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網路,給每個兒少更適切的學習機會

專訪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兼執行長呂冠緯

使用均一平台的學童寫給均一的卡片。

網路如洪水猛獸?火能燒燬森林也能讓人類走向文明

「火,讓人類文明往前走一大步。若火沒有被善用,它可能會變成森林大火;但火被善用時,可以處理以前沒有辦法處理的問題,譬如說:煮東西、高溫打造器具等。網路也是一樣,它是中性的。」對於家長有時候對網路不認識而產生的擔心,經營近10年,也是全臺中小學最大的數位學習平台——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兼執行長呂冠緯,如同一個傳道人般,用這個比喻輕輕接住了家長們的焦慮。

以往,家長看到孩子在家用3C產品大都是休閒娛樂,便會容易產生一種錯覺

——拿著手機或對著電腦就是在打電動、浪費時間;而網路安全問題日益嚴重,更使得家長人心惶惶。同樣身為家長與老師的冠緯也同意網路的確潛藏著各種問題,但他也提到,或許在擔心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否認網路對於兒少同樣擁有的正面價值。協助孩子學習善用網路,與做好風險管理是同樣重要的。

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兼執行長呂冠緯

網路三大正向價值,讓兒少學得更多、更自在、更有世界觀

「當一個孩子有網路跟沒網路時,他可以獲得的內容其實可以差很多。」冠緯認為,第一個很重要的核心價值,是兒少能透過網路拉寬、拉闊整個學習的內容。兒少能透過網路,連結到全世界各種優質且免費的資源,也能跟中小學課綱相對應,例如:YouTube、維基百科、其他免費線上教育平台等。

第二,網路可以大幅降低學習的限制,讓兒少不受時間、空間和速度的限制。他用自己多年前錄製 YouTube 影片的故事以及在教學現場的觀察,來跟我們分享兒少透過網路學習的不同情況。很多年前,冠緯曾收到一位花蓮媽媽在他的影片下留言:「呂醫師很謝謝你錄這些影片,我沒有錢讓我的孩子補習,他每次高中段考物理都不及格。後來,我在網路上找到你的免費影片後,我請他看。沒想到,他不僅看得懂,而且說蠻喜歡。這次段考他考 62 分,是他第一次及格。」

另外,他曾遇過有孩子需要把影片重複看 3 次才能看懂,卻也有孩子要把影片加速到 1.5 倍才覺得看得自在。「網路,既可以是你要學的內容,也可以是你要學的方法。」冠緯從多年來觀察兒少使用網路學習後得到這個結論。

雖然網路讓人能足不出戶,但冠緯強調網路對人很重要的影響是「連結」。「它是你在這個多元國際化的社會,最能幫助孩子去連結不同背景、不同國家的人。透過網路,你可以相互學習,就連最弱勢的孩子都可以。」他認為我們不只需要有臺灣觀點,透過網路連結,突破限制,兒少可以慢慢培養出更寬更廣的世界觀。

孩子真的能從網路上學到東西嗎?慎選數位學習平台有方法 

「我覺得有兩個東西是家長是會關心的,學會當然是一個很重要的點,但另外一個家長在意的關鍵是,孩子到底有沒有在學?」對家長而言,比起傳統真人教學,網路學習可能相對陌生,以致會懷疑孩子有沒有真的在上課又或者擔心學習成效。對此,冠緯如同老師般,慢慢跟我們解釋數位學習的分類以及學習成效追蹤,希望能降低家長們的焦慮。

學童在學校裡使用均一平台學習。

冠緯指出,數位學習分成兩類,第一種是「同步學習」,也就是透過視訊,在同一個時間、但不同空間進行學習。疫情期間,學校老師透過視訊上課就屬這類;另一種是「非同步學習」,即透過預錄影片、互動的程式或軟體,讓學習者可以在這平台上,用適合自己的時間、方法和速度學習。均一平台提供的則屬於後者。

