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武漢肺炎的疫情在台灣逐漸升溫,台灣開始有本土案例,且鄰近的澳門也於 1 月 30 日宣布「無限期停課」,全國中小學即將在 2 月 11 日開學,學校已如臨大敵,此時此刻,老師和家長最關心的疑問——「萬一停課,孩子的學習怎麼辦?」
均一提供了解答:「不受時間、空間、學習速度限制的數位學習」,應該是國家危機總動員 SOP 最佳解,但數位學習這項對策,值得再想深一點。
數位學習牽涉到「公私協力、共構共享」如何建構友善學習環境,尤其是防疫居家學習期間,反而可以趁機讓孩子建立自主學習的能力,又該如何克服困難,化危機為轉機,讓這場教育變革從自己的孩子開始?
從 SARS 到武漢肺炎的時空轉變
2003 年 SARS 流行時期,筆者還在師大附中就讀高一,那一年由於傳染病期間避免大家聚集在密閉空間,師大附中最著名的畢業典禮,不得不破例從大禮堂搬到了室外。那時候因著校園 SARS 疫情,部分或全部停課的學校超過 50 所以上。
時隔 17 年,我們的教育體系即將再次面臨類似的挑戰,也就是媒體泛稱的武漢肺炎(學名:2019 新型冠狀病毒 / 2019-nCoV)是否會衝擊到學校的運作?如果學校停課了,那學習怎麼辦?
據媒體報導,台大副校長,如今的防治醫療網指揮官張上淳醫師指出,武漢肺炎病毒傳染力比 SARS 病毒強,但目前台灣的案例都是輕症居多。
不過,到底接下來疫情怎麼走,不是筆者要去預測的,筆者想提出的問題,是關於每一位家長、每一位老師以及我們的有關政府單位的,畢竟我們必須為最壞狀況做好準備。
問題是:「如果武漢肺炎疫情讓學校停課,孩子的學習怎麼辦?」
在鄰近的澳門已經無限期停課的此刻,離開學還有 10 天左右時間的台灣,需要認真思索這個重大民生問題。回顧 17 年前的 SARS 時期,坦白說,因應停課,還真的沒有很好的配套。
但在網路發達、數位學習已經蓬勃發展近 10 年的此刻,即便學校停課,不中斷的學習應該有更多有效的解決方案。
而這些方案的核心,正是「不受時間、空間、學習速度限制的數位學習」,數位學習是此時此刻的最佳解。

數位學習基本上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非同步的數位學習」,第二類是「即時同步的數位學習」,可以類比於 YouTube 一般影片與 FB 直播。
數位學習平台怎麼選?帶你看懂
第一類「非同步數位學習」的平台在國內有六大平台:訂閱超過 180 萬、使用者數最多的均一教育平台、遊戲化著稱的PaGamO、有語音自動判別的學習吧 、教育部委託台中教育大學團隊開發的因材網、教育部委託師大團隊開發的酷英網,以及台北市發展的酷課雲中的酷課學習,都是此類。
台灣各家數位平台的特色多數由影片與習題所組成的「學習課程」,例如,PaGamO 結合線上遊戲讓孩子用更有趣的方式,來學習現在必備的閱讀素養、學習吧則可用 AI 語音辨識學中英文。
而均一的數學課程有依照版本做編序性的安排,只要按著學校的章節,按部就班看完影片做完習題,效果不會比在學校聽課回家寫習作差。
基本原因有二:
第一,影片是超有耐心、不需休息的小老師。也就是影片可以依照自己的速度看,不懂可以重複看;如果卡在前面的觀念還可以去看其他章節的影片。
第二,互動式習題是可以馬上告訴孩子對錯,提供解釋的小老師。也就是孩子在線上答錯,不需要等到第二天帶習作到學校給老師批改,第三天發回來時才知道自己的對錯,當下就可以知道,並且當下就可以運用類題練習到會。
就算在非疫期,許多親子就已經藉由均一完成預習、複習、超前學習,甚至是整個在家自學的過程。
我們有遇過小六的孩子一路在均一學到微積分,也遇過工作一段時間想要重考的青年朋友回頭來看高中化學,學期間,每個月有數十萬個孩子在均一上學習,學習早就已經不侷限在實體空間。

