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度報告

每位孩子都應該擁有均等的機會,用自己的步調學習,並在成長過程中培養自學習慣、成為一位終身學習者,成就自己的未來。

2021 年,在台灣所遭遇的疫情衝擊,讓教育的典範,走向前所未有的轉移關鍵點。然而,這個轉移是加大教育不公平,還是讓教育有機會因為數位的普及而更公平,關鍵在你我的作為。

負責人的話

在 2021 年的三個突破,讓我們在面臨 2022 年起的全國性的數位學習教育政策擴大投入時,有能力去針對高需求的弱勢族群,提出更有意義的協助。

第一:均一的 108  課綱優質課程素養動畫,準備從「國高中」課程下探到最需要打好根基的「國小」課程。
第二:均一發展出有效的雲端師培模式,可以更快速幫助更多老師上手數位學習,進而幫助弱勢孩子。
第三:均一在苗栗、屏東等高需求的地方,透過深入的參與與陪伴,串連起了孩子、老師、學校整體到教育處的政策,建立更長期深耕的模式,讓改變變成制度。

關於我們​

均一相信,無論年齡,每個人都應該用自己的方式,學習適合自己的內容,透過不斷成長,打造精彩的人生,因此,我們也深切期待打造、落實具有成長思維的組織文化,讓團隊夥伴都能透過終身學習,成就自己也成就社會。

2021 關鍵成果

在 2021 年度,均一在內容、教師增能與高需求班級支持都有更顯著的成果。平台內容方面,我們新增了 1.6 萬+部線上課程影片和 1.5 萬+ 道線上練習題,並為全台教師舉辦雲端研習,協助 12,500+ 位教師上手使用均一。在學習弱勢的孩子中,我們支持 14,500+ 位學習扶助孩子、陪伴 1,900+ 位學習扶助班老師進行差異化教學,支持孩子找回學習自信。累積至 2021 年底,我們提供超過 380 萬+ 位用戶免費使用均一教育平台教與學。

我們的下一步

2022 恰巧是均一教育平台的十週年,在過去十年裡,我們清楚看見教育的數位轉型,是可以回應教育現場受疫情影響而快速變動的可能解法。而且它不是一個高在空中的理想,它是一個可以付諸實踐的現在進行式。

均一相信,教育培養社會未來的人才。在這個快速更迭的時代,均一致力於讓每一位孩子都能成為終身學習者,以便擁有自主學習的能力來面對人生中接連的問題、大環境不斷更新的挑戰。教育最終將從個人延伸到群體,一個人人都是終身學習者的社會,能成就更好的自己,也一起成就我們更好的未來。

歷年報告:

負責人的話

用科技與陪伴,突破疫情下的教育不公平;用共創,化危機為轉機

2021年,在台灣所遭遇的疫情衝擊,讓教育的典範,走向前所未有的轉移關鍵點。然而,這個轉移是加大教育不公平,還是讓教育有機會因為數位的普及而更公平,關鍵在你我的作為。 

在 2021 年的三個突破,讓我們在面臨 2022 年起的全國性的數位學習教育政策擴大投入時,有能力去針對高需求的弱勢族群,提出更有意義的協助。

第一:均一的 108 課綱優質課程素養動畫發展準備從國中、高中階段下探到最要打好根基的國小階段。 

素養動畫

第二:均一發展出有效的雲端師培模式,可以更快速幫助更多老師上手數位學習,進而藉由老師幫助弱勢孩子。 

第三:均一在苗栗、屏東等高需求的地方,透過深入的參與與陪伴串連起了第一線孩子、老師、學校整體、到教育處的政策,建立更長期深耕的模式,讓改變變成制度。

關注就是支持的第一步,因此謝謝你的閱讀。同時,在持續閱讀中,若你更加認同均一與生態系共創,織起撐著弱勢孩子們有效學習的一張網的策略,希望能邀請你透過捐款均一、分享訊息等具體行動來支持孩子的學習。

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負責人

均一的改變理論

讓台灣任何角落的孩子,都能擁有免費優質且完整的教育資源

為了達成均一的願景和使命,均一建構能大規模拓展個人化學習的線上平台,並持續在平台上開發優質且完整的學習內容:涵蓋國小到高中的數學、自然、語文到電腦科學等科目的影片搭配練習題,讓每一位孩子都能免費使用這些學習教材。

