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偏鄉學生遇上均一平台:一個老師的教育實驗心得

天下獨立評論/文:黃羣展

採訪日期:2022.10.27

如果學生對數位環境熟悉,那麼適當的引導學生操作數位學習平台,是不是能讓他們更有興趣學習數學? 圖片來源:myboys.me/Shutterstock

數位世代的學生,他們的生活多數時間沒那麼喜歡與人來往,反而是更擅長科技互動,平時只要動動手指,就能博覽無數的資訊,想要什麼東西,無論身在何處,商品幾乎都能送達門口。3C 科技的存在,為數位世代的學生帶來及時滿足感。

而另一方面,根據調查,數學科都「榮登」學生最討厭的科目,至今這個現象依舊是教學現場的現況。如果學生對數位環境熟悉,那麼適當的引導學生操作數位學習平台,是不是能讓他們更有興趣學習數學?

均一教育基金會建置了免費的教學資源平台,我於是嘗試使用,看看可不可以讓學生感覺學習是有樂趣的,進而吸引他朝向自主學習的目標前進。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我暑假就可以賺 7 萬,那還需要讀書嗎?」

我所任教的地方,是好山好水的恆春。這裡是熱門的觀光地區,除了有讓人緬懷歷史的古蹟,也有墾丁熱情的海岸風光與豐富的生態環境,每到假日觀光客蜂擁而至,活絡了當地經濟,因此打工賺錢就成為許多學生放學後與假日的常態活動。

對於天真的孩子,有錢能夠買自己想要的東西,比什麼都重要,同學之間也會互相比較。十幾年前有個學生就曾在上課時問我:「我暑假在南灣插陽傘、招攬水上摩托車生意,就可以賺 7 萬。那我還需要讀書嗎?」

我當時回應他:「暑假也只有兩個月,其他時候呢?」我不知道經過這十幾年,他還記不記得曾經問過我這個問題,但我越來越相信,有些事情沒有經歷時間洗滌,是無法得到答案的。

既然學生不喜歡傳統的教學模式,那我就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也嘗試使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啟發學生學習。均一教育基金會建置了免費的教學資源平台,我於是嘗試使用,看看可不可以讓學生感覺學習是有樂趣的,進而吸引他朝向自主學習的目標前進,而不是傳統課堂上老師說給學生聽,這邊畫一條線、那邊抄一下重點、這個明天要考、那個不會就慘了。我的出發點很簡單,就只是單純想改變,沒別的。

均一的課程是小班制,我能利用上課觀察學生反應與專注程度,盡量在上課時解決學生的疑惑。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使用均一平台的想像與現實

剛開始使用均一教育平台上課,真有點手忙腳亂、顧此失彼。經過幾堂課之後,我慢慢摸索出自己的上課節奏,利用剛上課的前幾分鐘,提醒同學需要注意的部分,再來是用課本上課講解,讓同學建立課文內容的基本認知並澄清觀念,剩下的 10~15 分鐘才讓他們操作電腦,去做些我現場指派的任務,或者是昨天沒有完成的作業與問題解答。若是這段時間沒有辦法完成的,就帶回家利用放學時間繼續,並鼓勵他們多做題目練習與思考。

不過這是我的理想,事情並沒有想像中完美。雖然均一平台有趣的互動內容、進階獎勵徽章等設計讓學生感到新奇,也很適合做差異化教學,但因為學生學習狀況的被動,所以常有一半以上的人沒有完成回家作業或指派任務。還有,即使完成作業的同學,對於公式理解程度與動筆計算的熟練程度還是有現實落差的,畢竟我們的考試是還是用紙筆而不是電腦作答,沒有每天動筆計算題目、思考邏輯、安排答題過程的人,是難以應付現實考試的。

若無法引起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並花時間去演算題目,而只是安排一些簡單的影片觀賞與電腦答題,雖然可以讓學生有短暫的喜悅錯覺,但在我的立場來說,踏實地動筆一個題目、一個題目的去解決,才是真正有效果的。

另一方面,國中老師的無奈在於課程安排有進度壓力,我的學生不是來做課後學習扶助的,同樣也要面對段考的檢驗。只要你沒上完進度,家長與學生就有話講,這是也我目前面臨的困境。幸好上均一的課程是小班制,我能利用上課觀察學生反應與專注程度,盡量在上課時解決學生的疑惑。因為沒有幾個人可以在回家後繼續使用均一系統持續學習,後來我就把課程再趕快一點,讓學生每個禮拜可以有一整節課上線學習。

