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小時候如何從課堂中獲得成就感嗎?是獲得老師稱讚、答對題目,還是成績進步?
在桃園的文化國小,有一位獨特的閩南語老師,利用午休時間創立「均一自學班」,憑著自身的教學熱情,搭配均一的數位工具,讓孩子們以不同於以往的方式,累積學習成就感,找回起初對於學習的熱情與動力。
任職於桃園文化國小的蕭雅娟老師,頂著一頭俐落短髮,開玩笑地稱自己是一名「不務正業」的老師,但這份「不務正業」,卻包含花費大把時間學習使用均一、參加研習,更在學習扶助班導入均一。
最後挪出了午休時間,開設「均一自學班」,讓學生學數學的路途上,擁有老師的從旁引導與學生彼此的陪伴砥礪。

雅娟老師從學生時期開始,便是一位「數學狂熱粉」。因為享受思考、摸索解題的過程,她深深著迷於數學邏輯的世界,閒暇時,更會主動找尋各式題庫,即使當了三十年的老師,對數學的熱情仍從未被澆熄。
學習扶助融入均一,孩子重拾學習成就感
五年前,雅娟老師在學校教師社群中第一次聽到均一,憑著對數學與教學的熱情,她開始利用課後時間自學均一,瞭解如何開班、派任務與判讀數據,這一嘗試,在去年接下四年級學習扶助班後,因緣際會地成為老師與學生間最穩固的橋樑。
均一導入後不久,孩子們的改變,雅娟老師都看在眼裡。
藉由均一,學生看見隨著練習時間堆疊的等級與徽章,一步步累積的成就感,點燃了他們的學習動力。
學期末時,學習扶助班的兩位孩子不只追上四年級的教學進度,甚至在下學期老師創辦「均一自學班」後,呼朋引伴地找來了班上班長、數學小老師等同學,孩子們主動加入這場文化國小的自學盛會,「老師只負責提供體力。」語帶玩笑,雅娟老師彎起的眼角卻洋溢著對孩子們的驕傲。
均一自學班,實踐孩子個人化學習
文化國小的均一自學班目前共有 30 名學生參與,他們將午休時間的電腦教室,打造成學習均一的秘密基地,在這裡,即使每個孩子的學習程度並不相同,但因為大家皆為自願參與,學習動機強烈,靜謐的午休環境,電腦教室卻總滿盈著孩子彼此討論的聲音。
均一自學班的設立,讓孩子們看見學習不僅是單向、單獨的歷程,另一方面也因為善於使用均一數據分析的雅娟老師,針對每位學生指派不同任務,讓學生在均一自學班度過的點滴,拉近了均一一直想達成的願景「個人化學習」更近了一些。
雅娟老師與均一的相識、合作,接住在傳統教育中往往較難獲得學習認同與自信,且程度落後的孩子。
「花若盛開,蝴蝶自來。」主動學習的老師,看在學生眼裡,起了砥礪與模仿效應,而逐漸形成一個好的教育循環。
無論是在背後推他們一把、或為已培養自主學習習慣的學生指派個別任務,一名熱愛數學與教學的老師,碰上功能完整的線上教育平台,雙方擦出的閃爍火花,隨著越來越多學生的參與,如今已成一片星火燎原。
道別前,雅娟老師迅速整齊地收拾好東西,馬不停蹄地前往參加均一與學校合作舉行的研習活動。
時光荏苒,從一名熱愛數學的女孩、拿起粉筆在台上講課,到主動接下學習扶助的科任老師,最後在臨近退休時,與學生們創了均一自學班,雅娟老師始終在教育最前線,不停奔跑著。
作者 | 游昊耘(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實習生)
編輯 | 蔡采容(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實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