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破你對 NPO 的想像 —— 專訪均一架構師 Isacl
近年來,許多跨過企業駐台爭取台灣軟體人才,疫情掀起遠距工作潮後,軟體人才有更多跨國遠距發展的可能;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環境下,有一小群軟體工程師,毅然決然選擇了台灣當地的「非營利組織」,作為實踐自己抱負的場域。究竟這個軟體團隊有哪些獨特之處,吸引頂尖台灣技術人才與知名外商的軟體人投入?這次邀請到均一架構師,分享他眼中的均一軟體團隊。
近年來,許多跨過企業駐台爭取台灣軟體人才,疫情掀起遠距工作潮後,軟體人才有更多跨國遠距發展的可能;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環境下,有一小群軟體工程師,毅然決然選擇了台灣當地的「非營利組織」,作為實踐自己抱負的場域。究竟這個軟體團隊有哪些獨特之處,吸引頂尖台灣技術人才與知名外商的軟體人投入?這次邀請到均一架構師,分享他眼中的均一軟體團隊。
來到均一後,Shina 發現想要為台灣的教育有所貢獻,並不一定要成為老師、或是投身教育現場。透過自己的行銷專業,發揮自身的影響力,也是關心台灣教育很棒的方法。
「我重視『人』的發展,因此期待加入有相同價值觀的組織,而『教育』就是非常符合的產業。」這篇專訪將分享 Emily 擔任品牌行銷組組長的收穫與改變,以及一路的職涯經驗中,是如何從組織內的人資,進而加入均一成為社會的人資。
每個人都期待有一份「令人享受」的工作,包含能發揮長才、有意義、能持續感受到成長與價值等等。均一的軟體工程師 Eva 分享,她從聯發科到均一之後,真實體會到一份發揮生命意義與價值的工作是什麼模樣。這篇專訪當從一位資深軟體工作者的角度,分享從事軟體工作的初衷、現在以及未來期許。
多年以來,苗栗縣大湖鄉南湖國小校長邱慧玲,總是致力透過資料驅動(Data Driven Decision-Making)與意義驅動的精神,推動結合在地特色的課程,為當地孩子創造更多進步與學習的機會。
回望2021年,你為這一年挑選出的關鍵詞是什麼?盤旋了2年的「疫情」一詞依然重要,而伴隨而來另一關鍵字,更是從食衣住行各領域全方位展開加速的「數位轉型」。教育領域,當然也是。 當學生、老師、家長都開始
很少人在找工作時,將非營利組織列為選項之一;更少更少的人,最後真的加入了非營利組織。對於每位職場上的工作者,Young 鼓勵大家對自己拋出三個問題:「你從哪裡來、現在在哪裡、你要往哪裡去」每一段職涯,終究要回到自我的實現,找到工作與個人使命的最大公因數,才能達成一個雙贏的成交。
教育部為了弭平城鄉數位落差,喊出未來4年要「班班有網路、生生用平板」,預計將砸下 200 億採購平板、充實數位內容、提升網路頻寬等等,希望每位學生都能培養數位學習能力。 不過有教育團體和家長認為,太早
方董事長(以下簡稱方大哥)是我工作以來,最重要的貴人,沒有之一。因此,想藉由方大哥出書的此刻,跟大家分享我所認識的方大哥。 多認識方大哥,大家就會更好奇他與團隊所推動的事,而所有的好故事,就在天下文化
靜怡老師任教於新北市安溪國中數學科,七年前開始使用均一教育平台,並將均一應用在「適性分組班」與自己的班級教學當中,是相當資深的均一使用者,也是相當早實踐教育數位轉型的老師。
2021年5月中,台灣疫情升溫,突如其來的停課不停學,讓許多師生被迫轉為遠距學習,但心態與授課模式未能來得及準備。均一教育平台提供免費的線上學習資源與雲端親師生工作坊,致力弭平疫情下加速擴大的教育不平等。
在眾多均一平台上的老師當中,今天想特別與大家分享延慶老師的故事。延慶老師是「均一課中學習扶助深化專案」的老師,他觀察到,傳統一體適用的教學當中,班級內存在的學習落差影響了孩子的學習信心;透過「課中學習扶助」,老師們能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幫助孩子建立學習成就感,以及對未來的信心。