然而,很多家長也好奇,在數位學習裡,自己又可以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最終解答就是『慎選』你可以掌握到孩子的行徑及成果的平台,只要找到這樣的平台,你就比較可以放心的去引導孩子、定期了解孩子的學習進度。」冠緯也強調,好的數位學習平台都設有學習歷程,並可以跟家長的帳號連結,方便家長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和數位足跡。而且它們的習題應該要是互動的,避免孩子失去注意力,以及用背題目的方式來回答。更重要的是,習題應在一定時間後進行複檢,以確認兒少真的有理解這些概念。

學童在學校裡使用均一平台學習。

讓數位學習成為親子互動的好工具

雖然均一教育平台是為兒少數位學習而設的平台,但冠緯表示,很多家長也在這平台上跟著孩子一同學習。

「有位媽媽知道她女兒的理化不好,發現均一後就請孩子去看上面的影片。孩子一開始沒有興趣,覺得媽媽不懂且浪費時間。結果,這位媽媽看著看著竟然覺得影片還滿有趣,開始自學起牛頓三大運動定律之類。後來她跟女兒聊天時偶然講到這些概念,把女兒嚇到了,也激起女兒的好奇心,開始到平台上學習。我們甚至有遇過阿公打電話來說如何開帳號,他要陪三年級的孫子看影片。」

因為數位學習的彈性,除了可以在不同時間學習,親子也能有機會進行共學。冠緯說:「就如同《玩具總動員》雖然是給孩子看,但大人其實也是可以一起看。」

雖然均一教育平台不是為家長而設,但尤其在 2021 三級警戒的暑假,許多親子透過平台上的非學科課程,如《臺灣吧》的系列動畫、講義和習題,親子一起共學,往往引發更多孩子的學習興趣。

學童在學校裡使用均一平台學習。

面對網路潛在風險,家長是孩子最好的學習對象

然而作為一個有兩歲女兒的新手爸爸,冠緯也同樣清楚感受到網路潛在風險對兒少的影響,如色情或暴力內容、過度使用、碰到壞人等。但冠緯觀察到即使只是兩歲的女兒,已經學會不斷觀察和模仿他跟太太使用 3C 的行為或習慣,所以他認為正確使用網路應回歸教育,而家長的身教更是關鍵。

「我們叫孩子不要闖紅燈,但自己卻天天闖紅燈,請問孩子學到了什麼?他學到的是闖紅燈,以及我講的跟做的可以不一樣。」

冠緯認為家長除應謹慎使用網路,也可以讓網路成為自己「終身學習」的工具,孩子將能從家長的態度中體認到網路的不同面向。「如果今天家長用網路也是在學習、看世界新聞、用 Coursera 這些大人的學習平台,那孩子也會覺得:『我也可以做這些事情啊』。同樣是訂 Netflix、Disney+,我在上面除了看影集,還會看一些紀錄片或其他知識性的內容,那孩子就會發現,即使是同一個平台,裡面內容也很多元。那這是一種榜樣,他們就會模仿。」

孩子需要的不是數位奶嘴,而是家長的陪伴和觀察

「既然大家都視網路為洪水猛獸,那你要用圍堵方法,還是要用大禹治水的疏導法?」

對於家長焦慮孩子過度使用網路或 3C 產品的問題,冠緯同意網路是孩子感到無聊時最容易取得的工具,但他強調關鍵不是一直禁止,又或者孩子在吵時就給他們「數位奶嘴」,而是去明白孩子到底要什麼,才能真正「疏導」。

或許是醫生和教育工作者的背景,讓冠緯更能體會觀察和順勢而為的重要性:「像我們家兩歲的女兒,現在給她一張白紙,她可以在那邊畫十五分鐘左右。當她轉頭時,你給她一個肯定的回應,她就會有安全感,就會繼續畫。或者,她會模仿我和太太看書,然後我在她閱讀過程中,觀察到她喜歡恐龍。於是我們開始給她看不同的圖鑑,她就會一直拿、一直去對照,可以專心二十至三十分鐘以上。」