第二類「即時同步的數位學習」,則類似資策會推動的小校聯盟遠距直播共學的解決方案,又或者像對岸的雙師教學直播。
這一類的特色是,確實有一位老師在同一個時間點的不同空間裡教學,透過即時傳播的技術,把教學送到不同孩子的眼前。
事實上,只要有視訊會議工具如 Google Hangout、Skype、Zoom 等,都可以多人加入同一個線上會議進行學習,當然,如果是一對一家教,用家長們更熟悉的 Line 或 FB Messenger 視訊通話都可以。
第二類的好處是老師可以即時和孩子互動,但壞處是當老師沒有時間進行教學時,整個學習互動就停止了,因此雖然不受空間限制,但還是受時間限制。
讓孩子專注線上學習,均一給家長和老師的兩大心法
均一因應疫情,會於開學前依照段考範圍陸續提供親師生國中小各年級的學習進程,最新進展請參考我們的粉絲專頁,以下,我們則想提供家長、老師們兩大心法,期許在防疫期間,也能讓孩子的學習不中斷!
家長篇:跟孩子學習同步、成為孩子的學習教練!
- 第 1 招:陪伴,跟孩子的學習同步。
對於家長,其實,陪伴比任何做法都還有成效,尤其要同理孩子的學習處境,不要跟他說:「這麼簡單,怎麼還不會? 」許多時候,怎麼運用網站學習、學校的課程在哪,其實高年級以上的小孩子比大人都還理解。
但有家長的關心與陪伴,常常是孩子願意穩定持續運用數位學習的關鍵。

- 第 2 招:成為孩子學習教練
家長可以試試均一的教練功能,也就是只要孩子加自己為教練,就可以清楚了解孩子任何時間的學習。如何設定,則可以參考均一推出的家長使用手冊。
近視相關的問題則不用太擔心,只要維持 20-20-20-20 法則:使用 20 分鐘、休息 20 秒、看 20 呎遠(約 6 公尺)、眨眼 20 下。
就算一天在線學習幾個小時,其實對孩子的視力並沒有大礙。
教師篇:活用同步與非同步的數位工具,建立親師生聯繫管道
平常老師們運用熟悉的講述,配搭課本、習作、講義,可以把課程教得非常熟練。
但是若在停課期間,則這一身功夫,可能就無用武之地,此時,我們推薦老師考慮兩種方式。
- 第 1 招:以教師為主體,透過「視訊工具」,跟孩子們約定好時間,展開「即時同步的數位學習」。
但可以想見,停課期間變數多,而且多數老師不見得熟悉視訊設備的情形下,往往把硬體搞定就得花非常多時間,因此這一類作法增加老師負擔的機率是更高的。
- 第 2 招:以「非同步的數位學習」為主體,透過社群平台與家長或孩子建立的聯繫管道。
例如,數學以均一的編序課程為主,那麼老師可以更專注在關注孩子的學習數據,然後透過 Line、FB 等平台與家長或孩子建立聯繫管道、提供反饋。
若希望運用均一但不熟悉均一的老師,可以參考我們推出的教師使用手冊。
總之,建議老師以「非同步的數位學習」為主,以「同步直播的數位學習」以及各種社群媒體的聯繫方式為輔,可以在比較有限的負擔下,達到比較完整的教學效果。
防患未然:數位學習平台、家長、教師、政府四方協力
需要一個村落的力量,來教養一個孩子——非洲古諺
事實上,防疫也需要整個社會的力量來協力,最後,筆者需要呼籲政府即早展開「溝通與整合平台」的角色。
自 2019 年起,教育部即開始提倡「公私協力、共構共享」來建構友善的數位學習環境,從「迎接科技輔助自主學習時代的到來」新聞稿可見一斑。
確實,數位學習的是非常複雜的,沒有有效的官民協力,就難以有效推動,而防疫時期更是如此。

因此,建議教育部可以整理統一的訊息平台,讓所有關心教育的親師生與社會大眾,可以有統一清楚的訊息來源,同時也可以彙整推薦不同科目,可以在不同平台進行有效的教學與學習。
目前衛福部疾管署的網站在彙整與揭露資訊,可圈可點,或許教育部可以作為參考。
另外,透過定期線上會議掌握民間協助的情形,可以更有效盤點防疫時期的教育現況。如同醫衛體系需要 WHO 的平台彼此分享資訊,而當台灣沒有在其中,就有可能成為防疫漏洞。
「如果武漢肺炎疫情讓學校停課,孩子的學習怎麼辦?」
希望台灣社會能透過官民協力、集體智慧,找到最合適的答案。
為了讓孩子防疫期間學習不中斷,均一教育平台上線學習大補帖!
不僅有考生的全科複習包,對於其他年級同學,我們聯合臺北市教育局、Google、臺灣吧、LIS 情境科學教材、台積電等單位,彙整一系列素養課程,涵蓋數理、社會、程式、理財。
如果你還不熟悉均一平台的操作,也別擔心,專區還有新手教學影片,帶你快速了解均一功能!
作者|呂冠緯(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兼執行長,畢業於台灣大學醫學系)
編輯|陳又慈(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社群內容實習生)
共同倡議者|高嘉良(g0v 共同發起人、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董事)
共同倡議者|葉丙成(幫你優公司執行長、台大電機系教授、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董事)
共同倡議者|陳逸文(LearnMode 學習吧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