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可能會好奇,學生已經可以在均一上學習、老師也可以透過派任務等功能利用均一輔助教學,為什麼需要人工智慧的技術?均一想要人工智慧幫忙做什麼?
就讓這篇文來為大家解答!
均一 AI 的目標
均一 AI 想要讓均一成為孩子的智慧助教,目標是「當孩子想學,給予孩子適當的引導,最後讓孩子學會。」也就是說孩子可以設定想要學習的目標,而均一 AI 根據孩子的程度,規劃給孩子適合的學習內容,最後讓孩子可以成功達成學習的目標。
過往的學習流程裡,老師扮演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需要了解孩子的程度,規劃孩子需要學習哪些內容,並給予適合難度的教學教材。如果孩子的學習過程遇到了問題,老師便需要了解他在什麼地方卡住了,幫助他度過難關。這樣的流程在一對一的教學中,老師可以很即時地發現孩子的需求並給予指導,但如果面對一個 30 人的班級,同時照顧所有孩子便成了一項大挑戰。
每個星期都有超過五萬名學生在均一教育平台上學習,長期下來均一累積了很多學生的學習紀錄。我們於是思考,均一能不能利用這些學習紀錄,近一步成為老師的小助教,先幫老師解決一些學生的問題。
那我們怎麼做呢?
我們嘗試透過模仿老師教孩子的過程來成為智慧助教,如果我們可以學個八成像,或許就可以即時地給予孩子一些支持。
我們將老師的教學拆解成三大塊:第一塊是老師的學科知識,第二塊是老師過往與孩子互動的教學經驗,第三塊則是老師根據學科知識以及過往的教學經驗,判斷怎樣的教學最適合孩子。
而對應到均一,老師的學科知識,就是我們對均一學習內容的理解,而與孩子互動的教學經驗就是均一教育平台上孩子的學習歷程。孩子在均一上的使用時間越長,我們就有越多關於這個孩子學習情況的資訊。最後我們會結合以上兩者,了解孩子的程度、給予孩子適當的學習引導。
知識地圖:給予孩子適當引導,知識的理解不可或缺
不過要怎麼給予孩子適當的引導呢?引導表示我們要給孩子一個方向,但如果我們不知道知識要怎麼學習,就會像迷失在一個陌生的國度,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
因此,首先我們需要了解知識的脈絡,也就是每個知識彼此之間的關係,例如:在學「圓面積的計算」前要先學習什麼?我們稱之為知識地圖,因為他就像是地圖一樣告訴迷路的孩子一個學習的方向。我們目前已經利用孩子的學習資料,找出哪些內容對孩子現在的學習最有幫助,並透過均一教育組的調整,做出了均一的國小數學知識地圖。
適當的推薦,讓孩子能學會
接下來,我們要根據孩子的狀況推薦適合的內容。目前我們的發展重心為——著重於當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時,如何透過推薦適合的內容,幫助孩子度過難關。
怎麼做呢?我們透過自然語言處理相關的技術,分析題目跟解題說明,並從中找出要答對這題,需要哪些步驟。例如:在做「異分母的加法」時,透過分析,我們會知道過程需要「通分」、「同分母的加法」,有時候還需要將「假分數換成帶分數」。透過這樣的分析,我們便能猜測孩子是從哪一個步驟開始出了問題,並推薦適合的內容給孩子。
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歡迎加入我們
當然,目前這只是往 AI 路上踏出的一小步,離我們的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很多事情要做,也一定會有許多的困難與挑戰需要克服,如果你也對 AI 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有興趣,歡迎加入我們的行列!期待有一天,孩子能透過均一 AI,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路徑,培養對學習的濃厚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