找到對的方法,投入時間也是非常重要,「父母是一定要花時間去培養大人跟小孩之間的默契跟節奏,養成一個生活規律。那必須要是漸進式的,千萬不要一蹴可幾,那樣孩子一定會反彈,要一點一點的調。」

毫無疑問,網路已成為兒少生活不可缺少的部份。如何讓網路成為我們的學習工具、方法、助教,甚至成為跟孩子建立關係的工具,是現代父母和大人們每天都在努力學習的課題。若我們能熟知這工具的本質,辨認清楚其正向價值且取得平衡,適可而止的享受網路或 3C 產品,跟孩子一同進入網路世界是充滿可能的。

一群愛孩子的人各自發揮不同專長,給孩子更好的學習環境。

(原文刊登於兒童少年權益網,感謝免費授權轉載)

撰文|沈寶莉

分享這篇文章:

相關文章

生命的改變從教室開始

在孩子長大成人之前,有將近一半的時間在學校度過,許多孩子的成長與改變也在這裡發生。有些孩子從討厭數學到數學成績名列前茅、有些孩子從討厭學習到願意學習,卻也有些孩子無法前進,不論是學習動機低落、教育資源受限,都是可能的原因之一。

也因為看見了這些孩子的困境,我們希望透過科技的力量,提供孩子們優質且免費的學習資源,落實教育平權,打造一座沒有牆的教室。

我發現,原來教學就該是看見孩子真正需要被幫忙的地方,而不是看教學指引而已。

大同國小.林政琦老師

教室裡的改變

均一在一次次與學校、課輔班的合作中,看到許多成長與改變的故事。

我們看到有孩子從一開始放棄數學、不敢發問,到後來能主動舉手發問,甚至能教其他同學;也看到有老師體悟到成績不是一切,重要的是孩子們的學習態度以及如何面對挑戰與困難。

可能有一些東西並不是,成績單上面看得到的,有的時候我們好像,太在乎這個學生的表現是集中在成績這一塊。

文英國中.李延慶老師

孩子有無限多的可能正在教室中發生,邀請你與我們一起,創造更多免費優質的教育資源,讓更多孩子的未來有好的改變。

你也能一起參與改變

均一是一個非營利組織,為了專注於我們的願景使命,我們不承接政府預算、不發展有對價關係的盈利,仰賴與我們有相同願景使命的大眾捐款支持,期待集合眾人之力,實現真實的共創與共好。

邀請你一起參與 >> 公益支持

不分城鄉,教室裡的學習弱勢

不論在都市或是偏鄉,教室裡都存在著學習弱勢。每個孩子的學習步調、吸收知識速度都不同,如果孩子們沒辦法在教室裡學到適合自己步調與發展需求的內容,都有可能處於學習弱勢。我們希望透過平台上免費有趣的學習影片與習題、科技化的平台輔助功能,讓這些孩子能夠按照自己的步調學習,培養自信找回成就感,發揮原生天賦。

我們藉由課輔班合作計畫與學習扶助計畫,讓更多學習速度不同的孩子,得到差異化的教學,弭平學習落差,並在過程中持續鼓勵、陪伴孩子與教師

課輔班合作計畫

透過與課輔班合作,均一提供平板筆電載具、專業師資培訓與觀課陪伴,協助課輔班老師能以遊戲化的數學學習模式,讓弱勢孩子重拾學習興趣、鞏固基本學力。合作期間,也看到許多老師陪伴孩子的動人故事,我們記錄這些過程與故事,也邀請有興趣的你,點擊下列文章更了解計畫成果,也認識課輔班老師的故事!

有位平常學習上較落後的孩子,跟我分享,是磨數營讓她愛上數學。甚至跟我說 : 努力沒有做不到的事!