以科技為輔助,深入教室現場協助老師和學生落實自主學習

以平台科技為推進器,均一更深入教室現場協助老師和學生進一步落實自主學習:透過教師培訓,讓老師能夠用數據分析即時掌握每個孩子的學習狀況,提供個別需要的幫助;透過深化與學校和非營利課輔班的合作,讓偏鄉地區的高需求孩子在課後能運用平台依照自己的步調學習。當老師協助學生克服僵化學習的無力感,學生學習的成就感就會提供老師正面的回饋,進一步形成一個正向循環,讓自主學習落實在教室的每個角落。

教育是眾人之事,均一帶動教育生態系夥伴共同協作,加乘影響力

均一相信,為了真正讓每一位孩子有機會成為終身學習者,除了藉由教育科技深入現場支持老師和學生外,還需要聯合整個教育生態系的力量,和其他在教育界耕耘的非營利組織、學者、企業、政府等一起在政策倡議、內容製作、師資培訓等面向產官民協力,一起加速教育的數位轉型,才能真正成就、點亮每一位孩子。

均一大事紀

2012 October
聯合所有正面力量
推動均一教育平台上線
2012 December
用科技翻轉課堂風景:桃源國小
首間將均一導入教學的學校
2013 January
集結熱心老師之力
錄製在地化數學課程
2014 January - November
串連老師,創造由下而上的改變
第一屆翻轉教室工作坊
2014 June
拜訪可汗學院
交流科技融入教學如何接地氣
2015 January
開啟與中央、縣市政府的多方合作
2016 December
有效減 C 拼 A!
均一教育平台成效報告發表
2017 Augest
均一與教育部合作
苗栗屏東課中補救教學專案
2017 December
世代交棒,均一平台基金會成立
2018 May - August
均一神助攻集資專案
獲得 2,000 位民眾支持
2019 October
聯合產官學夥伴
舉辦首屆教育永續發展論壇
2020 January
苗栗屏東課中補救教學專案
持續3年有成效,2020 年起續辦 3 年
2020 January
首度與新北市聯手成立首座科技教學中心
辦理全國唯一「科技化學習扶助師資培訓認證」
2020 June
打造教育生態圈
進駐 Education CoLab
2020 June
首度與輔導團合作數位內容
台北市酷課雲專案
2020 June
因應疫情與 Google for Education
聯合啟動線上、線下師培,落實電腦科學教育
2020 June
Google X 均一
關懷弱勢非營利課輔班合作計畫
2021 May
全台停課不停學
均一聯合學習吧、PaGamO 推出防疫資源站
2021 November
榮獲傳善獎肯定
實踐 SDGs 指標中的優質教育、減少不平等有成

我們是誰

均一看到的問題

打破教室裡的無力感

過去的教育強調孩子的「受教權」,國民教育的普及看似平等,但教室裡「一體適用」的教育體制,忽略了每個孩子的差異性,讓老師在適性教學的努力上充滿了無力感。同時,考試進度的壓力和統一的學習步調讓有些孩子不管再怎麼努力仍然學不會,成績無法提升並對自己逐漸失去信心,越學越無力,更無法發揮獨特的天賦潛能。

另外,在教育部核定的偏鄉學校,國中會考每兩位孩子就有一位,英文、數學沒有達到基本學力的標準,顯示了台灣教育資源的不均等。即便在台北市,來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課後能擁有的資源也差異非常大。因為資源與機會的不均,讓台灣各個角落都有對教育資源「高需求」的孩子。

均一相信,每一位孩子都不應該被犧牲,教室裡的無力感應該被打破。在最重要的 12 年國教中,孩子應該能喜歡學習、知道如何學習,進而建立面對世界的自信、成就自己。

均一的願景與使命

願景 Vision

Every child, from all backgrounds, can be a lifelong learner.
讓每一位孩子,不論出身,都有機會成為終身學習者。

均一相信,教育培養社會未來的人才。在這個快速更迭的時代,均一致力於讓每一位孩子都能成為終身學習者,以便擁有自主學習的能力來面對人生中接連的問題、大環境不斷更新的挑戰。教育最終將從個人延伸到群體,一個人人都是終身學習者的社會,能成就更好的自己,也一起成就我們更好的未來。

使命 Mission

Through technology and partnership, Junyi provides all children free, high-quality and personalized education content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
透過科技與合作,提供所有孩子免費且優質的個人化學習內容與環境。

若每位孩子都能用最適合自己的步調,來學習適合自己程度與興趣的內容,就能打破學習的無力感,激發學習的潛能。均一透過科技建立隨時隨地都能方便使用的「線上學習平台」,和教育生態系夥伴合作提供符合孩子需求的「個人化學習內容」,並共同打造教學升級後的「教師與學校體系」。盼望藉由個人化學習內容與線上線下環境的努力,讓孩子能從喜歡學、學得會,到學會學,進而建立學習自信,成為一位終身學習者,來面對社會的挑戰。

