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職於新北市龍埔國小的施信源老師致力於將個人化學習導入課堂。
在這次的宜蘭研習中,他向參與教師分享自己將個人化學習分為七項原件,以及個別原件相對應的自製表格。
從信源老師的量性表格與勇於創新的教學態度中,得以看見當教學現場逐步落實個人化學習,老師了解個別學生學習需求、學生也開始愛上學習,教室風景將變得很不一樣。
教師們點選各標題連結,便可直接下載使用喔!
個人化學習七項原件的內涵與自我了解表格
「自我了解表格」便有利於老師檢測目前的教學經驗是否與個人化學習息息相關,甚至可藉此發現原來教學中早已融入個人化學習。
信源老師也特別提及,只要教學法符合任何一個原件的「一半學生一半我」、「多數是學生」或「都是學生」的選項,即代表個人化學習已開始在教室內發酵。

學習三層次評估:存取、投入、產出能力評估
信源老師將學生的學習階段分為存取、投入與產出三層次,他舉「存取」知識為例,學生在學習新單元前,先把「做得好」與「有困難」的兩列題目勾選完,不只藉由自我評估認識自己的學習存取能力,老師在閱讀完評估單後,也能與學生創造對話機會,藉此了解學習需求與學習問題。
信源老師也提醒,老師與學生對話時,應站在與學生同等的「學習者」位置,才能同理學生學習上碰到的困難點。
除此之外,這份學生填答的存取、投入、產出能力評估表,也讓老師更容易為班級學生找尋最適位置,未來面對小至分組競賽、大至班級經營時,都能更加順利地利用「學習評估班級總表」編排策略。

學習掌握:學習實驗時間 Learning labs Time
此方法建議可搭配均一使用。
將學生依照學習程度分成三組,並且針對各組規劃不同空間、學習工作、環境規劃 (eg.學習工具) 與注意事項等,實踐差異化教學。

自我效能:全班個別化學習進度表
信源老師會將自製的個別化學習進度表張貼在教室公眾場域,讓學生了解各自的成長狀態。
特別的是,這份進度表的空格中不需填入量化成績,而是每一單元的均一技能程度,「不希望學生拿成績換安全感,更應該重視學生有沒有學會。」信源老師在講台上如此說著。

提供選擇:數學挑戰任務單/學習規劃練習曲
由顏美雯老師提供的數學挑戰任務單及劉繼文老師提供的學習規劃練習曲,分別針對國小低高年級做不同程度的學習規劃。
雖說如此,兩份表單卻都旨在將學習主體權還給學生,讓孩子們可以依照自己的步調,學習規劃進度,並努力達成跟老師、也跟自己約定好的進度與承諾。

作者 | 游昊耘(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實習生)
編輯 | 蔡采容(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實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