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獨立評論/文:黃羣展
採訪日期:2022.10.27

數位世代的學生,他們的生活多數時間沒那麼喜歡與人來往,反而是更擅長科技互動,平時只要動動手指,就能博覽無數的資訊,想要什麼東西,無論身在何處,商品幾乎都能送達門口。3C 科技的存在,為數位世代的學生帶來及時滿足感。
而另一方面,根據調查,數學科都「榮登」學生最討厭的科目,至今這個現象依舊是教學現場的現況。如果學生對數位環境熟悉,那麼適當的引導學生操作數位學習平台,是不是能讓他們更有興趣學習數學?

「我暑假就可以賺 7 萬,那還需要讀書嗎?」
我所任教的地方,是好山好水的恆春。這裡是熱門的觀光地區,除了有讓人緬懷歷史的古蹟,也有墾丁熱情的海岸風光與豐富的生態環境,每到假日觀光客蜂擁而至,活絡了當地經濟,因此打工賺錢就成為許多學生放學後與假日的常態活動。
對於天真的孩子,有錢能夠買自己想要的東西,比什麼都重要,同學之間也會互相比較。十幾年前有個學生就曾在上課時問我:「我暑假在南灣插陽傘、招攬水上摩托車生意,就可以賺 7 萬。那我還需要讀書嗎?」
我當時回應他:「暑假也只有兩個月,其他時候呢?」我不知道經過這十幾年,他還記不記得曾經問過我這個問題,但我越來越相信,有些事情沒有經歷時間洗滌,是無法得到答案的。
既然學生不喜歡傳統的教學模式,那我就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也嘗試使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啟發學生學習。均一教育基金會建置了免費的教學資源平台,我於是嘗試使用,看看可不可以讓學生感覺學習是有樂趣的,進而吸引他朝向自主學習的目標前進,而不是傳統課堂上老師說給學生聽,這邊畫一條線、那邊抄一下重點、這個明天要考、那個不會就慘了。我的出發點很簡單,就只是單純想改變,沒別的。

使用均一平台的想像與現實
剛開始使用均一教育平台上課,真有點手忙腳亂、顧此失彼。經過幾堂課之後,我慢慢摸索出自己的上課節奏,利用剛上課的前幾分鐘,提醒同學需要注意的部分,再來是用課本上課講解,讓同學建立課文內容的基本認知並澄清觀念,剩下的 10~15 分鐘才讓他們操作電腦,去做些我現場指派的任務,或者是昨天沒有完成的作業與問題解答。若是這段時間沒有辦法完成的,就帶回家利用放學時間繼續,並鼓勵他們多做題目練習與思考。
不過這是我的理想,事情並沒有想像中完美。雖然均一平台有趣的互動內容、進階獎勵徽章等設計讓學生感到新奇,也很適合做差異化教學,但因為學生學習狀況的被動,所以常有一半以上的人沒有完成回家作業或指派任務。還有,即使完成作業的同學,對於公式理解程度與動筆計算的熟練程度還是有現實落差的,畢竟我們的考試是還是用紙筆而不是電腦作答,沒有每天動筆計算題目、思考邏輯、安排答題過程的人,是難以應付現實考試的。
若無法引起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並花時間去演算題目,而只是安排一些簡單的影片觀賞與電腦答題,雖然可以讓學生有短暫的喜悅錯覺,但在我的立場來說,踏實地動筆一個題目、一個題目的去解決,才是真正有效果的。
另一方面,國中老師的無奈在於課程安排有進度壓力,我的學生不是來做課後學習扶助的,同樣也要面對段考的檢驗。只要你沒上完進度,家長與學生就有話講,這是也我目前面臨的困境。幸好上均一的課程是小班制,我能利用上課觀察學生反應與專注程度,盡量在上課時解決學生的疑惑。因為沒有幾個人可以在回家後繼續使用均一系統持續學習,後來我就把課程再趕快一點,讓學生每個禮拜可以有一整節課上線學習。
均一的學習系統很棒,對主動想學的孩子有著無比的助力,但在被動的學生面前,我也只得無奈地向現實妥協。或許再過一段時間後,我能摸索出對這群學生更適切的上課互動模式。

不忘初心,為教育奮鬥
個人覺得,沒有一套教育模式是可以完全套用在任何地方的,我們應該根據每個不同環境、不同學生的特質,去做相對適應的調整、鼓勵與引導,這就是孔子所說的「因材施教」。老師是一個很可愛的族群,我們在教育上遇到了問題,首先就是檢討自己是不是有哪個地方做得不夠完善、是不是要改變什麼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更能喜歡上學習?但我們常忽略了,影響一個人的學習因素太多,學生的同儕、家長、3C 產品,乃至於整體大環境,都是深刻影響學生學習的重要因素。
我們齊頭式平等、不能做能力分班,卻要在課堂實施並不容易做到的差異化教學;我們要求老師去做各種增能研習,卻沒要求家長也同樣進步;我們要求老師要掌控好上課秩序,卻又讓老師無計可施,只能無限制的正向管教。這是個多麼無奈的教育環境。但是身為老師的我們沒有選擇放棄的權利,時代在進步、社會風氣也在變,身為教育工作者也要跟著進化,轉換思維,以多元的方法來教育孩子,而唯一不能變的是我們的教育熱忱。教育是條長遠且艱辛的努力路程,不是譁眾取寵的文字鋪陳與研究報告。我不敢說自己過去十幾年的教學有什麼亮點,更不敢以過去所學的舊知識硬要套用到現在的學生身上,每次踏進教室我都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只想讓學生學習起來感覺收穫豐盛、不虛此行,讓我們一起攜手為偏鄉的教育而奮鬥。
(作者為恆春國中數學教師。)
(原文刊登於天下獨立評論,感謝免費授權轉載)
天下獨立評論/文:黃羣展
延伸閱讀:
怎麼定義台灣教育成功?呂冠緯:活用數位工具,所有台灣人都能搭上終生學習的列車
台積電何麗梅X均一呂冠緯:用科技促進教育平等,讓人人成為終身學習者
簡立峰x呂冠緯對談台灣數位教育:召喚同儕燃起動機齊行,用學習力航向數位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