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資料技術掌握跨專業的話語權——專訪均一資料人 Young

Young 是均一教育平台的平台總監,過去他從前後端工程師、資料工程師等角色,逐步到發展出以「資料科學」為核心的職涯定位。現在領導均一的產品、軟體團隊,並準備進一步招募與發展資料團隊。

這篇訪談當中,Young 分享資料科學的經驗、資料人發揮所長的建議,以及在均一的資料工程師與業界的不同之處。

用證據挑戰權威

「資料人發揮專長的方式之一,是用資料為依據,補足人在感性上的盲點。」


均一平台總監 —— Young

Young 自認個性較反骨,從小就認為沒有絕對的權威,凡事喜歡挑戰現狀,自己探索事物的全貌與真相。這樣的個性難免遇到較多的摩擦,例如還是新鮮人時,Young 曾主張未來三年會輔佐主上位,自己則接替主管的位置,但這樣的主見在職場上未被受到歡迎。儘管如此,藉由資料科學專長輔助,Young 在各種決策的場合,更能以理服人,提升決策品質。

最早接觸資料科學時,Young 是軟體工程師,當時公司沒有資料專長相關的職能角色,遇到問題,才設法收集資料解決,因此許多重工,且知識沒辦法累積。所幸組織已經有一定規模,常用的數據和決策邏輯已經很明確,Young 自主設法讓數據自動化呈現,提升內部討論與決策的效率,並主動提議做資料工程的深化,可惜受限於商業模式以及當時組織的大小,沒有機會實踐更完整的資料科學團隊。經由自主的學習與研究,Young 發現「資料」跨技術與商業思維的特性,非常符合自己熱愛跨領域學習的特質。

「如果你有一個假設,我不認同,那我們可以討論我們如何驗證這個假設;你願不願意捲起袖子,我們一起去證明這件事?」


均一平台總監 —— Young

對 Young 來說,資料不是按照 SPEC 做事的工人,應該是出謀劃策的軍師,要能夠問出好問題、提出有效的研究規劃與解決問題的方式,最終能夠促使組織全面的進步。同樣的,在打造均一的資料團隊時,Young 特別看重成員是否有決心磨練技術與思維,能夠持續學習與成長。

用資料專長發揮影響力

Young 觀察到,業界資料人的薪資水平,反應該產業商業模式的成熟度,但未必能反應該職位的能力要求與發展性。在選擇資料相關職缺時,除了薪資行情,也需要評估自己想發揮的方向是什麼。例如部分產業中的資料職位薪資普遍較高、工程技術發揮機會多,但對於商業、產品決策權較無權參與,也有部分資料職務長期只是按照指示做事,發展空間有限。

在台灣,受限於市場大小與企業文化,許多公司以「人治」為主,資料工程師較難發揮,且往往身兼多職。當然,人治沒有絕對的好或壞,許多經驗豐富的創業者、經理人,都能夠以自身經驗判斷,做出傑出的決策。但如果是經驗較淺的經理人,有資料專業輔助會有很大的幫助。

如果只想專注在資料專長,在跨國大型企業滿有機會;如果喜歡跨領域、喜歡斜槓,且期待自己的聲音被聽見、能參與重大決策,也許在台灣重視資料的新創能有舞台發揮。無論大環境如何,Young 認為最重要的是回到「自己想要什麼」,確保你的選擇,能夠帶給你想要的價值。

在不同的團隊擔任資料工程的角色,意義非常不同。Young 回想起自己在均一教育平台發展早期,曾經不滿組織的某些決策,受到外部少數個人的意見左右。他問當時的組織領導人方大哥:「為什麼我們要屈服?」方大哥提醒:「做對的事情比較重要,還是自己的面子比較重要?」Young 啞口無言。他體會到方大哥的格局之大,相較於執著個人的成敗,方大哥更以天下為己任。

非營利組織裡的資料科學

作為非營利組織,Young 領導的均一資料團隊不隸屬於任何部門之下,對內,不為了 Sales 或任何商業利益說話,練習用「證據」溝通,並學習洞察各個部門潛在的通點,不斷地迭代實驗;對外,保持中立與開放,因此夠經由政府、企業合作,取得大量數據資源。均一也對外公開資料,在 Kaggle 上提供相關學者研究。

