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濱江國中 李記萱老師
|不斷成長的平台、不斷進化的教學
分組活動、桌遊確實可以引起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但對於班級觀察細膩的記萱老師發現,想要更徹底地幫助孩子們在學習上奠基,需要應用更多不同的教學素材。因此她開始尋找能與教室情境搭配的優質學習素材,因緣際會之下,她想起了均一教育平台。
多年前老師初遇均一的時候,均一還在草創階段,平台的功能不是那麼完整、習題也不是很適合台灣的學生學習,於是老師當時並沒有多做運用。
直到在南部研習時,她再次遇到團隊,得知均一做了很多調整,與團隊的對話也讓她印象深刻:「那時你們說了一句:『均一是一個不斷在進步的平台』,我覺得有這句話就夠了,不斷進步就意味著不斷成長。」
於是記萱老師開始將均一融入課堂,發現平台的內容與功能正好能符合教室情境裡的運用需求,也很適合用來幫助孩子學得更扎實:「均一上面的習題很多元,包含選擇、填空等等,也有針對觀念的判斷、概念的應用等不同方向的習題。」同時,老師也能更快地掌握每個孩子的學習步調:「課堂中我可以很快在後台看到誰需要幫忙,然後走到他身邊陪伴他學習。」
「均一雖然沒有在班上帶來奇蹟似的轉變,但孩子們持續平穩地學習,加上班上有分組積分的活動,孩子們會彼此督促。」記萱老師緩緩地說:「有一次我看到段考後,班上一個學習速度比較慢的孩子把自己做完習題的畫面截圖,很得意地傳給他小組裡面進度快的夥伴:『你看我做到了』,那時我很欣慰,因為他們做習題並不是為了加分,而是想要彼此分享。」
|教育的目的,在於讓孩子成為有溫度的生命
孩子之間的互助與合作學習,對記萱老師來說是最難得可貴的:「我相信教育的目的不在知識,而在生命。」
在教學現場多年,記萱老師看過太多不快樂的孩子:「有很多孩子會逼迫自己讀書、拿到很好的成績,他們喜歡的興趣卻得不到肯定,上學、考試變成他們不快樂的根源。」她皺起眉頭:「我希望能帶給孩子學習的溫度,讓他們能做自己、做一個溫暖的人。」

她終秉持著一個信念:「我覺得對學生的好奇、關心比解決課業問題重要,青春期階段的孩子最需要的,就是一個真誠地傾聽、陪伴他的大人來做榜樣。只要這樣想,我就會覺得,自己也要不斷練習更開放、接納他們。」
訪談的尾聲,記萱老師引導我們參觀她的班級教室,可以發現班上的活動不少,有與外國人對談的活動、有全班一起學習成長性思維的紀錄,這些點點滴滴構築了他們積極學習、充滿溫暖的教室,擁有記萱老師這樣積極關注於自我成長的老師做為榜樣,相信每一個孩子都能保有做自己的空間,逐漸成長為一個有溫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