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 診斷與推薦系統資料探勘的辛酸血淚
在 2020 年初,均一想發展 AI 診斷與推薦系統,而我們擁有大量的做題資料可提供 AI 模型做訓練,但在訓練模型之前,我們勢必要對自家的資料做一些探勘。
在 2020 年初,均一想發展 AI 診斷與推薦系統,而我們擁有大量的做題資料可提供 AI 模型做訓練,但在訓練模型之前,我們勢必要對自家的資料做一些探勘。
在第二年 Google x 均一 課輔班合作計畫招募,我們收到了許多單位夥伴的申請,經過一個多月實地到申請課輔班的訪問、對話與交流,各課輔班對孩子們積極的照顧與安排、各種教學,都很讓我們印象深刻! 由
自己的成長經歷讓宜陞對「教育如何深刻影響一個人的發展」特別有感觸,他相信透過科技,能產生更規模化的影響力,所以決定轉職工程師,用 coding 翻轉教育。
前端開發的前置作業,不外乎就是根據設計圖,從 UI 框架中選擇適合的元件使用。但,經過七年的發展與迭代,均一教育平台的 codebase 竟然引入了足足五大包 UI 框架,自由奔放的結果,累積了不少技術債,也限制了均一提升使用者體驗的效益,於是,痛定思痛之下,前端工程師宜陞開啟了一段統一 UI framework 的專案旅程。
因新冠肺炎,全球陷入不確定的時刻,然而孩子的學習也受到一些影響,均一是全台最大的數位學習平台,因應疫情,我們持續整合並擴增線上學習資源,讓孩子在防疫期間,也能安心地繼續學習。我們為你整理了均一教育平台上最受歡迎的學習內容與平台功能,邀請你馬上開始與孩子的學習之旅。
誰說家庭與工作只能二選一?身為「媽媽」,也身為「工程師」的 Amy,在均一找出了家庭與工作間雙贏的可能性,也找到舞台挑戰各種有趣的題目,在引入前沿技術的自由度很高的空間下發揮自己的才能。
曾經任職知名科技公司的 Gene,受到均一工作內容、團隊氛圍的吸引,也期待自己有更大的成長、發揮空間,毅然決然放棄高薪來到均一,經過兩年的均一的生活之後,Gene 如何看待自己在均一的工作和自我成長呢?
在竹科、大公司待過的先祐,因為開始思考「在哪一種組織工作會讓自己覺得有意義?」,而選擇投入教育,加入均一。
在均一平等、透明、持續優化、適性發展的工作文化中,讓他能藉由自己的專業,帶領團隊更穩定、更有紀律的共同成長。
邀請你一起來看看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先祐能大部分的日子都是被自己的熱情叫醒,帶著興奮的心情進辦公室?
為了加速達成均一的願景,今年 3 月份均一教育平台獲選 Google 的非營利機構 Google.org 的合作對象,希望藉由此計畫能擴增、加速關懷弱勢的範圍。
因為疫情,Martin 開始讓他的孩子使用均一,使用短短幾個月,孩子的轉變,超乎他的預期。均一的貢獻不僅在課業,其實均一平台帶來的效益是更深遠的,讓每位孩子站在起跑點上,給予他們機會成為終身學習者。
其實人生到了某個階段,現在我們看得並不是錢,而是如何回饋社會,提供社會更多價值,提升教育品質。這是凱琳與方正現在的價值觀,身為均一長期捐款人的他們,默默付出行動,為台灣的教育努力。
在教室裡,每一個學生學習的起始點都不一樣,遇到的困難也可能不盡相同,老師面對這樣的狀況,往往顯得分身乏術。
透過大數據和自然語言技術,均一嘗試發展自動推薦機制,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即時收到系統反饋,協助老師更容易落實差異化教學。
在孩子長大成人之前,有將近一半的時間在學校度過,許多孩子的成長與改變也在這裡發生。有些孩子從討厭數學到數學成績名列前茅、有些孩子從討厭學習到願意學習,卻也有些孩子無法前進,不論是學習動機低落、教育資源受限,都是可能的原因之一。
也因為看見了這些孩子的困境,我們希望透過科技的力量,提供孩子們優質且免費的學習資源,落實教育平權,打造一座沒有牆的教室。