組織架構與執行團隊

組織架構

董事

第一屆董事

第二屆董事

姓名 現職 / 重要經歷
呂冠緯 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兼執行長
李吉仁 誠致教育基金會副董事長
梁立省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何麗梅 台積電歐亞業務資深副總經理
簡立峰 Appier 獨立董事、iKala 董事、前 Google 台灣董事總經理
白崇亮 GIC Merchant Bank 資深合夥人、前台灣奧美集團董事長
江前緯 Hahow 好學校共同創辦人、董事長暨執行長

各組別

2021 關鍵成果

讓每一個孩子,不論出身,都有機會成為終身學習者

均一的願景是「讓每一個孩子,不論出身,都有機會成為終身學習者」。
在 2021 年,均一除了支持個別教師、學生之外,我們也從均一教育平台整體,看到以下影響力成果:

均一如何支持「每一個孩子」

  • 疫情衝擊下,一週有超過 50 萬個孩子,使用均一線上學習,免於停課失學。
  • 2021 年度,有超過 123 萬個的孩子,曾使用均一學習至少一次,學習行為包含「看課程影片」、「做練習題」、「完成老師指派的任務」等等。

均一如何實現「不論出身」的均等優質教育

  • 在全台「學習扶助 ¹」班級當中,有超過 1,900 位學習扶助教師使用均一進行個人化教學,並有 14,588 位學習扶助學生使用均一學習。
  • 全台 1,168 所教育部認定的偏鄉學校當中,有合計 31,557 位師生使用均一教與學,涵蓋全台約 24.6% 的偏鄉教師生。

孩子如何透過均一「終身學習」

  • 均一 X 酷課雲 COOC 持續產出涵蓋全科全學層的線上課程與教材,在 2021 年,獲得 4.62 / 5 的滿意度評價,此評分來自 194,905 位平台使用者的主動回饋。
  • 均一教育平台其他課程則獲得了 4.3 / 5 分的評價,來自 2,913,928 位使用者主動回饋。

均一班同學終身學習的開始

恩恩(化名)是屏東縣立萬安國小課中抽離學習扶助的「均一班」的學生。恩恩三年級的時候加入均一班,剛入班時的恩恩對於數學的學習並不太有自信,上課容易分心,對於老師的提問不感興趣,解題速度慢,作業完成率也低。但在專案老師開始帶著學生開始使用均一教育平台的時候,發現恩恩眼神散發出光芒!每當恩恩完成一項均一的任務時,臉上會不自覺地露出笑容,甚至用小小的振臂來為自己打氣。透過老師的教學並搭配均一平台的學習,恩恩漸漸在數學上有自信,上課也越來越專注。恩恩現在四年級,已能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勇於表達意見。除了能完成均一平台上的指定任務外,亦能自主學習完成技能進展!最近因疫情班上進行混成教學,恩恩在家透過網路積極的參與其中。成績方面,恩恩最近一次數學段考甚至拿到全班第一名的成績!恩恩的進步顯著,原班級導師也有目共睹,也獲得屏東縣學習潛力獎的殊榮呢!

—— 屏東縣萬安國小分享
  1. 學習扶助是教育部實施之學習方案,旨在篩選出國、數、英 三科學習低成就之學生,並及早施以學習扶助課程,提升學生學習效能與信心,保障基本學力。每年 5 月會進行學習扶助篩選測驗、12 月進行成長測驗。

有溫度的學習

「每個學生學數學的速度都不一樣,任何的鼓勵對均一學生來說都是火花,像是看完影片有吸收,或是抽到均一頭貼的瞬間的那個笑容,對我們老師來說都是很感動的!」

—— 六合國小嘉芸老師

這一年的影響力

2021 五月疫情爆發,我們舉辦了多場線上直播研習,分享「遠距教學經驗」和「線上教學互動工具」等主題,幫助全台老師們在緊急停課期間進行教學。2021 下半年度,我們將多數研習活動轉為線上,藉以支持全台更多的老師。我們也持續在新北、苗栗、屏東耕耘,透過增能研習、共同備課、觀議課等活動,與老師們在精進數位教學力的路上一起前進。

