麼?盤旋了2年的「疫情」一詞依然重要,而伴隨而來另一關鍵字,更是從食衣住行各領域全方位展開加速的「數位轉型」。教育領域,當然也是。 當學生、老師、家長都開始
教育部為了弭平城鄉數位落差,喊出未來4年要「班班有網路、生生用平板」,預計將砸下 200 億採購平板、充實數位內容、提升網路頻寬等等,希望每位學生都能培養數位學習能力。 不過有教育團體和家長認為,太早
2021年5月中,台灣疫情升溫,突如其來的停課不停學,讓許多師生被迫轉為遠距學習,但心態與授課模式未能來得及準備。均一教育平台提供免費的線上學習資源與雲端親師生工作坊,致力弭平疫情下加速擴大的教育不平等。
晚了全球 1 年,台灣在今年 5 月因疫情啟動了全國線上學習,對師生都是極大衝擊,但也逼迫師生「下海」,在數位世界的汪洋中學習掌握方向。前 Google 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在訪談節目中,提醒台灣學生
全台防疫三級警戒、校園全面關閉,開始停課至今,在家「線上學習/線上教學」已成為親師生的共同必修課。均一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呂冠緯近日接受《親子天下》總編輯陳雅慧專訪時,就聊到了他對這波台灣親師生全面一起「
在孩子長大成人之前,有將近一半的時間在學校度過,許多孩子的成長與改變也在這裡發生。有些孩子從討厭數學到數學成績名列前茅、有些孩子從討厭學習到願意學習,卻也有些孩子無法前進,不論是學習動機低落、教育資源受限,都是可能的原因之一。
也因為看見了這些孩子的困境,我們希望透過科技的力量,提供孩子們優質且免費的學習資源,落實教育平權,打造一座沒有牆的教室。
我發現,原來教學就該是看見孩子真正需要被幫忙的地方,而不是看教學指引而已。
均一在一次次與學校、課輔班的合作中,看到許多成長與改變的故事。
我們看到有孩子從一開始放棄數學、不敢發問,到後來能主動舉手發問,甚至能教其他同學;也看到有老師體悟到成績不是一切,重要的是孩子們的學習態度以及如何面對挑戰與困難。
可能有一些東西並不是,成績單上面看得到的,有的時候我們好像,太在乎這個學生的表現是集中在成績這一塊。
孩子有無限多的可能正在教室中發生,邀請你與我們一起,創造更多免費優質的教育資源,讓更多孩子的未來有好的改變。
均一是一個非營利組織,為了專注於我們的願景使命,我們不承接政府預算、不發展有對價關係的盈利,仰賴與我們有相同願景使命的大眾捐款支持,期待集合眾人之力,實現真實的共創與共好。
不論在都市或是偏鄉,教室裡都存在著學習弱勢。每個孩子的學習步調、吸收知識速度都不同,如果孩子們沒辦法在教室裡學到適合自己步調與發展需求的內容,都有可能處於學習弱勢。我們希望透過平台上免費有趣的學習影片與習題、科技化的平台輔助功能,讓這些孩子能夠按照自己的步調學習,培養自信找回成就感,發揮原生天賦。
我們藉由課輔班合作計畫與學習扶助計畫,讓更多學習速度不同的孩子,得到差異化的教學,弭平學習落差,並在過程中持續鼓勵、陪伴孩子與教師。
有位平常學習上較落後的孩子,跟我分享,是磨數營讓她愛上數學。甚至跟我說 : 努力沒有做不到的事!
在 106 學年度,均一與苗栗縣和屏東縣分別合作進行「結合均一的課中補救」試辦計畫。藉由一般課堂的時間,抽離需要額外學習扶助的孩子到「學習扶助班級」,搭配均一平台的使用,有效診斷學生的學習斷點,提供個人化學習。
經過三年的顯著成效與現場教師的正面迴響,109 學年度起,均一在苗栗、屏東推動學習扶助「深化」模式,除了繼續數學課中學習扶助外,期盼藉由更深度投入的專案教師、更具規模的教師社群、更系統性的增能與支持,為學習扶助的師生帶來更有效的教與學。
學習扶助計畫進行的這幾年,我們不只看見許多孩子學習的進步,更看見許多老師教書育人的理念,邀請你點進下方文章,認識其中一位專案教師的故事。
在眾多均一平台上的老師當中,今天想特別與大家分享延慶老師的故事。延慶老師是「均一課中學習扶助深化專案」的老師,他觀察到,傳統一體適用的教學當中,班級內存在的學習落差影響了孩子的學習信心;透過「課中學習扶助」,老師們能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幫助孩子建立學習成就感,以及對未來的信心。
均一是一個非營利組織,為了專注於我們的願景使命,我們不承接政府預算、不發展有對價關係的盈利,仰賴與我們有相同願景使命的大眾捐款支持,期待集合眾人之力,實現真實的共創與共好。
邀請你一起參與 >> 公益支持
在均一有一群老師,不只出現在第一線教學現場,分享如何利用平台提供孩子們差異化教學,給學校或課輔班的老師,更設計出多元跨領域的課程,激發孩子們的學習動機。
