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日前,台灣光華雜誌專訪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兼執行長—呂冠緯,記錄下冠緯從醫師袍走到教育路的特別故事,以及均一如何一步步藉各方合作,結合科技提供規模化個人化教育的過程。均一期待有天能透過科技幫助孩子重拾學習動力,讓每位孩子都有機會成為終身學習者。
2012年底上線至今,均一教育平台提供超過一萬支免費學習的影片、四萬個互動式練習題;已有超過150萬人註冊使用者,每月有廿萬活躍使用者進行線上學習。從菁英學校到偏鄉教室,從私立補習班到弱勢課輔班,科技學習不只走出教室與書本,也翻轉學習的面貌,做到不只拔尖,亦可扶弱。
在霪雨霏霏的午後,來到海線苗栗縣西南隅苑裡鎮的致民國中。在此偏鄉教室,學生卻是每人手中一個平板,邊看均一平台線上教學,邊寫學習單。老師曾佳偉穿梭在每個學生之間,邊檢視學生答題情況,邊進行一對一的指導。
這是苗栗縣教育局與均一教育平台合作,自 106 學年度推出的數學科「 課中補救教室 」。
致民國中教務主任張淑萍解釋,所謂「 課中補救 」,即是在國一新生中篩選出每班數學需要加強的學生,在學校上數學課的同一時段,將這些學生獨立到「 學習扶助班 」。
不同於其他的教室,這個教室擁有獨立頻寬,學生可以上網,利用均一平台的內容上課,因此又稱為「 均一教室 」。老師曾佳偉經過一年的努力,學生透過補救教學評量通過的比例達 82 %。
這次段考甚至考到全班第三名的盧同學說:「 在這個數學班,老師講的我都聽得懂,我的數學也不再不及格。 」
揮別醫師袍,開啟彌補教育資源落差的旅程
均一教育平台緣起於這幾年興起的線上學習風潮, 2012 年上線之初,創辦人、也是誠致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方新舟,基於「 希望做對台灣教育有幫助的事 」,取得全球最大免費自學網站「 可汗學院 」的授權,將其平台內容中文化,希望為網路世代提供免費、一流的教育資源。
均一也成為全台灣中小學最大的線上學習平台,幕後還有一位功臣,被喻為「 台灣的可汗 」、現為均一教育平台董事長兼執行長呂冠緯。

從小學到高中都是第一名,以全國第七名成績考進台灣大學醫學系, 2012 年還在醫院擔任實習醫師的他,有一天在豆漿店邊喝豆漿邊看報紙,讀到「 比爾蓋茲最喜歡的家教老師 」,也就是避險基金分析師薩爾曼.可汗創辦可汗學院的故事。
呂冠緯由於先前當家教時發現,許多學生常對一個小觀念不了解,找不到人問,自己看課本或參考書也看不懂,因此學習就卡在那裡。
付得出昂貴補習費的學生有此窘境,更何況沒有錢補習,或是位於偏鄉沒有資源的學生。
受到可汗故事啟發的他,開始利用實習之餘,錄製高中英文、數學等科目的影片上傳 YouTube ,希望讓有心向學的學子,透過他脈絡清晰、深入淺出的影片,可以反覆收看與複習,轉為長期記憶,彌補教育資源的落差。
基於分享的善心,卻吸引了均一創辦人方新舟的注意, 2013 年邀請已經考上醫師執照的呂冠緯,到基金會擔任專案教師。
如學思達創辦人張輝誠形容:「 放棄人人稱羨的醫生金飯碗,投入人人覺得普通的老師鐵飯碗 」
在追夢與現實之間,呂冠緯選擇成為一個追夢者,逐步實現「 為每人預備免費的教學資源 」的夢想。
用科技打破教室的圍牆 ,幫助孩子找回學習的自信
訪問當天,身高 180 的呂冠緯,藍色襯衫露在褲子外面,在 2017 年 12 月後升任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兼執行長的他,接受採訪時談及均一帶來改變,卻像老師一樣,開始用白板筆寫起英文的板書:「 1. 智慧助教。 2. 授業教練。 3. 政策倡議。 」讓採訪感覺好似看現場的教學影片。
他進一步解釋:「 均一結合 AI 、大數據的技術,與聰明的軟體,提供智慧助教的內容,可以作為老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工具,讓教室的黑板不會因為下課後而消失。 」
智慧助教的內容,即是均一平台提供可以免費收看,從國小至高中,數學、自然、英文等科目,由資深志工教師錄製超過一萬支免費學習的影片,以及觀後的練習題。
有了免費的「 網路家教 」,他舉例說,桃園一位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原本成績不好,甚至被老師懷疑過動。
由於老師指派學生作均一平台的作業,一年之後,這名學生不僅數學成績追到前五名,家長還親自登門「 興師道謝 」,詢問老師到底施了什麼魔法?
把一個原本成績差的學生,變成對數學有興趣,還收看到國中的多項式與高中極限的內容,逛書店甚至吵著要家長買微積分的書讓他自學。
原來是小學的內容對這位學生太簡單、太無聊,透過均一線上的學習內容,學生自主學習的進度可以超前。