這一年的故事

因著 COVID-19 疫情衝擊,2021 五月全台師生再次面臨遠距教學的挑戰,數位教學一夕間變成全台老師的必備技能。 5/18 教育部宣布全國各級學校停課當天,均一立刻推出了「停課不停學」線上直播,第一時間幫助老師、家長應對孩子需要遠距上課的狀況。隨著全球疫情發展,均一看見數位教學是後疫時代必然的趨勢,也積極與不同的外部夥伴合作,推出適合不同學層與科目的線上學習內容,例如與北一女中共同推出的「雙一聯手:統整式線上課程」、與 Google 攜手在地化的 CS First 課程都是 2021 年的合作成果。

這一年的成果

全國雲端線上師培:提升教師數位融入教學力

因應自 2020 年的 COVID-19 疫情,均一開始將原本單點式「實體研習」轉變為遠距大規模「線上直播」,在防疫的前提下,不僅能夠更快速的接觸到不同縣市的老師,更能夠同時與更多的老師們一同增能,打破空間與時間的限制。

2021 年五月到七月的停課不停學期間,均一舉辦共 9 場線上直播研習,透過分享「遠距教學經驗」和「線上教學互動工具」等主題,全面引導從實體課堂轉換為線上教學的老師們,如何仍然穩定且持續的進行教學,至今累積了104,592 次觀看。

在暑假時,均一接連舉辦 7 場的線上直播研習,參與人次共達 12,500 位老師,累積觀看次數超過 7 萬次。根據老師的均一平台使用程度,從「初階基礎操作」到「中階遠距教學心法」再到「進階個人化學習」,幫助不同需求的老師,手把手帶領他們提升遠距教學力。

最後在 2021 年的尾聲,伴隨著均一年度活動-星空探險隊的啟航,師培一共展開 5 場的線上直播研習,陪伴老師將活動學習逐步融入課堂,進而帶動更多學生的學習動機與成長。

在雲端線上師培之外,Google 與均一攜手在地化,將源自於 Google 設計開發的 CS First 課程轉化,讓孩子透過程式語言說故事,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作品。2021 年內,在全台一共完成 10 場師培研習。而其中「當我們 code 在一起說故事」的課程教案,更是榮獲年度百大創新教學專案,進一步證明 CS 課程的學習與成效。

苗栗新開案:數學領域課中扶助深化模式計畫

2021 年一月,苗栗縣數學領域課中扶助深化模式計畫開跑,10 所專案學校參與,每校聘一專案教師。均一在這一年舉辦了 30 場 增能研習與公開觀議課、 24 場行政訪視與共備,一步步陪伴在地老師一起成長,透過均一平台以及老師有溫度的陪伴,讓學生有不一樣的學習體驗。

「這次考的 30 分,題目都是我會的。」

—— 苗栗課中學習扶助學生

這句話出現在月考後的隔天,學生開心的向專案老師說道。或許 30 分不高,但學生從亂猜到願意看題目作答,這樣的轉變,我們相信老師一定對學生施了魔法,讓學生開始不再害怕數學,進入「喜歡學」的狀態,接著老師透過魔杖幫學生搭起學習鷹架,面對題目的高塔,一步一步地踩穩向上,而「學得會」正是在此過程中不斷累積信心。

在「喜歡學、學得會」的學習裡,老師逐步帶入學習策略,透過線上均一平台的影片教學、題目演練,加上現場實體老師的教導與解惑,慢慢的讓學生「學會學」。這就是教室裡最有溫度的陪伴。

「均一的研習最大的不同是課程內容方向更廣、給老師很多挑戰。均一老師們固定會面,凝聚力很夠,碰到困難不會害怕,反而覺得這些東西很新奇,用在自己的課堂或留在自己心裡,幫助都很大!

—— 文英國中延慶老師
苗栗文英國中李老師照片


屏東:均一專案學校社群自轉與成長

109 學年度起,以竹田國小為教練學校,從北到南共設定 16 所國中小成為基地學校,並增設均一專案教師。專案教師除了在課堂中進行學習扶助教學外,更扮演著校內種子教師的任務,連結社群資源推動教師增能,同時在跨校社群,每月的實體或線上共備不斷精進數位教學能力。

疫情期間,專案教師更是縣內遠距教學的領頭羊,停課期間的無縫接軌,線上線下混成教學,平台內容共備、數位工具融入等,都可以看見師生熟練著使用數位平台(工具),同步教學的引導、非同步教學的課程安排,這些的表現都是老師們扎實磨練出來的;如此的課程經驗,老師們也不藏私的在 「SPECIAL 屏均數」 臉書社群分享。社群名稱來自於「平均數」的同音字,其中帶出均一平台強調的「均等」,而「屏均數」更巧妙的點出屏東有著「一流」的團隊。