我發現,原來教學就該是看見孩子真正需要被幫忙的地方,而不是看教學指引而已。
均一在一次次與學校、課輔班的合作中,看到許多成長與改變的故事。
我們看到有孩子從一開始放棄數學、不敢發問,到後來能主動舉手發問,甚至能教其他同學;也看到有老師體悟到成績不是一切,重要的是孩子們的學習態度以及如何面對挑戰與困難。
可能有一些東西並不是,成績單上面看得到的,有的時候我們好像,太在乎這個學生的表現是集中在成績這一塊。
孩子有無限多的可能正在教室中發生,邀請你與我們一起,創造更多免費優質的教育資源,讓更多孩子的未來有好的改變。
均一是一個非營利組織,為了專注於我們的願景使命,我們不承接政府預算、不發展有對價關係的盈利,仰賴與我們有相同願景使命的大眾捐款支持,期待集合眾人之力,實現真實的共創與共好。
不論在都市或是偏鄉,教室裡都存在著學習弱勢。每個孩子的學習步調、吸收知識速度都不同,如果孩子們沒辦法在教室裡學到適合自己步調與發展需求的內容,都有可能處於學習弱勢。我們希望透過平台上免費有趣的學習影片與習題、科技化的平台輔助功能,讓這些孩子能夠按照自己的步調學習,培養自信找回成就感,發揮原生天賦。
我們藉由課輔班合作計畫與學習扶助計畫,讓更多學習速度不同的孩子,得到差異化的教學,弭平學習落差,並在過程中持續鼓勵、陪伴孩子與教師。
有位平常學習上較落後的孩子,跟我分享,是磨數營讓她愛上數學。甚至跟我說 : 努力沒有做不到的事!
在 106 學年度,均一與苗栗縣和屏東縣分別合作進行「結合均一的課中補救」試辦計畫。藉由一般課堂的時間,抽離需要額外學習扶助的孩子到「學習扶助班級」,搭配均一平台的使用,有效診斷學生的學習斷點,提供個人化學習。
經過三年的顯著成效與現場教師的正面迴響,109 學年度起,均一在苗栗、屏東推動學習扶助「深化」模式,除了繼續數學課中學習扶助外,期盼藉由更深度投入的專案教師、更具規模的教師社群、更系統性的增能與支持,為學習扶助的師生帶來更有效的教與學。
學習扶助計畫進行的這幾年,我們不只看見許多孩子學習的進步,更看見許多老師教書育人的理念,邀請你點進下方文章,認識其中一位專案教師的故事。
在眾多均一平台上的老師當中,今天想特別與大家分享延慶老師的故事。延慶老師是「均一課中學習扶助深化專案」的老師,他觀察到,傳統一體適用的教學當中,班級內存在的學習落差影響了孩子的學習信心;透過「課中學習扶助」,老師們能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幫助孩子建立學習成就感,以及對未來的信心。
均一是一個非營利組織,為了專注於我們的願景使命,我們不承接政府預算、不發展有對價關係的盈利,仰賴與我們有相同願景使命的大眾捐款支持,期待集合眾人之力,實現真實的共創與共好。
邀請你一起參與 >> 公益支持
在均一有一群老師,不只出現在第一線教學現場,分享如何利用平台提供孩子們差異化教學,給學校或課輔班的老師,更設計出多元跨領域的課程,激發孩子們的學習動機。
我們在台灣擴大推廣 Code.org 的 Hour of Code 一小時玩程式,團隊夥伴製作中文化插電與不插電的程式課程、結合創意的教學設計,讓 Code.org 這套全球廣受好評的程式課程,在台灣的使用濃度達到世界排名第九、亞洲排名第二,讓臺灣的程式教育能夠與國際接軌。課程資源與師資培育,都逐步與國際接軌。
「模組化的課程設計,不論對教師教學、學生學習都有很大的幫助;因為課程規劃得很完整,老師能很清楚第一步要如何開始、接下來又該怎麼做,以及背後的教學目標,搭配程式闖關遊戲,小朋友會更有動機去嘗試、思考,甚至他們做完後、還會想再做一次,主動地去複習所學!」
為了讓孩子透過程式學習運算思維,均一也設計了一系列 Scratch 課程,採取專案導向學習 (Project-Based Learning),以深入淺出的講義或影片引導,經由不同領域主題,’當孩子面對給予的任務,將學習如何解構問題、摘要重點、發現規律,循序漸進地練習程式的思考。