願景使命不只是文字的敘述,更要能夠以數據佐證。隨著均一下半年在「差異化教學」的進展,將會有更豐富的課程上架、產品優化、師資培育等專案,這些專案都需要數據追蹤,量化成果與影響力。在均一的資料團隊,每一分產出都將推進「用科技提供個人化學習」的研究與實踐,以數據分析的角度出發,設法回答困難、抽象,卻又攸關教育長期發展的問題。例如「哪些學習內容對孩子的幫助顯著?」、「數位學習的成效如何衡量?」、「哪些作法,最有有助於弭平教育不公平?」等等。

資料人在均一

關於均一資料團隊特點,Young 期待培養資料人跨職能發展的能力,例如資料專業搭配產品思維,能做產品,搭配產業專業知識,能做決策顧問;預計透過以下三個面向,逐步幫助資料人成長:

  1. 技術磨練

學習用軟體工程的原則來處理資料,包含模組化、自動化及測試,可以隨時自動監控我們資料的狀況。目前均一的軟體組已經落實以上精神,希望體現在資料工程當中。加入初期將會先處理 infra 基礎建設,一部份是資料清洗與商業邏輯重構,一部份是與後端工程師合作,從平台把資料存取出來,此外,也會從 GA3 轉移到 GA4、使用 Google Cloud。

  1. 思維培養

主動幫助做決策,甚至擔任決策者。能主動告訴我們你想用什麼工具、想做什麼。能夠 survey、實驗,提出規劃與方案。均一的專案很多元,資料人的研究也能夠很多元。只要善於主動提案、敢於挑戰,這裡是能讓資料人持續成長的舞台。

且奠基於非營利組織的本質,不需要為商業目的包裝研究的結果,而是能夠用客觀研究結果,推進組織甚至教育整體的發展。

  1. 團隊建立

均一的資料團隊曾經歷幾次更迭,目前依據均一架構調整與營運模式,正處於重組草創階段,但歷年累積的數據資本、基礎建設與深厚的工程底蘊,讓這次的資料團隊不需面對龐大技術債,能夠站在穩固的基礎上,與工程團隊同時推進。同時由於重組,資料團隊的工作習慣、文化、團隊組成還有很大的彈性,如果是有創業家精神,想打造自己理想中的資料團隊的人,將會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如果你是資料人,享受斜槓、樂於挑戰且熱愛親手解決困難的題目,歡迎與我們聊聊:
均一資料工程師招募中:https://official.junyiacademy.org/data-engineer/
均一資料經理招募中:https://official.junyiacademy.org/data-manager/


作者 / 編輯|Emily Tsai

分享這篇文章:

相關文章

生命的改變從教室開始

在孩子長大成人之前,有將近一半的時間在學校度過,許多孩子的成長與改變也在這裡發生。有些孩子從討厭數學到數學成績名列前茅、有些孩子從討厭學習到願意學習,卻也有些孩子無法前進,不論是學習動機低落、教育資源受限,都是可能的原因之一。

也因為看見了這些孩子的困境,我們希望透過科技的力量,提供孩子們優質且免費的學習資源,落實教育平權,打造一座沒有牆的教室。

我發現,原來教學就該是看見孩子真正需要被幫忙的地方,而不是看教學指引而已。

大同國小.林政琦老師

教室裡的改變

均一在一次次與學校、課輔班的合作中,看到許多成長與改變的故事。

我們看到有孩子從一開始放棄數學、不敢發問,到後來能主動舉手發問,甚至能教其他同學;也看到有老師體悟到成績不是一切,重要的是孩子們的學習態度以及如何面對挑戰與困難。

可能有一些東西並不是,成績單上面看得到的,有的時候我們好像,太在乎這個學生的表現是集中在成績這一塊。

文英國中.李延慶老師

孩子有無限多的可能正在教室中發生,邀請你與我們一起,創造更多免費優質的教育資源,讓更多孩子的未來有好的改變。

你也能一起參與改變

均一是一個非營利組織,為了專注於我們的願景使命,我們不承接政府預算、不發展有對價關係的盈利,仰賴與我們有相同願景使命的大眾捐款支持,期待集合眾人之力,實現真實的共創與共好。

邀請你一起參與 >> 公益支持

不分城鄉,教室裡的學習弱勢

不論在都市或是偏鄉,教室裡都存在著學習弱勢。每個孩子的學習步調、吸收知識速度都不同,如果孩子們沒辦法在教室裡學到適合自己步調與發展需求的內容,都有可能處於學習弱勢。我們希望透過平台上免費有趣的學習影片與習題、科技化的平台輔助功能,讓這些孩子能夠按照自己的步調學習,培養自信找回成就感,發揮原生天賦。