新北:持續系統性師培培訓更多種子老師

原本數位教學發展便十分進步的新北市,在疫情期間也增加了教師培訓量體。在 2021年,均一與新北合作舉辦了 17 場初階平台基礎操作研習,共計 558 位教師參加;以及 19 場進階深度功能應用研習,共計 722 位教師參加。

「在科技教學的輔助下,培養孩子建立數學邏輯概念更為重要。唯有在學習道路上嘗試運用更多元的教學策略,才能讓孩子與自己激盪出更多可能性。」

—— 屏東縣崇文國小淑樺老師
淑樺老師

從「喜歡學」、「學得會」到「學會學」,這是均一心中終極的自主學習理念。所以均一投資時間在幫助老師使用線上均一教育平台的影片教學、題目演練,搭配學習策略,透過陪伴老師,進而陪伴教室裡的孩子。

—— 均一影響力發展組夥伴佳偉

有品質的學習

這一年的影響力

這一年我們持續與外部組織協作,結合創意、經驗和專業,加速開發對應 108 課綱素養導向的教學影片。此外,藉由知識節點編排方式的優化,均一教育平台能更貼近所有孩子的個別化學習需求,創造優質的學習體驗。

在均一所關注的學習弱勢關懷當中, 2021 年度,持續有更多學習扶助專案 ¹ 師生使用均一。

1,900+

學習扶助班級教師,使用均一教學

14,500+

學習扶助學生,使用均一學習

2021 年,在全台學習扶助班級當中,有超過 1,900 位學習扶助老師使用均一教育平台的「學習扶助匯入」功能,透過均一有系統的知識節點安排、評量診斷,幫助超過 14,588 位學習扶助班級的孩子進步。

這一年的故事

「均一教育平台在三年前開始建置理化的教學課程,然後甚至結合 LIS 情境的歷史故事,然後還有技能習題的學生自主學習。我覺得不管是在教學上引發動機、或者是在學生的練習上,都會有很大的幫助,用均一能在短期間收獲滿多,甚至弱勢學生也因為可以有個別化學習,他在家也可以進行自主學習。」

—— 中華國中理化科教師

「均一教育平台就類似像百科全書一樣,也是在線上的補習班,如果沒有補習,在家自學也是很好的工具。」

—— 中華國中九年級學生

這一年的成果

2021 年新增的學習內容

在 2021 年,我們新增了

1.6 萬+

部線上教學影片

1.5 萬+

線上測驗練習題

均一持續與民間和政府夥伴協作製作素養導向教學影片,期能用高品質的學習內容提升創造更有趣、豐富的學習歷程。在均一酷課雲專案夥伴、以及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的協力之下,我們產出了範圍橫跨國中理化、生物、數學、地科及高中數學、物理與化學動畫教學影片共 802 支。

2021 年停課不停學,均一陪伴師生化危機為轉機

2021 年受到疫情的影響,全台停課進行遠距教學,均一提供豐富完整的學習內容,陪伴教師和孩子們一起停課不停學。透過均一教育平台後台大數據分析,2021 年的影片使用次數,較去年成長了180%,習題使用次數也較去年成長 77%

 

在均一平台上的老師們的引導下,使用均一學習的孩子們共完成了 480萬+ 學習任務,同時,均一平台也為老師們省下 900 天+ 的批改作業的時間。

均一版數學攻略,知識架構讓學習更扎實

清楚、完整的知識架構,在注重脈絡的數學學習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許多自主學習者在尋找學習資源時,往往面臨資源豐富但缺乏系統性的困擾,導致學習歷程零碎而缺乏效率。

因此我們在 2021 年啟動「均一數學2.0版」,將來自各大出版社、酷課雲X 均一的優質數學影片、習題重新編排,不僅讓合作夥伴提供的優質內容更能發揮其價值,更能提供親師生更優質的學習體驗。

均一版數學是以 108 課綱為核心的階層式的架構,從核心概念出發,向下細分為學習扶助指標,最後再編列成容易消化吸收的知識量,也就是「均一節點」。2021年,均一已經完成國小一~二年級的均一節點編排與上線,每一個均一節點搭配習題、教學影片與課後測驗,讓使用者能夠紮實的學會每個關鍵的數學概念。(如下圖)

酷課雲專案

高中動畫風格

我們自 106 學年度起與台北市酷課雲攜手合作,對應 108 課綱素養精神,設計融入生活情境的動畫,協助孩子更好理解抽象的數理概念。截至 2021 年底,均一 x 酷課雲已經完成國中理化、生物教學動畫,同時也產出國中數學、地科及高中數學、物理與化學教學影片(共計 802支)。

