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寫均一教育平台創辦人方新舟:你,願意給年輕人多少機會?

[編按]日前,天下雜誌專訪均一教育平台創辦人方新舟(均一夥伴總是暱稱他一聲「方大哥」)。因著方大哥的鼓勵而堅持走在教育路上的均一大家長──冠緯,也趁此機會寫下他一路與方大哥一起共事的心路歷程,強調提供年輕人機會、敢於放手,將能讓世代之間彼此合作,讓社會更加進步!


教育的「門外漢」一手帶起台灣年輕教育團隊

最近天下雜誌採訪了方新舟董事長,一位低調但卻對台灣教育改革深具影響力的「教育門外漢」。

講教育門外漢,是方大哥自己常用的名詞,因為他的背景是科技人,從矽谷發跡,一路到回台創業,成為誠致科技董事長,最後公司與雷凌合併,再賣給聯發科。

講深具影響力,是因為他創辦台灣最大的線上教育平台──均一教育平台,然後又創立台灣最大的公辦民營體系 KIST(KIPP inspired school in Taiwan),同時他也是促成 Teach For Taiwan 創辦人劉安婷回台的關鍵人物。

孩子使用均一教育平台學習
方大哥一手集結團隊創辦的均一教育平台,至今仍影響許多孩子的學習與成長

此外,他與翻轉教育重要推手嚴長壽董事長常常一起在支持有能量推動台灣教育改變的許多一線教育工作者,讓這一波教育變革,擁有更靈活且扎實,由下而上的力量。

講低調,是因為很多時候很多人會誤以為我是均一教育平台創辦人,雖然我已經多次即時澄清,但因為現在我是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的負責人,更容易創造這個誤會。

實際上,方大哥不僅創辦均一教育平台,更重要的是他帶起了一批年輕團隊,並把許多經驗傳承給我,但又為善不欲人知,總是把舞台讓給年輕人,以致於不時有這一些誤會。

關於方大哥的傳奇故事,在近期天下這一篇文章「不怕死神三度敲門:翻轉教育推手方新舟,讓偏鄉孩子人手一平板」有相當多且傳神的描述。

而由於方大哥是我生命當中,除了家人之外,最重要的貴人,沒有之一,因此,我想從我個人的觀點,說說我認為我最佩服方大哥的點,就是「願意給年輕人機會」。

方大哥的信任,是我不曾從其他長輩身上感受到的

2011 年底,因著我在網路上錄製了一系列教學小短片,輾轉引起當時開始做教育的方大哥的注意,因此他約了還是個大醫院小實習醫師的我碰面,討論邀請我跟他合作的可能。

雖然我第一時間婉拒,但在接下來的一年裡面,方大哥三不五時寫信給我,鍥而不捨地跟我分享他的教育願景,讓我慢慢地被他的熱情所感染,也在服役時期,開始思索跟方大哥跨世代、跨專業的合作可能。

2013 年初,還在海軍服役的我,經過信仰的反思與深處的探索,決定加入誠致的大家庭。

在 E-mail 裡,我寫下:「方大哥:在跟父母親審慎地討論過以後,我們的共識是我會加入誠致的大家庭。 簡單地來說,my answer is “yes”。我會盡力完成我能夠做到的事情。」

很快地,方大哥回信道:「冠緯,謝謝您和您爸媽做了一個影響台灣未來教育的決定。有機會我一定要去拜訪您爸媽向他們致敬!」

那一年的大年初二,方大哥與方太太來到我們家,與我父母親交流,我爸直接問到,到底方大哥希望我做什麼?

方大哥二話不說直接回答,他希望我能成為誠致未來的執行長,當時 25 歲的我,聽著大我 35 歲的方大哥如此堅定地說出這樣的話,讓我非常驚訝。

原來,在方大哥眼中我不是只是一個很會錄製影片的專案教師,而是一個有發展潛力的年輕人,這樣的信任是我幾乎不從長輩身上遇過的。

有一種愛是放手,讓年輕人挑起擔子站上舞台

時間快轉到 2013 年的 9 月,我才剛加入誠致兩個月,方大哥確診罹患了肺腺癌,必須要開刀。

在方大哥入刀房前的幾小時前,他打了個電話給我:「冠緯,我想跟你說,謝謝你加入誠致,投入在均一教育平台的工作,我希望你答應我一件事好嗎?」

即便還不知道要答應的是什麼,我直覺式的回答:「我答應了,方大哥請說。」

「如果,這一次開刀,我沒有辦法回來,請你持續均一教育平台的工作,至少十年,好嗎?我相信你。」

我在電話的另外一頭呆了好幾秒,我不知道,是怎麼樣的狀況,可以讓方大哥有這樣的魄力、這樣的信任說出這樣的一番話。雖然我感受到極大的責任,但同時,卻也感受到極強的使命。