屏東躍愛課輔班 林綺漩 老師

學習扶助計畫

在 106 學年度,均一與苗栗縣和屏東縣分別合作進行「結合均一的課中補救」試辦計畫。藉由一般課堂的時間,抽離需要額外學習扶助的孩子到「學習扶助班級」,搭配均一平台的使用,有效診斷學生的學習斷點,提供個人化學習。

經過三年的顯著成效與現場教師的正面迴響,109 學年度起,均一在苗栗、屏東推動學習扶助「深化」模式,除了繼續數學課中學習扶助外,期盼藉由更深度投入的專案教師、更具規模的教師社群、更系統性的增能與支持,為學習扶助的師生帶來更有效的教與學。

學習扶助計畫進行的這幾年,我們不只看見許多孩子學習的進步,更看見許多老師教書育人的理念,邀請你點進下方文章,認識其中一位專案教師的故事。

苗栗文英國中李老師照片

帶孩子走出教室裡的無力感 —— 苗栗延慶老師分享

在眾多均一平台上的老師當中,今天想特別與大家分享延慶老師的故事。延慶老師是「均一課中學習扶助深化專案」的老師,他觀察到,傳統一體適用的教學當中,班級內存在的學習落差影響了孩子的學習信心;透過「課中學習扶助」,老師們能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幫助孩子建立學習成就感,以及對未來的信心。

了解更多 »

你也能一起參與改變

均一是一個非營利組織,為了專注於我們的願景使命,我們不承接政府預算、不發展有對價關係的盈利,仰賴與我們有相同願景使命的大眾捐款支持,期待集合眾人之力,實現真實的共創與共好。

邀請你一起參與 >> 公益支持

是老師,也是教育創新家

在均一有一群老師,不只出現在第一線教學現場,分享如何利用平台提供孩子們差異化教學,給學校或課輔班的老師,更設計出多元跨領域的課程,激發孩子們的學習動機。

我們在台灣擴大推廣 Code.org 的 Hour of Code 一小時玩程式,團隊夥伴製作中文化插電與不插電的程式課程、結合創意的教學設計,讓 Code.org 這套全球廣受好評的程式課程,在台灣的使用濃度達到世界排名第九、亞洲排名第二,讓臺灣的程式教育能夠與國際接軌。課程資源與師資培育,都逐步與國際接軌。

「模組化的課程設計,不論對教師教學、學生學習都有很大的幫助;因為課程規劃得很完整,老師能很清楚第一步要如何開始、接下來又該怎麼做,以及背後的教學目標,搭配程式闖關遊戲,小朋友會更有動機去嘗試、思考,甚至他們做完後、還會想再做一次,主動地去複習所學!」

太平國小 陳宜均老師

為了讓孩子透過程式學習運算思維,均一也設計了一系列 Scratch 課程,採取專案導向學習 (Project-Based Learning),以深入淺出的講義或影片引導,經由不同領域主題,’當孩子面對給予的任務,將學習如何解構問題、摘要重點、發現規律,循序漸進地練習程式的思考。

數電快閃教室

數電快閃教室計畫,是團隊夥伴到教學現場透過「數學 X 電腦科學」的跨領域課程,將好玩、互動性高的電腦科學融入數學的課程內容,讓孩子覺得原來數學可以這麼有趣,學到的知識也可以加以應用。均一也透過此課程和現場老師分享跨領域教學,探索更多的學習可能

後續雖遇上五月份的疫情,團隊發揮創意推出「線上快閃教室」,以線上的形式,快閃 18 所國小的線上教室,帶來「自學力就是你的超能力」主題分享,總計有 329 位學生參與,我們希望藉由這個活動,讓孩子在疫情期間能夠找到自己學習的目標和節奏。

當我們 Code 在一起說故事

「當我們 Code 在一起說故事」專案計畫,也就是平台上「電腦科學起步走|一起說故事」課程,是源自 Google 開發的 CS First,均一除了將其中文化翻譯,並且配合 108 課綱將課程內容和教學模組在地化。課程內容以程式作為跨域學習的槓桿,融合電腦科學、語文、音樂、藝術,鼓勵孩子用想像力編寫動人的故事,並且練習程式的思考。

此課程也獲選「 第三屆未來教育.臺灣100 – 全臺年度百大創新教學專案」的獎項殊榮。

每個孩子都希望能創造屬於自己的故事,細緻的課程架構,並附有專人引導的自學影片,孩子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和創作速度前進,人人都有成就感!