我們在台灣擴大推廣 Code.org 的 Hour of Code 一小時玩程式,團隊夥伴製作中文化插電與不插電的程式課程、結合創意的教學設計,讓 Code.org 這套全球廣受好評的程式課程,在台灣的使用濃度達到世界排名第九、亞洲排名第二,讓臺灣的程式教育能夠與國際接軌。課程資源與師資培育,都逐步與國際接軌。
「模組化的課程設計,不論對教師教學、學生學習都有很大的幫助;因為課程規劃得很完整,老師能很清楚第一步要如何開始、接下來又該怎麼做,以及背後的教學目標,搭配程式闖關遊戲,小朋友會更有動機去嘗試、思考,甚至他們做完後、還會想再做一次,主動地去複習所學!」
為了讓孩子透過程式學習運算思維,均一也設計了一系列 Scratch 課程,採取專案導向學習 (Project-Based Learning),以深入淺出的講義或影片引導,經由不同領域主題,’當孩子面對給予的任務,將學習如何解構問題、摘要重點、發現規律,循序漸進地練習程式的思考。
數電快閃教室計畫,是團隊夥伴到教學現場透過「數學 X 電腦科學」的跨領域課程,將好玩、互動性高的電腦科學融入數學的課程內容,讓孩子覺得原來數學可以這麼有趣,學到的知識也可以加以應用。均一也透過此課程和現場老師分享跨領域教學,探索更多的學習可能。
後續雖遇上五月份的疫情,團隊發揮創意推出「線上快閃教室」,以線上的形式,快閃 18 所國小的線上教室,帶來「自學力就是你的超能力」主題分享,總計有 329 位學生參與,我們希望藉由這個活動,讓孩子在疫情期間能夠找到自己學習的目標和節奏。
「當我們 Code 在一起說故事」專案計畫,也就是平台上「電腦科學起步走|一起說故事」課程,是源自 Google 開發的 CS First,均一除了將其中文化翻譯,並且配合 108 課綱將課程內容和教學模組在地化。課程內容以程式作為跨域學習的槓桿,融合電腦科學、語文、音樂、藝術,鼓勵孩子用想像力編寫動人的故事,並且練習程式的思考。
此課程也獲選「 第三屆未來教育.臺灣100 – 全臺年度百大創新教學專案」的獎項殊榮。
每個孩子都希望能創造屬於自己的故事,細緻的課程架構,並附有專人引導的自學影片,孩子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和創作速度前進,人人都有成就感!
均一是一個非營利組織,為了專注於我們的願景使命,我們不承接政府預算、不發展有對價關係的盈利,仰賴與我們有相同願景使命的大眾捐款支持,期待集合眾人之力,實現真實的共創與共好。
每個人的生命當中,都有那麼幾位令人印象深刻的老師。有的老師幽默風趣、有的嚴厲而堅毅,有的老師像是再生父母,讓我們從學習與探索中,發揮生命更大的價值。
在 2021 年 的停課期間,有一種老師大量增加了,他們是守護孩子學習不中斷的「抗疫老師」,在短短幾天內,設法與孩子取得聯繫、使用各種數位工具,並給予遠距支持。
事實上,在在台灣的每一個角落,一直都能看見這些義無反顧為孩子付出的身影。以下是均一在推動教育改變的路上,遇到的幾位老師,希望透過簡短的文字、影片,與你一起分享,均一在教育現場的看見。
安溪國中——靜怡老師
靜怡老師任教於新北市安溪國中數學科,七年前開始使用均一教育平台,並將均一應用在「適性分組班」與自己的班級教學當中。
「讓孩子不會只是之前的挫折一直累積到最後,讓他可以在這裡找到讓他產生信心的地方。」/ 靜怡老師
高雄岡山教會課輔班——子婕老師
子婕老師雖罹患罕病,仍完成中央大學數學、資工雙主修,更因為從小便與媽媽在教會服務弱勢孩童。研究所時對數位教學產生興趣、畢業後即投入弱勢教育。2020 年導入均一教學後,子婕老師與課輔團隊投入其中,幾乎天天討論到深夜。雖然孩子的學習成就並沒有一飛沖天,但她認為,孩子的正面心態、學習品格才是第一順位。
「我希望這些孩子記得,小時候有這麼一群人拼 死拼活努力去愛他們,他們是值得被愛的。」/ 子婕老師
均一經由支持教師,更規模化地影響孩子。
在子婕老師參與的弱勢課輔班計畫中,均一在兩年內培訓了 110 位教師,其中有 87% 的老師過去未曾使用數位平台輔助教學,在經過師資培訓後,提升了 20% 老師的教學信心,大多數老師更能夠獨立於課堂中教學,陪伴孩子探索數位學習平台,找到適合的學習內容。
除了弱勢課輔班計畫之外,均一長期與苗栗、屏東學習扶助班級合作,培養學習扶助科技教師。疫情期間,更曾累積上千名老師同時在線參與研習培訓,支持全台教師、家長陪伴孩子停課不停學。疫情之後,超過半數的現場教師仍持續採取科技搭配教學,數位學習將是教師、學生、家長不可或缺的關鍵能力。我們期待持續投入培訓資源與教學法開發,支持現場教師,進而支持更多孩子。
均一是一個非營利組織,為了專注於我們的願景使命,我們不承接政府預算、不發展有對價關係的盈利,仰賴與我們有相同願景使命的大眾捐款支持,期待集合眾人之力,實現真實的共創與共好。
邀請你一起參與 >> 公益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