「方大哥,收到,我會全力以赴。」

很幸運地,不久後方大哥順利完成手術,也逐步地恢復,讓我有機會近身跟著方大哥學習、南征北討。

我發現,有別於一般保守型的領導者,方大哥很敢授權,也不斷地用「以色列式的辯證」來刺激我們勇敢地跟他討論。他相信真理越辯越明,很少用長輩的身份來壓年輕夥伴,也因此我與其他年輕夥伴的膽識逐漸被培養起來。

一年後,方大哥把我提拔成執行長,再過兩年,又邀請我加入董事會,再過一年,就邀請我負起整個均一教育平台營運責任,獨立成立一個新的基金會「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成為負責人。

從我 2013 年 7 月加入誠致,到 2018 年 1 月團隊正式分拆出來成立新單位,歷時僅四年半,我真的很難想像有哪一位前輩敢這樣做,因為在每一個過程中,我可以說我都還有許多根本沒有準備好的地方。

誠致均一簽約合照
方大哥僅四年半就放手,讓均一團隊挑起擔子獨立運作

但方大哥常說:「見人挑擔不吃力」 ,因此一定要自己挑擔成長最快。

我想方大哥抓住了教育的本質,就是不是等孩子、晚輩準備好才放手,而是只要他們有意願面對失敗,而且跌倒了不會爬不起來,就盡快放手。

相信英雄出少年,世代之間能合作創造進步社會

均一團隊受方大哥影響,對於給年輕夥伴挑戰是很歡迎的。

包含我們曾經有一位高一的自學生打破我們對於實習生的年齡限制,又包含我們讓三位大三的夥伴擔任深度的兼職工程師,又或者,我們讓台大的準畢業生擔任 Google 合作案的主要小 PM(我自己直接擔任大PM)。

均一團隊與方新舟大哥的合照
均一團隊尚未從誠致教育基金會獨立時,團隊與方大哥的溫馨合照

我們並不否定前輩的智慧與經驗,相反的,均一也有許多非常有經驗的工作夥伴是我們的台柱。但同一時間,我們也相信英雄出少年,只要有對的使命感、強大的學習力,年輕夥伴的成長往往會超越我們的想像。

我很開心看到方大哥總算願意接受比較完整的採訪了,畢竟他的故事實在太具有啟發性,我相信有一天在台灣的教育變革史上,我們會看見這一位「教育門外漢」對教育產生的深遠影響。

除此之外,他自己把經營組織當作一個大膽的教育實驗,相信年輕人,給年輕人機會。

我深信,當有更多的社會成功人士,願意像方大哥這樣,以身作則,也給年輕人機會時,我們的社會會更穩健地進步,同時世代之間也會更多合作,更少對立。

你,願意給年輕人多少機會?


作者|呂冠緯(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兼執行長)
編輯|陳又慈

分享這篇文章:

相關文章

生命的改變從教室開始

在孩子長大成人之前,有將近一半的時間在學校度過,許多孩子的成長與改變也在這裡發生。有些孩子從討厭數學到數學成績名列前茅、有些孩子從討厭學習到願意學習,卻也有些孩子無法前進,不論是學習動機低落、教育資源受限,都是可能的原因之一。

也因為看見了這些孩子的困境,我們希望透過科技的力量,提供孩子們優質且免費的學習資源,落實教育平權,打造一座沒有牆的教室。

我發現,原來教學就該是看見孩子真正需要被幫忙的地方,而不是看教學指引而已。

大同國小.林政琦老師

教室裡的改變

均一在一次次與學校、課輔班的合作中,看到許多成長與改變的故事。

我們看到有孩子從一開始放棄數學、不敢發問,到後來能主動舉手發問,甚至能教其他同學;也看到有老師體悟到成績不是一切,重要的是孩子們的學習態度以及如何面對挑戰與困難。

可能有一些東西並不是,成績單上面看得到的,有的時候我們好像,太在乎這個學生的表現是集中在成績這一塊。

文英國中.李延慶老師

孩子有無限多的可能正在教室中發生,邀請你與我們一起,創造更多免費優質的教育資源,讓更多孩子的未來有好的改變。

你也能一起參與改變

均一是一個非營利組織,為了專注於我們的願景使命,我們不承接政府預算、不發展有對價關係的盈利,仰賴與我們有相同願景使命的大眾捐款支持,期待集合眾人之力,實現真實的共創與共好。

