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有堂必修課叫計算機物理,要用程式去計算科學數據,我根本不知道那堂課在幹麻,全班都是混過去阿!(笑)」身穿藍襯衫的大男孩打趣地說著。
他是 Justin,當年對程式語言十分抗拒的他,現在成為均一教育平台的軟體工程師,人生就是這麼奇妙,原先最厭惡的,最後反倒成為最熱愛的事物。
Justin 目前負責開發均一平台的產品,包辦網站的前端、後端、數據分析和使用者體驗等不同的層面,偶爾還需身兼 PM 的角色,接洽外部機構或學校的合作專案,負責統籌計畫、調配資源。
「coding 只是一種工具,就像文字、語言一樣,重點是,你要用這個工具去達到什麼目的。」
鍵盤前的 Justin,不只想寫出程式,還想寫出台灣教育的未來,這也正是他加入均一的初衷。
你也許不會相信,上述這位熱愛工作、充滿抱負的大男孩,在四年多前,他還只是一位徘徊在人生十字路口,對未來充滿迷茫和恐懼的小伙子。
比起「堅持」,「放棄」需要更大的勇氣
2013 年,從師大物理系畢業的 Justin,無意往本科領域發展,既不想擔任老師、也不願在傳統科技業工作,他對未來滿是困惑,同時也納悶著,很多人都和他一樣,在畢業後才開始尋找人生,那學習到底是為了什麼?對未來的困惑與對教育的質疑,在腦中反覆盤旋著。
「那時身邊很多朋友都去報名研究所,於是我也交了兩三萬,跟著去補習。」當時的 Justin 選擇跟隨多數人。這或許是最安全的做法,能夠符合社會期許、回應父母期待、又能獲得同儕認同。

然而,Justin 卻無法打從心底說服自己,有個不安的聲音一直在心中迴盪著:「這真的是我想要的嗎?」、「自己到底為了什麼而去(考研究所)呢?」
最後,他繳錢給補習班,卻只上了三堂課,報名了研究所考試,卻沒有去應考。當時懞懞懂懂的他,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卻能承認自己的不喜歡。
他放棄研究所的補習與考試,不做不知所以然的堅持。「堅持」並不容易,但「放棄」需要更大的勇氣。
2014 年,服完兵役的 Justin,對未來仍是一頭霧水。直到有天,一間新創學校(ALPHA Camp)的廣告文宣-主打以十週實戰營打造新創人才、協助學員以專業實現理想 、用創新改變社會-深深吸引住他的目光,於是他決定加入學校,展開一場新創洗禮之路。
心底誠實的聲音,引領他邁向工程師之路
受新創思維感召的 Justin ,在學校裡一邊接受專業培訓、一邊實習工作,這也是繼大學的必修課後,第二次接觸到程式語言。
此次靜下心來好好學習,他發現寫程式很適合邏輯能力好的自己;而在接受一系列的軟體訓練後,他更找到了軟體工程師的價值和意義,「原先我認為工程師只是一個技術含量比較高的工人,」他停頓了幾秒,「但之後我漸漸理解,當我們專注在目標時,所有東西都是工具,而程式是其中之一。」
於是,Justin 逐漸愛上寫程式,他知道,他可以做點不一樣的事。

2015 年,受訓結業後,表現優秀的 Justin 加入了新創學校(ALPHA Camp)的團隊,成為栽培下一代新血的推手。此時,對未來的困惑看似解決了,但對教育的質疑與省思,卻仍在心中不停打轉。
「回顧我的學校經歷,我覺得很多事情很可惜,我不想讓其他人以後也像我一樣。」他靜靜地說著,流露出對下一代孩子教育的憂心,並漸漸萌生想要改變台灣教育的念頭。
不願讓下一代重蹈覆轍,他決定加入均一
然而,深受新創學校啟蒙且備受重用的 Justin,真的要就這樣離開、轉戰另一個領域嗎?
陷入兩難的他,決定撇開外在因素,靜下心來再次聆聽內心聲音。
當初一腳踏入這個新創的圈子學習,不就是為了在提升了自己以後,能夠回饋大眾和改變社會嗎?
待在這裡,的確能改變部分群體,但他想要改變更多人,發揮更大的社會影響力;再者,程式語言能作為改變社會的強大工具,但他現在卻無法好好利用這個工具。
最後,也為最關鍵的因素,「當時我愈來愈清楚,我應該投入的是更源頭的教育,並且從體制外開始著手。」而這個地方-未能與他的理想契合。
在與自己誠實對話後, Justin 更加明白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於是便決定離開。
「我沒有辦法眼睜睜看著自己把理想擺在一邊,我需要去為台灣的教育做些什麼。」擁有軟體技術與新創思維的他,明白是時候好好利用工具,實現心中的教育理想了。
Justin 回想著,第一次遇到均一,是在當教育替代役時,從老師言談間聽來,當時沒有太多想法;第二次遇見均一,是他在面對職涯的轉捩點時,腦中突然自動浮現。
在仔細瀏覽網站後,他發現均一所做的事及秉持的教育理念,和他所想的不謀而合,「我那時就覺得,這裏會是很適合我的地方。」於是,他選擇加入了均一團隊。
你會因為團隊而變得更好,團隊也因為你而不一樣
「我覺得自己每天都在進步,團隊有你而更加堅強,你也因為團隊而更加強壯,這是我覺得均一最棒的地方!」Justin 笑著說,流露出對這份工作的喜愛和熱情。

對 Justin 來說,理想的工作要能符合三個面向,分別為「價值」、「工具」以及「團隊」。
在均一,以教育改變孩子、乃至台灣未來的核心價值,和他心中的理想一拍即合;在均一, Justin 利用他擅長且喜歡的工具「程式語言」,一步步去實踐「讓每個孩子都學得會」的願景;在均一,軟體以及其他部門團隊相互支持、無時無刻互相學習,一起成就更強大的團隊,形成更強大的影響力。
「我真的覺得自己很幸運,能夠找到這三點的交集。」他回顧畢業至當兵後的迂迴路轉,原來都是這個交集點的必經之路。
如果他提前放棄尋找、委屈求全在途中駐足,那麼現在坐在這裡的,也許就不是這麼一位——對工作充滿熱情、對未來充滿理想的陽光大男孩了吧。
Don’t Be Evil ,程式更應該用在對的事情上
當軟體工程師一鍵按下,帶來的影響總是超出想像。
「所以就像 Google 主張的核心價值:『 Don’t Be Evil 』(不作惡)!」Justin 說,程式語言是一項強大的工具,更應該用在對的事情上,更值得拿來實踐美好的願景。
正因「Don’t Be Evil」,現在的他在均一,和團隊們一起為了教育的理想而奮鬥,透過程式語言的力量,加上和其他部門的分工合作,期望能改變台灣學生、能影響整個社會的思維,並號召更多有志之士一同參與。

一路走來,在內心誠實聲音的引領之下,讓原本排斥程式語言的 Justin,如今成為了軟體工程師。因為找不到考研究所的意義,所以選擇離開。
因為感受到新創公司能創造社會影響力,所以加入新創學校;因為明白程式能作為實現目標的強大工具,所以立志成為工程師;因為不願教育悲歌再次上演,所以選擇加入均一。
「在均一,我可以很直接地影響到某些人生命。」Justin 眼神堅定地說著。
身為工程師的 Justin 將繼續寫,寫出程式語言,寫出孩子的希望,寫給台灣教育一個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