在孩子長大成人之前,有將近一半的時間在學校度過,許多孩子的成長與改變也在這裡發生。有些孩子從討厭數學到數學成績名列前茅、有些孩子從討厭學習到願意學習,卻也有些孩子無法前進,不論是學習動機低落、教育資源受限,都是可能的原因之一。
也因為看見了這些孩子的困境,我們希望透過科技的力量,提供孩子們優質且免費的學習資源,落實教育平權,打造一座沒有牆的教室。
我發現,原來教學就該是看見孩子真正需要被幫忙的地方,而不是看教學指引而已。
均一在一次次與學校、課輔班的合作中,看到許多成長與改變的故事。
我們看到有孩子從一開始放棄數學、不敢發問,到後來能主動舉手發問,甚至能教其他同學;也看到有老師體悟到成績不是一切,重要的是孩子們的學習態度以及如何面對挑戰與困難。
可能有一些東西並不是,成績單上面看得到的,有的時候我們好像,太在乎這個學生的表現是集中在成績這一塊。
孩子有無限多的可能正在教室中發生,邀請你與我們一起,創造更多免費優質的教育資源,讓更多孩子的未來有好的改變。
均一是一個非營利組織,為了專注於我們的願景使命,我們不承接政府預算、不發展有對價關係的盈利,仰賴與我們有相同願景使命的大眾捐款支持,期待集合眾人之力,實現真實的共創與共好。
不論在都市或是偏鄉,教室裡都存在著學習弱勢。每個孩子的學習步調、吸收知識速度都不同,如果孩子們沒辦法在教室裡學到適合自己步調與發展需求的內容,都有可能處於學習弱勢。我們希望透過平台上免費有趣的學習影片與習題、科技化的平台輔助功能,讓這些孩子能夠按照自己的步調學習,培養自信找回成就感,發揮原生天賦。
我們藉由課輔班合作計畫與學習扶助計畫,讓更多學習速度不同的孩子,得到差異化的教學,弭平學習落差,並在過程中持續鼓勵、陪伴孩子與教師。
有位平常學習上較落後的孩子,跟我分享,是磨數營讓她愛上數學。甚至跟我說 : 努力沒有做不到的事!
在 106 學年度,均一與苗栗縣和屏東縣分別合作進行「結合均一的課中補救」試辦計畫。藉由一般課堂的時間,抽離需要額外學習扶助的孩子到「學習扶助班級」,搭配均一平台的使用,有效診斷學生的學習斷點,提供個人化學習。
經過三年的顯著成效與現場教師的正面迴響,109 學年度起,均一在苗栗、屏東推動學習扶助「深化」模式,除了繼續數學課中學習扶助外,期盼藉由更深度投入的專案教師、更具規模的教師社群、更系統性的增能與支持,為學習扶助的師生帶來更有效的教與學。
學習扶助計畫進行的這幾年,我們不只看見許多孩子學習的進步,更看見許多老師教書育人的理念,邀請你點進下方文章,認識其中一位專案教師的故事。
在眾多均一平台上的老師當中,今天想特別與大家分享延慶老師的故事。延慶老師是「均一課中學習扶助深化專案」的老師,他觀察到,傳統一體適用的教學當中,班級內存在的學習落差影響了孩子的學習信心;透過「課中學習扶助」,老師們能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幫助孩子建立學習成就感,以及對未來的信心。
均一是一個非營利組織,為了專注於我們的願景使命,我們不承接政府預算、不發展有對價關係的盈利,仰賴與我們有相同願景使命的大眾捐款支持,期待集合眾人之力,實現真實的共創與共好。
邀請你一起參與 >> 公益支持
在均一有一群老師,不只出現在第一線教學現場,分享如何利用平台提供孩子們差異化教學,給學校或課輔班的老師,更設計出多元跨領域的課程,激發孩子們的學習動機。
我們在台灣擴大推廣 Code.org 的 Hour of Code 一小時玩程式,團隊夥伴製作中文化插電與不插電的程式課程、結合創意的教學設計,讓 Code.org 這套全球廣受好評的程式課程,在台灣的使用濃度達到世界排名第九、亞洲排名第二,讓臺灣的程式教育能夠與國際接軌。課程資源與師資培育,都逐步與國際接軌。
「模組化的課程設計,不論對教師教學、學生學習都有很大的幫助;因為課程規劃得很完整,老師能很清楚第一步要如何開始、接下來又該怎麼做,以及背後的教學目標,搭配程式闖關遊戲,小朋友會更有動機去嘗試、思考,甚至他們做完後、還會想再做一次,主動地去複習所學!」
為了讓孩子透過程式學習運算思維,均一也設計了一系列 Scratch 課程,採取專案導向學習 (Project-Based Learning),以深入淺出的講義或影片引導,經由不同領域主題,’當孩子面對給予的任務,將學習如何解構問題、摘要重點、發現規律,循序漸進地練習程式的思考。