去年最具挑戰的是——製作更符合高中學生需求的數理影片。目前國中影片中可愛的狐狸貓故事,深受孩子喜愛。但是高中學生逐漸成熟,且學科內容的知識含量也逐漸加深、加廣且抽象,就無法運用狐狸貓影片來達到良好的教學成效。因此,我們努力與夥伴開展「視覺圖像引導(visual facilitatiion)」的教學表現手法,孩子觀賞新型教學影片時,不但能利用視覺圖像增進理解與溝通,再加上有脈絡的第一人稱教學解說,就像真的有一個親切的老師,在旁引導孩子思考與學習。

知識轉譯寫手

此外,我們期待,不只為台灣推出優質的教育資源,更希望在此過程中,培育優秀的「知識轉譯寫手」,以更有系統、有組織地的方式設計動畫腳本教材。均一相信,透過紮實的共識培訓營、密集與教師協作,未來,台灣的數位教材將有機會規模化產生改變,進而讓每一位孩子都能用自己的方式學習、點燃學習自信、成為終身學習者。

 

今年我們將繼續合作朝完整覆蓋國高中小數學、自然科內容前進,期待不同程度的孩子,都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源、用自己的步調學習!

  1. 學習扶助是教育部實施之學習方案,旨在篩選出國、數、英 三科學習低成就之學生,並及早施以學習扶助課程,提升學生學習效能與信心,保障基本學力。每年 5 月會進行學習扶助篩選測驗、12 月進行成長測驗。

不害怕的學習

這一年的影響力

均一設計的線上學習活動,讓學習不再是單打獨鬥,而是一場充滿趣味的團隊競賽!星空探險隊是均一每年末舉辦的全國大型學習競賽活動,我們用遊戲化的機制,激發孩子自主學習的動機,歷年都吸引全國上萬師生參與。今年度,受到疫情影響,9 月開學時,嚴重學習落後的孩子比往年更多,教學現場迫切提供不同程度孩子最適切的資源。

對孩子的意義

星空探險隊自 2015 年舉辦至今,已邁入第七屆。參賽班級數量逐年增加,去年有近三萬學生參賽。從參賽的師生回饋,我們看到線上學習競賽帶給孩子的三大幫助:

 

  1. 扶助學習弱勢

「謝謝你們提供這麼好的比賽活動,讓偏鄉的小孩有機會跟外面的人比,也提升他們的自信,讓他們覺得其實自己也不弱的,只要肯努力,還是可以做到的。」——來自偏鄉參賽班級帶隊老師

 

  1. 激發學習動機

「孩子為了獲得點數,自動自發去看影片解任務,而且還會和爸媽一起討論,甚至是講解數學給爸媽瞭解,親子在課業複習少了摩擦,多了合作。」——來自參賽學生家長

 

  1. 凝聚班級向心力

「謝謝這次的活動,讓班上更團結。程度好的學生能自動去挑戰國中的題目,而後面的孩子也會主動問老師有沒有適合他做的題目,全班一起努力,氣氛很好!」——來自參賽班級帶隊老師

這一年的故事

專訪星空探險隊參賽學校

「 身為一位教育者,需要一直觀察這世界,因爲如果我們不了解這世界,我們沒辦法教學生認識世界。」

—— 新北永福國小怡妏老師

「學生學數學,就像在學走路。老師必須要讓學生自己練習走,有一天他靠自己的力量走起來,才會相信『我會走』。」

—— 花蓮三民國中 林國源校長

「像我們在離島澎湖,他們就想說因為我們可能就比較偏遠這樣子,透過這個比賽(星空探險隊),它就是一個全國的比賽,然後讓不管你可能是市區的、或是偏鄉的、或者是可能離島的。學生都可以在一起同場競技的感覺。尤其是離島的小朋友,他們就覺得說有一個機會可以跟台北、高雄的這種市區大學校,較量的感覺就對了。」

—— 石泉國小小益老師

澎湖縣石泉國小益老師
獨創數學《星空教學法》,曾獲教育部師鐸獎,他並曾受邀遠赴芬蘭、馬來西亞等地分享星空數學教法。均一團隊很榮幸邀請到小益老師共同舉辦線上研習,分享數學素養導向創意教學,以及各種教育觀點。