但學習也可以往後,例如宜蘭一位小五、中度智能障礙的學生,連有進位的加法都不太會,在五年級的班上,老師無法顧及他的程度。
但透過在均一平台先學會小學一年級的數學,逐漸建立了自信,原本已自我放棄,一週洗一次澡、翹課的孩子,現在會在意自己的衛生,而且每天都來上課。( 延伸閱讀:均一如何幫助老師燃起孩子的學習動機?)
「 科技提供很大的機會,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速度學習,讓老師可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呂冠緯強調。
由點、線、面的擴散,讓老師從授業到引導
點到面的擴散,是除了學生可以在家自學之外,還鼓勵學校老師在課堂上使用均一的教學內容。
「 正如韓愈《 師說 》所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以往老師上課大多偏重授業,均一平台希望取代老師授業的角色,讓老師轉變為『 教練 』,帶出更多陪伴與引導,老師可以有更多時間去傳道──傳授學生學習方法與態度,與解惑──解決學生的問題與困難。 」
不忘過去醫學院的訓練,呂冠緯說,老師就像醫生一樣,可以在課堂上進行診斷與定位,利用均一後台資料,分析學生的落點與弱點,可以更有餘裕進行差異化與補救教學,以及更多的體驗活動,例如讓學生進行主題式的討論,或是採取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 ( PBL ),透過科技來翻轉教育。
這也是科技學習直接改變傳統教室的風景,不再是「 老師說、學生聽 」的單向授課。

作為非營利組織,均一更重視的是「 弱勢扶助 」。從 2014 年開始與宜蘭縣教育處合作, 2016 年得到教育部國教署的支持,與屏東、苗栗縣共 20 個學校合作補救教育,目前全台灣約有一萬名老師在課餘或課後鼓勵學生使用均一平台;並且有一千名老師直接將均一平台融入平時教學上。
積極串連資源,點亮孩子的學習動機
受到可汗學院激勵的呂冠緯, 2014 年親自在美國見到心中的偶像可汗,均一平台在進行國際交流時,也進一步邀請美國翻轉學習網絡( FLN )、翻轉教室的創辦人之一 John Bergmann ,與美國推動創新教育知名的矽谷創校基金( Silicon Schools Fund )的執行長 Brian Greenberg 到台灣訪問。
二位創新教育的先鋒實際觀察偏鄉學校使用均一平台的情況,與動機低落學生的學習氛圍,紛紛肯定台灣是亞洲教學創新的領頭羊。
均一教育平台 2018 年獲選為台灣第一個由 Google.org 資助的團隊,同樣也獲得「 Google 加速計畫 」資助的還有可汗學院、喬治克隆尼與他的妻子、國際人權律師阿瑪爾共同推動敘利亞難民兒童助學計畫的基金會,以及連美國前總統歐巴馬都加入倡議的公益組織一小時玩程式。
藉由 Google 兩年 100 萬美元的資金挹注,均一平台將加速協助弱勢課輔班,目前已選定 9 個民間公益團體旗下的課輔機構,透過培訓與賦權,幫助更多孩子,利用均一自學。
為弱勢家庭孩子做了 13 年課後輔導班的宜蘭員山方舟聖教會,參加了均一的師資培訓工作坊,從今( 2019 )年暑假開始,為學業落後的孩子提供均一平台的資源。
牧師王光華說,弱勢家庭的孩子往往學業基礎很差,在課輔班寫完作業都是一大挑戰,若能提升他們學習的能力與動機,對孩子將有很大的助益。

均一平台 2017 年開發出家長使用頁面,今年又新推出利用手機與「 均一小老師 」語音對話的功能。目前正值暑假,更容易出現資源分配不均、學習力落差的問題,因此均一提出「 週計畫親子共學 」的暑期活動,希望家長帶著孩子一起訂學習目標,按階段達成後還有獎勵機制,讓暑假不虛度。
科技結合溫度,打造個人化學習的數位時代
對許多使用均一平台的小學生而言,均一是一台超級電腦,會教課、出習題,還會算點數、給徽章。
這台「 電腦 」背後,其實是許多來自資電、電機、工程等各領域的年輕人,放棄在科技業的高薪,投入非營利組織貢獻專業,群策群力的結果。
除了有教學影片,網站能夠運作與營運,背後需要強大的軟體工程師。
呂冠緯指出,均一的資料與界面工程師有很強的技術能量,又具有教育脈絡的素養專業與概念,致力存留與整理資料庫的數據,使得不一定是工程師的工作人員,也可以迅速地對大數據存取、分析,使得均一是少數可以穩定提供各縣市政府智慧決策建議的平台。

均一利用人工智慧技術,未來希望能夠針對還未做練習題的使用者,提供成績預測,依據不同程度,做到自動化推薦適合學習課程的目標,增進學習的效能。
配合今年八月實施的 108 課綱,教育組組長鐘敏豪指出,均一平台加入更多生活素養的內容,在講課中插入提問,透過動畫中的狐狸貓代課,提升學生興趣,希望帶領學生更多的思考,並且嘗試與不同單位合作,提供更完整的教學影片。
均一的藍圖便是「 科技融入的個人化學習 」,呂冠緯描繪均一的願景:「 每一個孩子成為終身學習者,包括弱勢與學習中後段的孩子,可以學得會,可以學好未來能力,連接未來。 」
(原文刊登於台灣光華雜誌,感謝免費授權轉載,並提供 English Version)
作者|曾蘭淑(台灣光華雜誌記者)
圖片|林格立(台灣光華雜誌記者)
編輯|許晴雯(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實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