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ily,均一的品牌行銷組組長。過去曾擔任國高中英文老師、跨國新創教育 APP 台灣區創始成員、軟體科技公司人資。
「我重視『人』的發展,因此期待加入有相同價值觀的組織,而『教育』就是非常符合的產業。」在職涯發展的路上,「人」是 Emily 非常在乎的關鍵。除了希望加入的組織團隊和他一樣重視「人才適性發展」外,喜歡不斷創新的他,也希望自己能成為多元的人,不設限於行銷或是特定職位,在任何環境中都能與多元背景的夥伴合作。
這篇專訪將分享 Emily 擔任品牌行銷組組長的收穫與改變,以及一路的職涯經驗中,是如何從組織內的人資,進而加入均一成為社會的人資。
均一品牌行銷組長:多元,讓我發現自己更多的可能性
「在均一,協助孩子適性發展的同時,也讓我發現自己更多的可能性」
—— Emily,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品牌行銷組組長
擔任均一品牌行銷組組長的 Emily ,在均一除了負責品牌行銷外,同時也身兼大眾募款的負責人。
「品牌行銷是掌握均一組織內外的節奏,而『多元』是均一行銷組的一大特色,也是最有成挑戰性、最有趣的部分。」Emily 分享,組織內部的專案會一直持續前進,行銷需要掌握各個專案對外溝通的最佳時間點,並將均一內部複雜的策略,轉譯成大眾容易理解和參與的模樣。
對外的多元包含了溝通對象、承接的需求類型、使用的行銷溝通管道、以及部門內涵蓋的技能,都非常多元。從親師生產品的內容推廣、產品使用者轉換,至捐款者募資、政策倡議等,需要透過線上線下的各種方式,觸及到教育複雜生態系中,正確的目標受眾。
同時,對內跨組間的多元,也是一大挑戰。品牌行銷組要接觸的不只有小組內的工作內容,也著重於組織內橫向的溝通,需要承接跨組間大量品牌行銷的需求。像是內容共創組、師培發展組、對外關係組、組織發展組、產品發展組,都會和行銷組有密切的合作。
Emily 分享,在跨部門協作時,均一夥伴們的「多元」,其實給他很大的痛苦與挑戰,卻也讓他有了意外的收穫。
以前的他總覺得,在職場上只要你夠聰明,能馬上學好當下所需的技能就好。而現在,他開始累積屬於自己的「多元技能組合」,適應多元的溝通對象、業務內容。期待自己未來的職涯,不限縮於特定的「職位」,而是透過不同技能的累積,讓自己快速成長、有更多元的發展可能性。
加入均一的契機:協助人才發展之路
「我問自己,我想當一個組織的人資,還是當整個社會的人資?」
—— Emily,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品牌行銷組組長
在加入均一前,Emily 在一間軟體科技公司工作,專門招募頂尖的工程師人才。曾擁有教育背景的他,不禁好奇這些優秀的人才,到底是如何透過教育成為現在的樣子呢?因此他開始思考,自己究竟是想在組織內當人資、還是當整個社會的人資,協助人才發展?並有了加入非營利組織的念頭。
因緣際會下,工作上的合作夥伴牽線他與均一夥伴聊聊。吸引 Emily 決定轉換職涯的關鍵點,除了與均一相近的教育價值觀外,是均一人的「多元」。不僅有教育背景的夥伴,也有醫師、工程師、律師、媒體業者、科技業者等。「我想到均一,或許能激發另一個版本的自己,是個不錯的嘗試挑戰。」Emily 散發充滿肯定的眼神説著。

初入均一的文化衝擊
「企業界中面臨困難時,最賺錢的選項通常都是最佳選項,而非營利組織不同的是,需要選擇能讓組織更靠近願景使命的選項。」
—— Emily,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品牌行銷組組長
「剛加入組織的前期,每天都在經歷 culture shock。」均一的非營利、教育組織特性,與Emily 以往的工作經驗很不同,讓他在加入均一前期受到非常大的文化衝擊,甚至有種格格不入的感覺。
以往在商業科技領域中,注重的是「當下」的環境,為求效率,需要用最小的成本快速丟到市場中不斷假設、驗證、試錯。然而教育領域,能看到成果的週期很長,注重的則是「歷史脈絡」,需要靠長期的累積,才能展現價值。
另外,在企業界中,當面臨困難時,「選最賺錢的那個選項」通常就是最佳選項,且能達到數字業績目標。然而,在非營利組織中,考量的則是「決策是否能夠讓組織更靠近願景使命」。
而抽象的願景使命,加上每一個資源都是來自捐款人,因此需要特別謹慎,就算是很小的錢也會花很多時間討論。這些與以往能夠快速實驗、驗證的工作模式大不相同。
這兩點都讓在均一負責行銷、募款的 Emily ,花了很大的力氣適應、學習。
談談喜歡均一的地方吧
「均一夥伴讓我超驚訝,都很善於內觀、熱愛學習。」
—— Emily,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品牌行銷組組長
Emily 分享在均一這麼多元的背景下,意外的是,大家仍散發出「善於內觀」、「熱愛學習」這兩項相同的特質,讓他非常喜歡。
「跟善於內觀、自我認知能力強的人溝通,會比較輕鬆。這種人更容易言行一致,因為他們內在動機很強烈,每個人都可以照顧好自己。同時,也可能因為大家相信共同的願景使命而被綁再一起,更能理解彼此達到共識,朝共同的目標前進。」
Emily 談到夥伴善於內觀的特質,漸漸的讓自己有了變化。以往的工作環境,大多是接收到外部給自己的需求,就努力完成任務,較少留時間給自己思考。而現在的他,更著重於「自己」。專注於工作的同時,更常關注「我的感受是什麼?成就感來源在哪?這個任務對我的意義是什麼?」
除了善於內觀的特質外,Emily 也分享,均一夥伴之間聊天的話題,不限於工作知識,也常分享近期閱讀的書、文章、學習到的新知技能,展現了均一強調的「終身學習」精神,也更增添了工作之餘的樂趣!

誰適合加入均一行銷團隊呢?
「均一不只是表達我們相信的價值,也想跟大家分享我們在教學現場看到什麼樣的改變,讓未來各個世代的孩子,相較我們的成長經驗,可以看到更多可能性」—— Emily,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品牌行銷組組長
談到在均一最大的成就感來源,Emily 說到「讓更多人認同均一相信的價值,協助孩子適性發展、找到自己的可能性,讓每個孩子都有可以有選擇的權利。」帶給他滿滿的成就感。
從去年五月疫情爆發,數位學習在教學現場的需求爆炸性的成長,Emily 很開心看到政府、企業更重視數位學習,願意和均一一起讓改變發生。而 Emily 近期正在進行均一十週年規劃,期待在十週年能把均一這十年以來的累積,更完整的向大眾溝通。也期待對於數位學習更直接有感的大眾,能認同均一相信的價值、加入我們的行列!
如果你也認同均一的願景使命「讓每一位孩子,不論出身,都有機會成為終身學習者。」想讓更多人相信我們相信的價值,一起加入均一的行銷團隊吧!
作者/編輯|Shina(均一行銷專案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