數電快閃教室計畫,是團隊夥伴到教學現場透過「數學 X 電腦科學」的跨領域課程,將好玩、互動性高的電腦科學融入數學的課程內容,讓孩子覺得原來數學可以這麼有趣,學到的知識也可以加以應用。均一也透過此課程和現場老師分享跨領域教學,探索更多的學習可能。
後續雖遇上五月份的疫情,團隊發揮創意推出「線上快閃教室」,以線上的形式,快閃 18 所國小的線上教室,帶來「自學力就是你的超能力」主題分享,總計有 329 位學生參與,我們希望藉由這個活動,讓孩子在疫情期間能夠找到自己學習的目標和節奏。
「當我們 Code 在一起說故事」專案計畫,也就是平台上「電腦科學起步走|一起說故事」課程,是源自 Google 開發的 CS First,均一除了將其中文化翻譯,並且配合 108 課綱將課程內容和教學模組在地化。課程內容以程式作為跨域學習的槓桿,融合電腦科學、語文、音樂、藝術,鼓勵孩子用想像力編寫動人的故事,並且練習程式的思考。
此課程也獲選「 第三屆未來教育.臺灣100 – 全臺年度百大創新教學專案」的獎項殊榮。
每個孩子都希望能創造屬於自己的故事,細緻的課程架構,並附有專人引導的自學影片,孩子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和創作速度前進,人人都有成就感!
均一是一個非營利組織,為了專注於我們的願景使命,我們不承接政府預算、不發展有對價關係的盈利,仰賴與我們有相同願景使命的大眾捐款支持,期待集合眾人之力,實現真實的共創與共好。
每個人的生命當中,都有那麼幾位令人印象深刻的老師。有的老師幽默風趣、有的嚴厲而堅毅,有的老師像是再生父母,讓我們從學習與探索中,發揮生命更大的價值。
在 2021 年 的停課期間,有一種老師大量增加了,他們是守護孩子學習不中斷的「抗疫老師」,在短短幾天內,設法與孩子取得聯繫、使用各種數位工具,並給予遠距支持。
事實上,在在台灣的每一個角落,一直都能看見這些義無反顧為孩子付出的身影。以下是均一在推動教育改變的路上,遇到的幾位老師,希望透過簡短的文字、影片,與你一起分享,均一在教育現場的看見。
安溪國中——靜怡老師
靜怡老師任教於新北市安溪國中數學科,七年前開始使用均一教育平台,並將均一應用在「適性分組班」與自己的班級教學當中。
「讓孩子不會只是之前的挫折一直累積到最後,讓他可以在這裡找到讓他產生信心的地方。」/ 靜怡老師
高雄岡山教會課輔班——子婕老師
子婕老師雖罹患罕病,仍完成中央大學數學、資工雙主修,更因為從小便與媽媽在教會服務弱勢孩童。研究所時對數位教學產生興趣、畢業後即投入弱勢教育。2020 年導入均一教學後,子婕老師與課輔團隊投入其中,幾乎天天討論到深夜。雖然孩子的學習成就並沒有一飛沖天,但她認為,孩子的正面心態、學習品格才是第一順位。
「我希望這些孩子記得,小時候有這麼一群人拼 死拼活努力去愛他們,他們是值得被愛的。」/ 子婕老師
均一經由支持教師,更規模化地影響孩子。
在子婕老師參與的弱勢課輔班計畫中,均一在兩年內培訓了 110 位教師,其中有 87% 的老師過去未曾使用數位平台輔助教學,在經過師資培訓後,提升了 20% 老師的教學信心,大多數老師更能夠獨立於課堂中教學,陪伴孩子探索數位學習平台,找到適合的學習內容。
除了弱勢課輔班計畫之外,均一長期與苗栗、屏東學習扶助班級合作,培養學習扶助科技教師。疫情期間,更曾累積上千名老師同時在線參與研習培訓,支持全台教師、家長陪伴孩子停課不停學。疫情之後,超過半數的現場教師仍持續採取科技搭配教學,數位學習將是教師、學生、家長不可或缺的關鍵能力。我們期待持續投入培訓資源與教學法開發,支持現場教師,進而支持更多孩子。
均一是一個非營利組織,為了專注於我們的願景使命,我們不承接政府預算、不發展有對價關係的盈利,仰賴與我們有相同願景使命的大眾捐款支持,期待集合眾人之力,實現真實的共創與共好。
邀請你一起參與 >> 公益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