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最好也最壞的時代,給自己的孩子最好資源的方式,並非營造獨善其身的玫瑰色幻影,而是勇敢迎向大環境的灰犀牛。」-均一軟體組夥伴 Amy
在這個女性角色日漸複雜的社會,每個蠟燭多頭燒的媽媽,在各自的職涯發展與生命成長的過程中,都不可避免地面臨著許多艱難的課題與挑戰。
今年母親節,讓我們一起花些時間,細讀一位勇敢作夢的年輕媽媽,如何以從容之姿面對難題,舞出一曲充滿意義與價值的歷險。
畢業自工程科系的均一軟體組夥伴 Amy,是個對自己的職涯與未來有著豐富願景,在職場上也勇於追求自我實現的新時代女性。
成為母親後, Amy 因著對科技的深刻信仰加入均一,開始相信教育科技擁有無限可能。在爽朗輕快的語調中, Amy 和我們分享了自己在科技領域的工作經歷、對家庭參與的努力,以及在均一這個「不一樣」的職場中的親身體察。
用雙贏挑戰零和
在生活中扮演著許多不同角色的 Amy ,對自己有很高的期許。除了在職涯發展上有著長遠的願景與野心, Amy 也認為孩子年幼時的陪伴非常重要,是一段父母親不能缺乏的關鍵時期。
不過,傳統科技業長工時、低自由度的環境與對「媽媽」這個身份的低包容度成了 Amy 的莫大阻礙。
Amy 舉例,自己對準時下班的堅持,或有時需要請假照顧生病的孩子,都較難獲得理解,而在這樣的前提下,職場與家庭間幾乎只能陷於零和境地。
在艱難的客觀環境中,Amy 與先生努力地想要顧全生命中每一個重要的面向。 Amy 的先生曾經於家中擔任主要照顧者, Amy 則負責外出工作。
但兩人很快地發現,這個社會對以爸爸為主要照顧者的接受度很低,除了對男性親職的既定印象之外,也缺少實質資源的支持,如男廁少有尿布台、少有供成員互相交流的爸爸團體等。
Amy 笑說他們最後終究「屈從社會主流」,改回由爸爸工作,媽媽擔任主要照顧者的分工模式。先生回到傳統科技業後,恢復了長工時的傳統, Amy 則必須調整自己的工作模式,以符合自己最初對家庭參與的期待。
「職涯考量可以不只是 2 選 1 的單選題,而是有積極規劃、達到雙贏的空間。」對仍在職場抱有願景與野心的 Amy 說到,她可以接受推遲自己所期待的成就,暫時先以孩子為重心,等小孩獨立之後再全心專注於實現職涯發展。
均一的工作為 Amy 創造了這份雙贏的可能性。能留在工作領域持續精進技術之餘,彈性的上下班時間、允許遠端工作的工作模式則讓她實現了一邊工作、一邊經營家庭生活的期許。有了這樣的安排,均一、 Amy 與 Amy 的家人便都能各取所需,達到理想的生活狀態。
從軟體工程師,到參與教育科技的巨變
身為科技新創組織,均一有著前衛的工作文化與步調,然而均一團隊最大的不同,在於改善教育的初衷。當科技與教育碰撞出燦爛的火花,背後似乎總藏著一個特別的故事。
Amy 提到,身為母親,對教育有興趣是必然,但過去自己對教育的關注層次相當淺薄。長期擔任家教老師的她,習慣專注於技術層面的知識傳遞,少有機會探討教育背後的深層意義。
在加入均一以後,Amy 看見的是個跨足教育和科技兩個領域,並站在很高的位置思考教育意義的組織。身為科技人的她,深刻地體會了科技在眾多領域帶來的劇烈改變,認為教育界沒有理由不能發生同樣的劇烈翻轉。
比起在旁觀望, Amy 更期待能以專業者的角色,親身參與這場巨大的轉變,以一位工程師的身分,為教育盡一份心力。
此外 Amy 也發現,思考「產品的教育價值」是在教育新創組織工作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這些思考是非常有意義的,它不是一個簡單的題目,並非短時間內可以獲得答案的問題,必須經過許多思考、沉澱才可能得出屬於自己的答案。」而這一切思考,也成了每一位夥伴生命成長的豐富養分。
「其實,在均一工作並不如大家想像的那麼不同,」 Amy 笑著說道,「最大的差異在於工作成果的效益反應在不同的地方。」
對其他教育科技平台來說,產品問題通常能較直接地反應於某些關鍵指標,如營收、顧客數量、費率等級等等,而非營利組織則必須利用其它週期較長的指標衡量成果 (如會考等標準化測驗)。
由於產品面的改善本來就較難快速反應出量化的成果,在工作中自由嘗試與發揮的空間也就更加廣泛,而因為擁有較靈活的架構,均一夥伴在工作時也能更精準地對標至弱勢群體。
自由與民主,是均一的風格
「彈性工時、自由與民主的風氣,是我非常喜歡的均一風格。」新手媽媽 Amy 這麼說,「而且在均一,我們相當尊重個人的獨特性,只要是能夠實現產品意義的 idea ,都非常有機會被實現。」
關於自己的聲音獲得重視的機會, Amy 提起了自己的另類專業得到夥伴們包容的親身經歷。 Amy 在前一份工作中培養的技術與均一最常使用的技術其實很不一樣,但均一夥伴們相當樂意接納多元的聲音,願意考量 Amy 過去在系統層面的專業,讓她有機會將自己擅長的技術帶進軟體組,朝這方面的題目發展。
儘管廣泛的題目空間看似凌亂發散,但這樣的多元發展其實對均一的平台技術有許多實質作用。而 Amy 也發現,以個人選擇及專長為導向的工作分配方式,其實才能達到最高效益並燃起每個人對工作的熱情。
對此她提到,「這與毫無秩序的民主有所不同。在均一,說服他人的能力非常重要,這個過程就像在經營一個個人品牌,需要自發性地加強自己的能力,並主動積極地思考怎樣的方向能為均一帶來實質幫助。」
因著價值與信念,我選擇相信自己,成為一個不折不扣的「理想派」
對 Amy 來說,當自己的規劃在均一成為現實,擁有了這個自由發展職涯的最佳舞台,是很大的幸運。
在走過幾年職場經驗,做過幾個生命中的關鍵決定後, Amy 想告訴所有擁有科技背景的年輕女孩:「身為科技領域中的女生,科技是項優勢,但身為女性卻是項弱勢。年輕的你應該勇敢衝撞主流價值,想辦法在以男性為主要玩家的的遊戲裡,提升自己講話的份量、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成為更重要的人。」
「理想派」是 Amy 走上這條路以來,被同為科技背景的夥伴冠上的頭銜。在她獲得的回饋中,多數人都肯定這項努力的價值,不過在認同理念與將理念付諸行動之間,仍會感到害怕。
Amy 回想,自己何嘗沒有感到擔心過呢?她可以理解同儕為追求優渥薪資而願意在選擇題目的自由上讓步 ; 或為了追求更精湛的技術,放棄在工作上實現理想。不過因著價值觀與信念,她選擇相信自己,更相信科技對教育可能帶來的實質改變。
若你仍在為自己的理想躊躇不前,為自己勇敢一次吧,這一路上,你不會孤立無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