我們藉由課輔班合作計畫與學習扶助計畫,讓更多學習速度不同的孩子,得到差異化的教學,弭平學習落差,並在過程中持續鼓勵、陪伴孩子與教師

課輔班合作計畫

透過與課輔班合作,均一提供平板筆電載具、專業師資培訓與觀課陪伴,協助課輔班老師能以遊戲化的數學學習模式,讓弱勢孩子重拾學習興趣、鞏固基本學力。合作期間,也看到許多老師陪伴孩子的動人故事,我們記錄這些過程與故事,也邀請有興趣的你,點擊下列文章更了解計畫成果,也認識課輔班老師的故事!

有位平常學習上較落後的孩子,跟我分享,是磨數營讓她愛上數學。甚至跟我說 : 努力沒有做不到的事!

屏東躍愛課輔班 林綺漩 老師

學習扶助計畫

在 106 學年度,均一與苗栗縣和屏東縣分別合作進行「結合均一的課中補救」試辦計畫。藉由一般課堂的時間,抽離需要額外學習扶助的孩子到「學習扶助班級」,搭配均一平台的使用,有效診斷學生的學習斷點,提供個人化學習。

經過三年的顯著成效與現場教師的正面迴響,109 學年度起,均一在苗栗、屏東推動學習扶助「深化」模式,除了繼續數學課中學習扶助外,期盼藉由更深度投入的專案教師、更具規模的教師社群、更系統性的增能與支持,為學習扶助的師生帶來更有效的教與學。

學習扶助計畫進行的這幾年,我們不只看見許多孩子學習的進步,更看見許多老師教書育人的理念,邀請你點進下方文章,認識其中一位專案教師的故事。

苗栗文英國中李老師照片

帶孩子走出教室裡的無力感 —— 苗栗延慶老師分享

在眾多均一平台上的老師當中,今天想特別與大家分享延慶老師的故事。延慶老師是「均一課中學習扶助深化專案」的老師,他觀察到,傳統一體適用的教學當中,班級內存在的學習落差影響了孩子的學習信心;透過「課中學習扶助」,老師們能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幫助孩子建立學習成就感,以及對未來的信心。

了解更多 »

你也能一起參與改變

均一是一個非營利組織,為了專注於我們的願景使命,我們不承接政府預算、不發展有對價關係的盈利,仰賴與我們有相同願景使命的大眾捐款支持,期待集合眾人之力,實現真實的共創與共好。

邀請你一起參與 >> 公益支持

是老師,也是教育創新家

在均一有一群老師,不只出現在第一線教學現場,分享如何利用平台提供孩子們差異化教學,給學校或課輔班的老師,更設計出多元跨領域的課程,激發孩子們的學習動機。

我們在台灣擴大推廣 Code.org 的 Hour of Code 一小時玩程式,團隊夥伴製作中文化插電與不插電的程式課程、結合創意的教學設計,讓 Code.org 這套全球廣受好評的程式課程,在台灣的使用濃度達到世界排名第九、亞洲排名第二,讓臺灣的程式教育能夠與國際接軌。課程資源與師資培育,都逐步與國際接軌。

「模組化的課程設計,不論對教師教學、學生學習都有很大的幫助;因為課程規劃得很完整,老師能很清楚第一步要如何開始、接下來又該怎麼做,以及背後的教學目標,搭配程式闖關遊戲,小朋友會更有動機去嘗試、思考,甚至他們做完後、還會想再做一次,主動地去複習所學!」

太平國小 陳宜均老師

為了讓孩子透過程式學習運算思維,均一也設計了一系列 Scratch 課程,採取專案導向學習 (Project-Based Learning),以深入淺出的講義或影片引導,經由不同領域主題,’當孩子面對給予的任務,將學習如何解構問題、摘要重點、發現規律,循序漸進地練習程式的思考。

數電快閃教室

數電快閃教室計畫,是團隊夥伴到教學現場透過「數學 X 電腦科學」的跨領域課程,將好玩、互動性高的電腦科學融入數學的課程內容,讓孩子覺得原來數學可以這麼有趣,學到的知識也可以加以應用。均一也透過此課程和現場老師分享跨領域教學,探索更多的學習可能