均一的學習系統很棒,對主動想學的孩子有著無比的助力,但在被動的學生面前,我也只得無奈地向現實妥協。或許再過一段時間後,我能摸索出對這群學生更適切的上課互動模式。

均一的學習系統很棒,對主動想學的孩子有著無比的助力,但在被動的學生面前,我也只得無奈地向現實妥協。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不忘初心,為教育奮鬥

個人覺得,沒有一套教育模式是可以完全套用在任何地方的,我們應該根據每個不同環境、不同學生的特質,去做相對適應的調整、鼓勵與引導,這就是孔子所說的「因材施教」。老師是一個很可愛的族群,我們在教育上遇到了問題,首先就是檢討自己是不是有哪個地方做得不夠完善、是不是要改變什麼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更能喜歡上學習?但我們常忽略了,影響一個人的學習因素太多,學生的同儕、家長、3C 產品,乃至於整體大環境,都是深刻影響學生學習的重要因素。

我們齊頭式平等、不能做能力分班,卻要在課堂實施並不容易做到的差異化教學;我們要求老師去做各種增能研習,卻沒要求家長也同樣進步;我們要求老師要掌控好上課秩序,卻又讓老師無計可施,只能無限制的正向管教。這是個多麼無奈的教育環境。但是身為老師的我們沒有選擇放棄的權利,時代在進步、社會風氣也在變,身為教育工作者也要跟著進化,轉換思維,以多元的方法來教育孩子,而唯一不能變的是我們的教育熱忱。教育是條長遠且艱辛的努力路程,不是譁眾取寵的文字鋪陳與研究報告。我不敢說自己過去十幾年的教學有什麼亮點,更不敢以過去所學的舊知識硬要套用到現在的學生身上,每次踏進教室我都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只想讓學生學習起來感覺收穫豐盛、不虛此行,讓我們一起攜手為偏鄉的教育而奮鬥。

(作者為恆春國中數學教師。)

(原文刊登於天下獨立評論,感謝免費授權轉載)

天下獨立評論/文:黃羣展


延伸閱讀:

怎麼定義台灣教育成功?呂冠緯:活用數位工具,所有台灣人都能搭上終生學習的列車
台積電何麗梅X均一呂冠緯:用科技促進教育平等,讓人人成為終身學習者
簡立峰x呂冠緯對談台灣數位教育:召喚同儕燃起動機齊行,用學習力航向數位大海!

分享這篇文章:

相關文章

生命的改變從教室開始

在孩子長大成人之前,有將近一半的時間在學校度過,許多孩子的成長與改變也在這裡發生。有些孩子從討厭數學到數學成績名列前茅、有些孩子從討厭學習到願意學習,卻也有些孩子無法前進,不論是學習動機低落、教育資源受限,都是可能的原因之一。

也因為看見了這些孩子的困境,我們希望透過科技的力量,提供孩子們優質且免費的學習資源,落實教育平權,打造一座沒有牆的教室。

我發現,原來教學就該是看見孩子真正需要被幫忙的地方,而不是看教學指引而已。

大同國小.林政琦老師

教室裡的改變

均一在一次次與學校、課輔班的合作中,看到許多成長與改變的故事。

我們看到有孩子從一開始放棄數學、不敢發問,到後來能主動舉手發問,甚至能教其他同學;也看到有老師體悟到成績不是一切,重要的是孩子們的學習態度以及如何面對挑戰與困難。

可能有一些東西並不是,成績單上面看得到的,有的時候我們好像,太在乎這個學生的表現是集中在成績這一塊。

文英國中.李延慶老師

孩子有無限多的可能正在教室中發生,邀請你與我們一起,創造更多免費優質的教育資源,讓更多孩子的未來有好的改變。

你也能一起參與改變

均一是一個非營利組織,為了專注於我們的願景使命,我們不承接政府預算、不發展有對價關係的盈利,仰賴與我們有相同願景使命的大眾捐款支持,期待集合眾人之力,實現真實的共創與共好。

邀請你一起參與 >> 公益支持

不分城鄉,教室裡的學習弱勢

不論在都市或是偏鄉,教室裡都存在著學習弱勢。每個孩子的學習步調、吸收知識速度都不同,如果孩子們沒辦法在教室裡學到適合自己步調與發展需求的內容,都有可能處於學習弱勢。我們希望透過平台上免費有趣的學習影片與習題、科技化的平台輔助功能,讓這些孩子能夠按照自己的步調學習,培養自信找回成就感,發揮原生天賦。