邀請你一起參與 >> 公益支持

不分城鄉,教室裡的學習弱勢

不論在都市或是偏鄉,教室裡都存在著學習弱勢。每個孩子的學習步調、吸收知識速度都不同,如果孩子們沒辦法在教室裡學到適合自己步調與發展需求的內容,都有可能處於學習弱勢。我們希望透過平台上免費有趣的學習影片與習題、科技化的平台輔助功能,讓這些孩子能夠按照自己的步調學習,培養自信找回成就感,發揮原生天賦。

我們藉由課輔班合作計畫與學習扶助計畫,讓更多學習速度不同的孩子,得到差異化的教學,弭平學習落差,並在過程中持續鼓勵、陪伴孩子與教師

課輔班合作計畫

透過與課輔班合作,均一提供平板筆電載具、專業師資培訓與觀課陪伴,協助課輔班老師能以遊戲化的數學學習模式,讓弱勢孩子重拾學習興趣、鞏固基本學力。合作期間,也看到許多老師陪伴孩子的動人故事,我們記錄這些過程與故事,也邀請有興趣的你,點擊下列文章更了解計畫成果,也認識課輔班老師的故事!

有位平常學習上較落後的孩子,跟我分享,是磨數營讓她愛上數學。甚至跟我說 : 努力沒有做不到的事!

屏東躍愛課輔班 林綺漩 老師

學習扶助計畫

在 106 學年度,均一與苗栗縣和屏東縣分別合作進行「結合均一的課中補救」試辦計畫。藉由一般課堂的時間,抽離需要額外學習扶助的孩子到「學習扶助班級」,搭配均一平台的使用,有效診斷學生的學習斷點,提供個人化學習。

經過三年的顯著成效與現場教師的正面迴響,109 學年度起,均一在苗栗、屏東推動學習扶助「深化」模式,除了繼續數學課中學習扶助外,期盼藉由更深度投入的專案教師、更具規模的教師社群、更系統性的增能與支持,為學習扶助的師生帶來更有效的教與學。

學習扶助計畫進行的這幾年,我們不只看見許多孩子學習的進步,更看見許多老師教書育人的理念,邀請你點進下方文章,認識其中一位專案教師的故事。

苗栗文英國中李老師照片

帶孩子走出教室裡的無力感 —— 苗栗延慶老師分享

在眾多均一平台上的老師當中,今天想特別與大家分享延慶老師的故事。延慶老師是「均一課中學習扶助深化專案」的老師,他觀察到,傳統一體適用的教學當中,班級內存在的學習落差影響了孩子的學習信心;透過「課中學習扶助」,老師們能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幫助孩子建立學習成就感,以及對未來的信心。

了解更多 »

你也能一起參與改變

均一是一個非營利組織,為了專注於我們的願景使命,我們不承接政府預算、不發展有對價關係的盈利,仰賴與我們有相同願景使命的大眾捐款支持,期待集合眾人之力,實現真實的共創與共好。

邀請你一起參與 >> 公益支持

是老師,也是教育創新家

在均一有一群老師,不只出現在第一線教學現場,分享如何利用平台提供孩子們差異化教學,給學校或課輔班的老師,更設計出多元跨領域的課程,激發孩子們的學習動機。

我們在台灣擴大推廣 Code.org 的 Hour of Code 一小時玩程式,團隊夥伴製作中文化插電與不插電的程式課程、結合創意的教學設計,讓 Code.org 這套全球廣受好評的程式課程,在台灣的使用濃度達到世界排名第九、亞洲排名第二,讓臺灣的程式教育能夠與國際接軌。課程資源與師資培育,都逐步與國際接軌。

「模組化的課程設計,不論對教師教學、學生學習都有很大的幫助;因為課程規劃得很完整,老師能很清楚第一步要如何開始、接下來又該怎麼做,以及背後的教學目標,搭配程式闖關遊戲,小朋友會更有動機去嘗試、思考,甚至他們做完後、還會想再做一次,主動地去複習所學!」

太平國小 陳宜均老師

為了讓孩子透過程式學習運算思維,均一也設計了一系列 Scratch 課程,採取專案導向學習 (Project-Based Learning),以深入淺出的講義或影片引導,經由不同領域主題,’當孩子面對給予的任務,將學習如何解構問題、摘要重點、發現規律,循序漸進地練習程式的思考。

數電快閃教室

數電快閃教室計畫,是團隊夥伴到教學現場透過「數學 X 電腦科學」的跨領域課程,將好玩、互動性高的電腦科學融入數學的課程內容,讓孩子覺得原來數學可以這麼有趣,學到的知識也可以加以應用。均一也透過此課程和現場老師分享跨領域教學,探索更多的學習可能