「你還記得你小時候五年級第一次期中考的國語幾分嗎?大概沒有人講得出來。但是你可能會一直記得國小老師講過的一個故事,或者是可能講過的一個情境,或者是在你傷心難過的時候呢,老師拍拍的你肩膀,跟你說了幾句讓你鼓起勇氣的話。其實我們的語言很重要,往往一句話可以打倒一個孩子一輩子,但是一句話也可以讓孩子重新燃起希望。那該怎麼說?很簡單,不要否定孩子所提出的,我們針對問題尋找策略,跟孩子一起討論,掌握孩子的主體性,讓他說、讓他想,我們來陪伴他,然後最後彼此有一個承諾,做得到做不到,都要去做後面的省思或改變。當然不管最後是老師陪還是師長陪,大人都一定在孩子的身邊面對問題。」

—— 龍埔國小信源老師

新北市龍埔國小信源老師
實行資訊融入教學多年,曾獲得杏壇最高榮譽師鐸獎。在 2021 年度的星空探險隊競賽前,均一團隊很榮幸邀請到信源老師共同舉辦線上師資培育,與更多老師分享實戰多年的一身功夫與心法。

專訪星空探險隊冠軍隊伍

新北市安溪國中近年參加星空探險隊,屢獲佳績,均一團隊現場採訪冠軍隊伍,發現星空探險隊不僅是學生的學習競賽,更是整個班級、學校的團體戰,從校長、主任與老師們身上,看見無盡的教學熱情與創新精神。

這一年的成果

不分城鄉的優質學習

為期一個半月的線上學習團體競賽,全台累積超過三萬名學生參賽,在比賽過程中,透過趣味養成自主學習習慣與動機,總參賽人數相較 2020 年成長 15%,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南投縣、連江縣、嘉義縣、屏東縣參賽學生人數較往年成長最多,實質實現了「以數位科技,突破教育城鄉差距」的理念。

不分成績的樂在學習

你能想像,孩子放學後,每週主動花超過一個小時學習,不是為了交作業、也不是去補習班,而是為了學習本的樂趣嗎?在星空探險隊期間,我們看到 PR75 的參賽學生,每週願意花兩個小時自主學習,而 PR50 的學生,每週主動花一小時自主學習。

星空探險隊正是一個讓孩子愛上學習的活動。透過深度結合學習鷹架的規則設計,以及專注於學習成就的獎勵機制,讓孩子真正從「學會」當中獲得滿足,而非額外的遊戲或物質獎勵,保護也培養孩子的「內在學習動機」,養成終身受用的學習自信與好奇心。

不分年齡的終身學習

在 2021 年底的星空探險開跑前,考量到現場有許多老師五月份停課時,才剛開始熟悉數位教學,難免有挫折和挑戰,我們額外加開五場線上教師研習,主題不僅包含數位教學,更延伸到教學情境中的師生關係經營、遊戲化獎勵機制、遊戲化教學法等,邀請資深國中小教師、校長現身說法,培訓數百位老師進一步認識遊戲化的線上學習如何把握節奏與品質,有效激發孩子們的學習動機。

永續的學習

這一年的影響力

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持續精進以下 3 大特色,有效影響更多有需要的孩子:

  1. 免費使用(Access for Free):均一是全臺灣最大的中小學數位學習平台,平台上的學習內容涵蓋國小到高中的數 學、自然、語文到電腦科學等科目,三萬多部學習影片、配搭上八萬多題練習題,讓每一位孩子都能免費使用這些學習教材,落實真正的教育平權。

     

  2. 有效提升各背景學生學力(Achievement for All)經臺灣大學經濟系 林明仁教授研究,所有學生反覆使用均一達精熟等級皆可有效提升學力,尤其是對中後段學生的成效最為顯著。疫情後平均每週活躍使用人次(WAU)達九萬人。

     

  3. 官民協力發展(Adoption by Education System):均一本著 NGO 角色透過官民協力推進教育數位轉型,擔任政府的政策及執行顧問,但我們不拿政府的經費,保持中立角色。既能專注於組織目標與藍圖,亦透過有效的官民協力,慢慢地影響政府政策方向、槓桿政府資源,更往均一的願景與使命邁進。

2021 年均一與台北市、LINE 等外部組織完成跨域素養課程內容開發,酷課雲更首次往高中課程邁進,在十週年的前夕具劃時代意義。

展望 2022,均一也即將與雀巢展開「飲食永續」課程開發合作,讓全臺各個角落的孩子,都能享受多元的學習樂趣,激發孩子的好奇心與思辨力。

這一年的故事

學生回饋

「這一次的夏日大作戰活動,讓我的暑假變得多采多姿,一點也不會無聊,有一些影片幫我複習了小學5,6年級的東西,也讓我學到了一些新的知識,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介紹疫苗的影片,因為很跟得上現在最流行的事物,也讓我更加地了解了疫苗,還有"言論"這個問題,這個影片讓我更加了解我們不能在網路上亂說話或發表意見,發言前必須三思而後行。最後很感謝均一平台,讓我們學習到更多知識,希望之後還有更多活動,讓我學習更多東西。」