我們藉由課輔班合作計畫與學習扶助計畫,讓更多學習速度不同的孩子,得到差異化的教學,弭平學習落差,並在過程中持續鼓勵、陪伴孩子與教師

課輔班合作計畫

透過與課輔班合作,均一提供平板筆電載具、專業師資培訓與觀課陪伴,協助課輔班老師能以遊戲化的數學學習模式,讓弱勢孩子重拾學習興趣、鞏固基本學力。合作期間,也看到許多老師陪伴孩子的動人故事,我們記錄這些過程與故事,也邀請有興趣的你,點擊下列文章更了解計畫成果,也認識課輔班老師的故事!

有位平常學習上較落後的孩子,跟我分享,是磨數營讓她愛上數學。甚至跟我說 : 努力沒有做不到的事!

屏東躍愛課輔班 林綺漩 老師

學習扶助計畫

在 106 學年度,均一與苗栗縣和屏東縣分別合作進行「結合均一的課中補救」試辦計畫。藉由一般課堂的時間,抽離需要額外學習扶助的孩子到「學習扶助班級」,搭配均一平台的使用,有效診斷學生的學習斷點,提供個人化學習。

經過三年的顯著成效與現場教師的正面迴響,109 學年度起,均一在苗栗、屏東推動學習扶助「深化」模式,除了繼續數學課中學習扶助外,期盼藉由更深度投入的專案教師、更具規模的教師社群、更系統性的增能與支持,為學習扶助的師生帶來更有效的教與學。

學習扶助計畫進行的這幾年,我們不只看見許多孩子學習的進步,更看見許多老師教書育人的理念,邀請你點進下方文章,認識其中一位專案教師的故事。

苗栗文英國中李老師照片

帶孩子走出教室裡的無力感 —— 苗栗延慶老師分享

在眾多均一平台上的老師當中,今天想特別與大家分享延慶老師的故事。延慶老師是「均一課中學習扶助深化專案」的老師,他觀察到,傳統一體適用的教學當中,班級內存在的學習落差影響了孩子的學習信心;透過「課中學習扶助」,老師們能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幫助孩子建立學習成就感,以及對未來的信心。

了解更多 »

你也能一起參與改變

均一是一個非營利組織,為了專注於我們的願景使命,我們不承接政府預算、不發展有對價關係的盈利,仰賴與我們有相同願景使命的大眾捐款支持,期待集合眾人之力,實現真實的共創與共好。

邀請你一起參與 >> 公益支持

是老師,也是教育創新家

在均一有一群老師,不只出現在第一線教學現場,分享如何利用平台提供孩子們差異化教學,給學校或課輔班的老師,更設計出多元跨領域的課程,激發孩子們的學習動機。

我們在台灣擴大推廣 Code.org 的 Hour of Code 一小時玩程式,團隊夥伴製作中文化插電與不插電的程式課程、結合創意的教學設計,讓 Code.org 這套全球廣受好評的程式課程,在台灣的使用濃度達到世界排名第九、亞洲排名第二,讓臺灣的程式教育能夠與國際接軌。課程資源與師資培育,都逐步與國際接軌。

「模組化的課程設計,不論對教師教學、學生學習都有很大的幫助;因為課程規劃得很完整,老師能很清楚第一步要如何開始、接下來又該怎麼做,以及背後的教學目標,搭配程式闖關遊戲,小朋友會更有動機去嘗試、思考,甚至他們做完後、還會想再做一次,主動地去複習所學!」

太平國小 陳宜均老師

為了讓孩子透過程式學習運算思維,均一也設計了一系列 Scratch 課程,採取專案導向學習 (Project-Based Learning),以深入淺出的講義或影片引導,經由不同領域主題,’當孩子面對給予的任務,將學習如何解構問題、摘要重點、發現規律,循序漸進地練習程式的思考。

數電快閃教室

數電快閃教室計畫,是團隊夥伴到教學現場透過「數學 X 電腦科學」的跨領域課程,將好玩、互動性高的電腦科學融入數學的課程內容,讓孩子覺得原來數學可以這麼有趣,學到的知識也可以加以應用。均一也透過此課程和現場老師分享跨領域教學,探索更多的學習可能