後續雖遇上五月份的疫情,團隊發揮創意推出「線上快閃教室」,以線上的形式,快閃 18 所國小的線上教室,帶來「自學力就是你的超能力」主題分享,總計有 329 位學生參與,我們希望藉由這個活動,讓孩子在疫情期間能夠找到自己學習的目標和節奏。

當我們 Code 在一起說故事

「當我們 Code 在一起說故事」專案計畫,也就是平台上「電腦科學起步走|一起說故事」課程,是源自 Google 開發的 CS First,均一除了將其中文化翻譯,並且配合 108 課綱將課程內容和教學模組在地化。課程內容以程式作為跨域學習的槓桿,融合電腦科學、語文、音樂、藝術,鼓勵孩子用想像力編寫動人的故事,並且練習程式的思考。

此課程也獲選「 第三屆未來教育.臺灣100 – 全臺年度百大創新教學專案」的獎項殊榮。

每個孩子都希望能創造屬於自己的故事,細緻的課程架構,並附有專人引導的自學影片,孩子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和創作速度前進,人人都有成就感!

KIST: 拯民國小.宋亭緻老師

你也能一起參與改變

均一是一個非營利組織,為了專注於我們的願景使命,我們不承接政府預算、不發展有對價關係的盈利,仰賴與我們有相同願景使命的大眾捐款支持,期待集合眾人之力,實現真實的共創與共好。

 邀請你一起參與 >> 公益支持

教室裡的風景

每個人的生命當中,都有那麼幾位令人印象深刻的老師。有的老師幽默風趣、有的嚴厲而堅毅,有的老師像是再生父母,讓我們從學習與探索中,發揮生命更大的價值。

在 2021 年 的停課期間,有一種老師大量增加了,他們是守護孩子學習不中斷的「抗疫老師」,在短短幾天內,設法與孩子取得聯繫、使用各種數位工具,並給予遠距支持。

事實上,在在台灣的每一個角落,一直都能看見這些義無反顧為孩子付出的身影。以下是均一在推動教育改變的路上,遇到的幾位老師,希望透過簡短的文字、影片,與你一起分享,均一在教育現場的看見。

均一教師的身影

安溪國中——靜怡老師

靜怡老師任教於新北市安溪國中數學科,七年前開始使用均一教育平台,並將均一應用在「適性分組班」與自己的班級教學當中。

「讓孩子不會只是之前的挫折一直累積到最後,讓他可以在這裡找到讓他產生信心的地方。」/ 靜怡老師

點我看靜怡老師的完整分享 >>

 

安溪國中靜怡老師

 

高雄岡山教會課輔班——子婕老師  

子婕老師雖罹患罕病,仍完成中央大學數學、資工雙主修,更因為從小便與媽媽在教會服務弱勢孩童。研究所時對數位教學產生興趣、畢業後即投入弱勢教育。2020 年導入均一教學後,子婕老師與課輔團隊投入其中,幾乎天天討論到深夜。雖然孩子的學習成就並沒有一飛沖天,但她認為,孩子的正面心態、學習品格才是第一順位。

「我希望這些孩子記得,小時候有這麼一群人拼 死拼活努力去愛他們,他們是值得被愛的。」/ 子婕老師

點我認識「弱勢課輔班計畫」>>

均一如何支持教師

均一經由支持教師,更規模化地影響孩子。

在子婕老師參與的弱勢課輔班計畫中,均一在兩年內培訓了 110 位教師,其中有 87% 的老師過去未曾使用數位平台輔助教學,在經過師資培訓後,提升了 20% 老師的教學信心,大多數老師更能夠獨立於課堂中教學,陪伴孩子探索數位學習平台,找到適合的學習內容。

除了弱勢課輔班計畫之外,均一長期與苗栗、屏東學習扶助班級合作,培養學習扶助科技教師。疫情期間,更曾累積上千名老師同時在線參與研習培訓,支持全台教師、家長陪伴孩子停課不停學。疫情之後,超過半數的現場教師仍持續採取科技搭配教學,數位學習將是教師、學生、家長不可或缺的關鍵能力。我們期待持續投入培訓資源與教學法開發,支持現場教師,進而支持更多孩子。

你也能一起參與改變

均一是一個非營利組織,為了專注於我們的願景使命,我們不承接政府預算、不發展有對價關係的盈利,仰賴與我們有相同願景使命的大眾捐款支持,期待集合眾人之力,實現真實的共創與共好。

邀請你一起參與 >> 公益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