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挫折,你會如何應對?第一次接觸陌生產品,甚至跳脫原有教學模式,都需要時間適應與摸索。
苗栗文英國中的蕭心亭老師,便是其中一例。
幾年前接手學習扶助班級時,擁有資訊背景的心亭老師即使很快上手均一,但學生「不是不會算,而是害怕算數學」的問題,讓她隨即面臨教學成效難彰顯的難題。
然而,即使遇過挫折,她仍盡全力從研習吸取經驗、調整教學模式,甚至走入學生日常生活,最終步步看見學生重拾學數學的樂趣,甚至朝主動學習邁進。
小四影片打基礎,找回學數學的成就感
心亭老師綁著俐落馬尾,纖細的身體裡,卻擁有滿腔教育熱情。
「很多學生一開始就不想學數學。」憶起剛接手學習扶助班級時,她發現學生們難專注在課堂中,像是邊哼歌邊做題目、上課講話聊天,抑或是在課中走動,這些看似不專注的行為,她試著步步了解背後原因,善用親和力,主動接近孩子們,關心日常生活同時,也藉機詢問學習狀況。
最終,老師的觀察結果是,從原班拉出來的六名學生,對數學的熱情已被升上國中後的程度落差消磨殆盡,這些看似對課程漫不經心的行為,顯示了孩子們缺乏學習意願。
如今又該如何找回孩子學習動機?除了嘗試建立緊密的師生關係外,均一的支持也不可或缺。
學習扶助班導入均一後,心亭老師先讓學生們從小四的課程影片開始看起,希望「重打基礎」,慢慢累積孩子的學習自信心。

找老師討論、換教學法,只為讓學生離「學會」數學更近一些
然而,即使在課堂中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派均一影片,隨著時間拉長,老師發現學生雖然開始喜歡數學,但距離能夠自主解題的「學會」數學,仍有一段距離。「我這樣教到底對不對?」語氣微沉,心亭老師說。
困惑、懷疑自己的聲音在腦海蔓延,直到參與均一舉辦的研習活動,認識更多擁有資深教學經驗的老師,了解更多均一的使用方式,懷疑自己的聲音才逐漸煙消雲散。
「我這樣教到底對不對?」語氣微沉,心亭老師說。
均一除了擁有全台最大的線上教育平台,定期舉辦的教師研習活動,一方面各縣市教師齊聚一堂,分享均一教學經驗,如課中教學、能力指標等應用方式,更會一起寫教案、共同備課。
另一方面,藉由研習活動,大家也試著學習不同老師的班級經營,擁抱學生的不同特質。
不停精進教學模式的老師們與勇於創新、陪伴老師的均一夥伴相遇,源源不絕的教育能量在均一的研習現場,激盪出燦爛火花。
參與過數次均一舉辦的研習,心亭老師主動詢問並效仿佳偉老師的教學方式,再融合均一夥伴芳婷的建議,她開始自製 WSQ 學習單(了解如何自製 WSQ 學習單),在課中播完均一影片後,發下學習單,請學生回家練習題目。
製作一份學習單,往往需要花費比想像中多的心力。
首先,老師須閱讀過所有相關影片,抓住影片重點,再轉換成學生們理解的文字。「有時會被說抓不到重點。」她開玩笑地說。確實,從資管系畢業的女孩,一腳跨入交織著教育與數學的世界後,難免有失足的時刻。
每當遇到無法解決的題目,心亭老師會利用課後時間,找數學科任老師、認識的補習班老師問問題,找尋更好的解題方式,努力讓孩子們擁有最快速且正確的學習回饋與陪伴。

沒有最棒的教學模式,只有最適合的教學模式
參與均一研習,也開啟了心亭老師嘗試多元教學方式的起點。了解不同老師的教學法後,她將更多科技工具融入教育現場,在課中導入促進班級競爭互動的《 Kahoot 》及協助學生規劃學習進度的《 Quizlet 》,不只增加學生個人學習動力,也在班級中,看見學生討論與競爭的化學效應。
「學生有成就感,是我最大的收穫。」心亭老師驕傲地說。
為了讓學生從擁有成就感,走到真正學會數學,心亭老師不停嘗試調整教學細節。
舉例來說,她發現太多題目反而會降低學生練習動力,因此每次出題都「精打細算」,配置三到五題;為了因應國中課程難度的提升,她也開始將公播影片分段播放,每停頓一次便再三確認學生們是否理解;為了讓教室裡的主角從教師變為學生,公播影片後,她會不停鼓勵學生上台解題。
即使並非本科系出身,但藉由參與均一研習、精進教學方法以及走入學生日常生活,心亭老師如今已然成為學生生活中的好友,甚至是一起學習的夥伴。
從學生們與心亭老師的坦然互動、從教室裡此起彼落的討論激盪、從老師笑談精進教學模式的眼神裡,總能看見一名熱愛教育的老師,向前邁進的身影。
「當我看見學生們可以舉一反三地用自己的方式想出解答,就是我當老師的價值。」心亭老師燦燦笑說。
歡迎加入「均一教師 PA」臉書社團,認識更多一樣關心學生的老師,分享彼此的教學方法與疑問!
作者 | 游昊耘(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實習生)
編輯 | 蔡采容(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實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