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政琦老師公開授課分享
前一集均一專欄與大家分享了大同國小(松羅分校)所實行的「四班四組」教學模式,也跟大家一起看到,在眾人通力合作之下,透過有系統、有組織的行動,教育能夠產生更大的改變。
同一天,我們也進入了林政琦老師的課堂,在山區的原民小學深耕十幾年,政琦老師一直懷抱著「不放棄任何孩子」的信念,持續進修、成長,只為了實踐心裡執著的教育之夢。這一次,我們終於有幸能親眼進入老師公開授課的班級,觀察政琦老師結合在地文化、融入生活情境的數學課。
|在地文化加入課程,數學與生活沒有距離
政琦老師的班上,孩子們正在學習倍數的概念,為了幫助孩子更具體地理解數學概念,加上多數的孩子都是泰雅族原住民,政琦老師用他們熟悉的傳統泰雅族服飾和織布來比喻。
課堂開始時,老師先簡單地用圓規、火柴等物品,說明倍數的概念,接著發下頭帶、裙子等服飾:「織布很珍貴、不可以浪費對不對?那我們就需要知道裙子是頭帶的幾倍,這樣才不會浪費布。」
接著讓孩子們兩兩一組動手測量,孩子們興高采烈地在軟墊上攤開服飾,邊玩邊摸索。老師一邊用問答的方式,跟孩子們確認他們要測量的物品是什麼、得到的數字代表什麼意義,也帶著學習步調比較慢的孩子在一邊複習上一節的教過、但孩子仍然不熟悉的部分,即使很想要加入同學,但孩子仍然努力地一題一題弄懂:「如果我弄懂了,就可以跟他們一起玩。」
最後,老師跟孩子們討論答案,針對孩子們在測量時混淆的部分加以解釋,並讓他們看均一影片複習知識、填寫學習單,孩子們認真地吸收知識,老師也趁機觀察他們學習的狀況。
雖然只有五個孩子,但每個孩子的學習情況都很不同,老師也很關注他們獨一無二的學習需要,給予充分的關心和教導,當天有許多夥伴一起參與觀課,但孩子們相當信賴老師的指引,專注在學習上,看到老師和孩子之間深厚的信任關係,足以讓孩子不畏生地穩定學習,也讓我們相當驚艷。

|為教育大膽作夢、努力實踐!
任教於大同國小松羅分校的林政琦老師長期與均一密切合作,除了深度使用均一教育平台融入課堂之外,他也大量地應用生活情境、不同的教學方法等作為搭配,期待自己的教學能夠「成就每個孩子」,在應用均一之後,孩子們的成長速度大幅提升,連帶也鼓舞了學校裡的老師、改變了孩子們學習數學的風氣。
發現每個班級的孩子都有學習步調落差較大、學習過程中有所遺漏的狀況,老師因此開始在校內推動「四班四組」教學模式,一切為翻轉教育所做的努力,只為了心裡執著的信念:「我希望孩子找回學習時的快樂和笑容。」
與老師、孩子們共進午餐時,我們也發現,政琦老師對每個孩子的學習狀況、個性和特質都如數家珍,對待每個孩子的方式也都不同,不變的只有老師真誠的關懷。松羅的孩子們在全校老師們的關懷下,相信對學習一定會越來越有感,在有感學習的幫助下,孩子們終將有寬廣的未來和更大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