後續雖遇上五月份的疫情,團隊發揮創意推出「線上快閃教室」,以線上的形式,快閃 18 所國小的線上教室,帶來「自學力就是你的超能力」主題分享,總計有 329 位學生參與,我們希望藉由這個活動,讓孩子在疫情期間能夠找到自己學習的目標和節奏。

當我們 Code 在一起說故事

「當我們 Code 在一起說故事」專案計畫,也就是平台上「電腦科學起步走|一起說故事」課程,是源自 Google 開發的 CS First,均一除了將其中文化翻譯,並且配合 108 課綱將課程內容和教學模組在地化。課程內容以程式作為跨域學習的槓桿,融合電腦科學、語文、音樂、藝術,鼓勵孩子用想像力編寫動人的故事,並且練習程式的思考。

此課程也獲選「 第三屆未來教育.臺灣100 – 全臺年度百大創新教學專案」的獎項殊榮。

每個孩子都希望能創造屬於自己的故事,細緻的課程架構,並附有專人引導的自學影片,孩子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和創作速度前進,人人都有成就感!

KIST: 拯民國小.宋亭緻老師

你也能一起參與改變

均一是一個非營利組織,為了專注於我們的願景使命,我們不承接政府預算、不發展有對價關係的盈利,仰賴與我們有相同願景使命的大眾捐款支持,期待集合眾人之力,實現真實的共創與共好。

 邀請你一起參與 >> 公益支持

教室裡的風景

每個人的生命當中,都有那麼幾位令人印象深刻的老師。有的老師幽默風趣、有的嚴厲而堅毅,有的老師像是再生父母,讓我們從學習與探索中,發揮生命更大的價值。

在 2021 年 的停課期間,有一種老師大量增加了,他們是守護孩子學習不中斷的「抗疫老師」,在短短幾天內,設法與孩子取得聯繫、使用各種數位工具,並給予遠距支持。

事實上,在在台灣的每一個角落,一直都能看見這些義無反顧為孩子付出的身影。以下是均一在推動教育改變的路上,遇到的幾位老師,希望透過簡短的文字、影片,與你一起分享,均一在教育現場的看見。

均一教師的身影

安溪國中——靜怡老師

靜怡老師任教於新北市安溪國中數學科,七年前開始使用均一教育平台,並將均一應用在「適性分組班」與自己的班級教學當中。

「讓孩子不會只是之前的挫折一直累積到最後,讓他可以在這裡找到讓他產生信心的地方。」/ 靜怡老師

點我看靜怡老師的完整分享 >>

 

安溪國中靜怡老師

 

高雄岡山教會課輔班——子婕老師  

子婕老師雖罹患罕病,仍完成中央大學數學、資工雙主修,更因為從小便與媽媽在教會服務弱勢孩童。研究所時對數位教學產生興趣、畢業後即投入弱勢教育。2020 年導入均一教學後,子婕老師與課輔團隊投入其中,幾乎天天討論到深夜。雖然孩子的學習成就並沒有一飛沖天,但她認為,孩子的正面心態、學習品格才是第一順位。

「我希望這些孩子記得,小時候有這麼一群人拼 死拼活努力去愛他們,他們是值得被愛的。」/ 子婕老師

點我認識「弱勢課輔班計畫」>>

均一如何支持教師

均一經由支持教師,更規模化地影響孩子。

在子婕老師參與的弱勢課輔班計畫中,均一在兩年內培訓了 110 位教師,其中有 87% 的老師過去未曾使用數位平台輔助教學,在經過師資培訓後,提升了 20% 老師的教學信心,大多數老師更能夠獨立於課堂中教學,陪伴孩子探索數位學習平台,找到適合的學習內容。

除了弱勢課輔班計畫之外,均一長期與苗栗、屏東學習扶助班級合作,培養學習扶助科技教師。疫情期間,更曾累積上千名老師同時在線參與研習培訓,支持全台教師、家長陪伴孩子停課不停學。疫情之後,超過半數的現場教師仍持續採取科技搭配教學,數位學習將是教師、學生、家長不可或缺的關鍵能力。我們期待持續投入培訓資源與教學法開發,支持現場教師,進而支持更多孩子。

你也能一起參與改變

均一是一個非營利組織,為了專注於我們的願景使命,我們不承接政府預算、不發展有對價關係的盈利,仰賴與我們有相同願景使命的大眾捐款支持,期待集合眾人之力,實現真實的共創與共好。

邀請你一起參與 >> 公益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