KIST: 拯民國小.宋亭緻老師

你也能一起參與改變

均一是一個非營利組織,為了專注於我們的願景使命,我們不承接政府預算、不發展有對價關係的盈利,仰賴與我們有相同願景使命的大眾捐款支持,期待集合眾人之力,實現真實的共創與共好。

 邀請你一起參與 >> 公益支持

教室裡的風景

每個人的生命當中,都有那麼幾位令人印象深刻的老師。有的老師幽默風趣、有的嚴厲而堅毅,有的老師像是再生父母,讓我們從學習與探索中,發揮生命更大的價值。

在 2021 年 的停課期間,有一種老師大量增加了,他們是守護孩子學習不中斷的「抗疫老師」,在短短幾天內,設法與孩子取得聯繫、使用各種數位工具,並給予遠距支持。

事實上,在在台灣的每一個角落,一直都能看見這些義無反顧為孩子付出的身影。以下是均一在推動教育改變的路上,遇到的幾位老師,希望透過簡短的文字、影片,與你一起分享,均一在教育現場的看見。

均一教師的身影

安溪國中——靜怡老師

靜怡老師任教於新北市安溪國中數學科,七年前開始使用均一教育平台,並將均一應用在「適性分組班」與自己的班級教學當中。

「讓孩子不會只是之前的挫折一直累積到最後,讓他可以在這裡找到讓他產生信心的地方。」/ 靜怡老師

點我看靜怡老師的完整分享 >>

 

安溪國中靜怡老師

 

高雄岡山教會課輔班——子婕老師  

子婕老師雖罹患罕病,仍完成中央大學數學、資工雙主修,更因為從小便與媽媽在教會服務弱勢孩童。研究所時對數位教學產生興趣、畢業後即投入弱勢教育。2020 年導入均一教學後,子婕老師與課輔團隊投入其中,幾乎天天討論到深夜。雖然孩子的學習成就並沒有一飛沖天,但她認為,孩子的正面心態、學習品格才是第一順位。

「我希望這些孩子記得,小時候有這麼一群人拼 死拼活努力去愛他們,他們是值得被愛的。」/ 子婕老師

點我認識「弱勢課輔班計畫」>>

均一如何支持教師

均一經由支持教師,更規模化地影響孩子。

在子婕老師參與的弱勢課輔班計畫中,均一在兩年內培訓了 110 位教師,其中有 87% 的老師過去未曾使用數位平台輔助教學,在經過師資培訓後,提升了 20% 老師的教學信心,大多數老師更能夠獨立於課堂中教學,陪伴孩子探索數位學習平台,找到適合的學習內容。

除了弱勢課輔班計畫之外,均一長期與苗栗、屏東學習扶助班級合作,培養學習扶助科技教師。疫情期間,更曾累積上千名老師同時在線參與研習培訓,支持全台教師、家長陪伴孩子停課不停學。疫情之後,超過半數的現場教師仍持續採取科技搭配教學,數位學習將是教師、學生、家長不可或缺的關鍵能力。我們期待持續投入培訓資源與教學法開發,支持現場教師,進而支持更多孩子。

你也能一起參與改變

均一是一個非營利組織,為了專注於我們的願景使命,我們不承接政府預算、不發展有對價關係的盈利,仰賴與我們有相同願景使命的大眾捐款支持,期待集合眾人之力,實現真實的共創與共好。

邀請你一起參與 >> 公益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