數電快閃教室計畫,是團隊夥伴到教學現場透過「數學 X 電腦科學」的跨領域課程,將好玩、互動性高的電腦科學融入數學的課程內容,讓孩子覺得原來數學可以這麼有趣,學到的知識也可以加以應用。均一也透過此課程和現場老師分享跨領域教學,探索更多的學習可能。
後續雖遇上五月份的疫情,團隊發揮創意推出「線上快閃教室」,以線上的形式,快閃 18 所國小的線上教室,帶來「自學力就是你的超能力」主題分享,總計有 329 位學生參與,我們希望藉由這個活動,讓孩子在疫情期間能夠找到自己學習的目標和節奏。
「當我們 Code 在一起說故事」專案計畫,也就是平台上「電腦科學起步走|一起說故事」課程,是源自 Google 開發的 CS First,均一除了將其中文化翻譯,並且配合 108 課綱將課程內容和教學模組在地化。課程內容以程式作為跨域學習的槓桿,融合電腦科學、語文、音樂、藝術,鼓勵孩子用想像力編寫動人的故事,並且練習程式的思考。
此課程也獲選「 第三屆未來教育.臺灣100 – 全臺年度百大創新教學專案」的獎項殊榮。
每個孩子都希望能創造屬於自己的故事,細緻的課程架構,並附有專人引導的自學影片,孩子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和創作速度前進,人人都有成就感!
均一是一個非營利組織,為了專注於我們的願景使命,我們不承接政府預算、不發展有對價關係的盈利,仰賴與我們有相同願景使命的大眾捐款支持,期待集合眾人之力,實現真實的共創與共好。
每個人的生命當中,都有那麼幾位令人印象深刻的老師。有的老師幽默風趣、有的嚴厲而堅毅,有的老師像是再生父母,讓我們從學習與探索中,發揮生命更大的價值。
在 2021 年 的停課期間,有一種老師大量增加了,他們是守護孩子學習不中斷的「抗疫老師」,在短短幾天內,設法與孩子取得聯繫、使用各種數位工具,並給予遠距支持。
事實上,在在台灣的每一個角落,一直都能看見這些義無反顧為孩子付出的身影。以下是均一在推動教育改變的路上,遇到的幾位老師,希望透過簡短的文字、影片,與你一起分享,均一在教育現場的看見。
安溪國中——靜怡老師
靜怡老師任教於新北市安溪國中數學科,七年前開始使用均一教育平台,並將均一應用在「適性分組班」與自己的班級教學當中。
「讓孩子不會只是之前的挫折一直累積到最後,讓他可以在這裡找到讓他產生信心的地方。」/ 靜怡老師
高雄岡山教會課輔班——子婕老師
子婕老師雖罹患罕病,仍完成中央大學數學、資工雙主修,更因為從小便與媽媽在教會服務弱勢孩童。研究所時對數位教學產生興趣、畢業後即投入弱勢教育。2020 年導入均一教學後,子婕老師與課輔團隊投入其中,幾乎天天討論到深夜。雖然孩子的學習成就並沒有一飛沖天,但她認為,孩子的正面心態、學習品格才是第一順位。
「我希望這些孩子記得,小時候有這麼一群人拼 死拼活努力去愛他們,他們是值得被愛的。」/ 子婕老師
均一經由支持教師,更規模化地影響孩子。
在子婕老師參與的弱勢課輔班計畫中,均一在兩年內培訓了 110 位教師,其中有 87% 的老師過去未曾使用數位平台輔助教學,在經過師資培訓後,提升了 20% 老師的教學信心,大多數老師更能夠獨立於課堂中教學,陪伴孩子探索數位學習平台,找到適合的學習內容。
除了弱勢課輔班計畫之外,均一長期與苗栗、屏東學習扶助班級合作,培養學習扶助科技教師。疫情期間,更曾累積上千名老師同時在線參與研習培訓,支持全台教師、家長陪伴孩子停課不停學。疫情之後,超過半數的現場教師仍持續採取科技搭配教學,數位學習將是教師、學生、家長不可或缺的關鍵能力。我們期待持續投入培訓資源與教學法開發,支持現場教師,進而支持更多孩子。
均一是一個非營利組織,為了專注於我們的願景使命,我們不承接政府預算、不發展有對價關係的盈利,仰賴與我們有相同願景使命的大眾捐款支持,期待集合眾人之力,實現真實的共創與共好。
邀請你一起參與 >> 公益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