後續雖遇上五月份的疫情,團隊發揮創意推出「線上快閃教室」,以線上的形式,快閃 18 所國小的線上教室,帶來「自學力就是你的超能力」主題分享,總計有 329 位學生參與,我們希望藉由這個活動,讓孩子在疫情期間能夠找到自己學習的目標和節奏。

當我們 Code 在一起說故事

「當我們 Code 在一起說故事」專案計畫,也就是平台上「電腦科學起步走|一起說故事」課程,是源自 Google 開發的 CS First,均一除了將其中文化翻譯,並且配合 108 課綱將課程內容和教學模組在地化。課程內容以程式作為跨域學習的槓桿,融合電腦科學、語文、音樂、藝術,鼓勵孩子用想像力編寫動人的故事,並且練習程式的思考。

此課程也獲選「 第三屆未來教育.臺灣100 – 全臺年度百大創新教學專案」的獎項殊榮。

每個孩子都希望能創造屬於自己的故事,細緻的課程架構,並附有專人引導的自學影片,孩子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和創作速度前進,人人都有成就感!

KIST: 拯民國小.宋亭緻老師

你也能一起參與改變

均一是一個非營利組織,為了專注於我們的願景使命,我們不承接政府預算、不發展有對價關係的盈利,仰賴與我們有相同願景使命的大眾捐款支持,期待集合眾人之力,實現真實的共創與共好。

 邀請你一起參與 >> 公益支持

教室裡的風景

每個人的生命當中,都有那麼幾位令人印象深刻的老師。有的老師幽默風趣、有的嚴厲而堅毅,有的老師像是再生父母,讓我們從學習與探索中,發揮生命更大的價值。

在 2021 年 的停課期間,有一種老師大量增加了,他們是守護孩子學習不中斷的「抗疫老師」,在短短幾天內,設法與孩子取得聯繫、使用各種數位工具,並給予遠距支持。

事實上,在在台灣的每一個角落,一直都能看見這些義無反顧為孩子付出的身影。以下是均一在推動教育改變的路上,遇到的幾位老師,希望透過簡短的文字、影片,與你一起分享,均一在教育現場的看見。

均一教師的身影

安溪國中——靜怡老師

靜怡老師任教於新北市安溪國中數學科,七年前開始使用均一教育平台,並將均一應用在「適性分組班」與自己的班級教學當中。

「讓孩子不會只是之前的挫折一直累積到最後,讓他可以在這裡找到讓他產生信心的地方。」/ 靜怡老師

點我看靜怡老師的完整分享 >>

 

安溪國中靜怡老師

 

高雄岡山教會課輔班——子婕老師  

子婕老師雖罹患罕病,仍完成中央大學數學、資工雙主修,更因為從小便與媽媽在教會服務弱勢孩童。研究所時對數位教學產生興趣、畢業後即投入弱勢教育。2020 年導入均一教學後,子婕老師與課輔團隊投入其中,幾乎天天討論到深夜。雖然孩子的學習成就並沒有一飛沖天,但她認為,孩子的正面心態、學習品格才是第一順位。

「我希望這些孩子記得,小時候有這麼一群人拼 死拼活努力去愛他們,他們是值得被愛的。」/ 子婕老師

點我認識「弱勢課輔班計畫」>>

均一如何支持教師

均一經由支持教師,更規模化地影響孩子。

在子婕老師參與的弱勢課輔班計畫中,均一在兩年內培訓了 110 位教師,其中有 87% 的老師過去未曾使用數位平台輔助教學,在經過師資培訓後,提升了 20% 老師的教學信心,大多數老師更能夠獨立於課堂中教學,陪伴孩子探索數位學習平台,找到適合的學習內容。

除了弱勢課輔班計畫之外,均一長期與苗栗、屏東學習扶助班級合作,培養學習扶助科技教師。疫情期間,更曾累積上千名老師同時在線參與研習培訓,支持全台教師、家長陪伴孩子停課不停學。疫情之後,超過半數的現場教師仍持續採取科技搭配教學,數位學習將是教師、學生、家長不可或缺的關鍵能力。我們期待持續投入培訓資源與教學法開發,支持現場教師,進而支持更多孩子。

你也能一起參與改變

均一是一個非營利組織,為了專注於我們的願景使命,我們不承接政府預算、不發展有對價關係的盈利,仰賴與我們有相同願景使命的大眾捐款支持,期待集合眾人之力,實現真實的共創與共好。

邀請你一起參與 >> 公益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