—— 均一暑期學習活動「夏日大作戰」參賽學生

「我覺得這些影片都非常棒!它讓我認識身體的器官、科學實驗、認識疫苗、打電玩會導致失智或憂鬱症等,都讓我學到新知識。認識疫苗讓我更是開心,因為這次的疫情實在太可怕了!還害得我們不能去學校上課、和同學一起玩,若是大家都打了疫苗就可以不怕重症的發生,這樣我們可以早一點回到學校上課、和同學一起玩!!」

—— 均一暑期學習活動「夏日大作戰」參賽學生

教師回饋

「我覺得科學媒體素養在這個世代很重要,但是現在的老師不一定會有這些知識去教導學生。所以均一 和 LINE 合作的科學媒體素養專區可以讓學生更多的去認識這些科學議題,並且可以學習到媒體素養。」

—— 使用均一教育平台的教師

「主題非常多元,能明顯看到媒體對我們所造成的影響,並找出方法來保持清醒及批判思維,希望均一還會推出更多其他主題,謝謝您們!」

—— 使用均一教育平台的教師

這一年的成果

完成「科學媒體素養」系列課程

數據成果

 

產出影片

產出教案、學習單

師資培育

Output

5 支

5 組2 場 / 10 hr
Outcome6.9 萬人次觀看使用4.2 萬人次下載使用

1,600 教師受訓

2022 年均一持續與 LINE 合作,推出優質科學媒體素養課程,含括:大數據、科技識錯等熱門議題,並推出雲端師培。讓大眾身處在資訊洪流的 E 世代,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及思辨力。是一門大人小孩都適合共學的課程。

酷課雲「高中數理課程」持續研發中

疫情期間,酷課雲專區為教學現場一大助力,使用人次居均一教育平台專區首位。

均一與酷課雲團隊持續匯集教育及動畫專業人才,開發優質課程。酷課雲團隊邀請北市專業輔導團老師組成各科小隊,老師們犧牲課後休息時間撰寫及審查腳本內容,年末回顧老師們看到影片對於現場的實質影響力、與學生們分享的心得,感受到即使是疫情動盪的一年,因為生態系的團結協力讓教育又往數位學習的願景更邁進一步,場面十分溫馨且充滿動力。

 

2021 年,均一與酷課雲啟動高中數理課程開發。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與臺北市教育局合作酷課雲教學高中影片案,在 108 課綱的脈絡下,希望透過精緻動畫、生活化、跨域整合的教學影片,加深學生的學習動機,扎根基礎學科知識,未來進而往專業領域邁進。感謝企業夥伴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與應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支持 2021 高中物理及化學課程開發與推廣,精進高中教育培養,進而銜接未來產業高科技人才。2022 年均一也將繼續產出優質高中課程,預計產出上百部符合課綱的優質內容,規劃兼具「素養」概念及「生活化」、「趣味化」的新型動畫影片,提供全台師生更多元的優質內容,進而分享資源給海內外學子自學。

 

 

 

高中數學

高中化學

高中物理

Output

120 支課程

60 支課程

57 支課程

Outcome

超過 1 萬次使用

超過 5,600 次使用

超過 5,300 次使用

未來展望

均一認為:「非營利組織有重要使命跟道德責任,除了直接提供服務,還要幫助整體教育生態系變得更健康。」畢竟臺灣市場規模小,開發數位學習內容與服務模式相對辛苦,必須長期挹注資源才能見到成效,所以均一成立九年至今,每三年為一個里程維度,循序建構良性循環運作機制。因此,均一除了提供師生更多不同的優質學習選擇,並搭配線上線下師培、及線上推廣活動亦持續進行,讓更多老師學生及家長能在均一上使用豐富的學習資源,並提升科技知能。

感謝生態系夥伴們長期以來與均一的合作,在均一即將滿十歲之際,再攜手邁入下一個新的里程碑,創造課程的多樣性、提升孩子全方位的競爭力,讓臺灣的未來有更多的可能。

2021 財務責信報告

財務責信與管理原則

「財團法人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 以下簡稱均一 ) 為正式立案之非營利組織,營運資金全數源自企業、民間團體與個人的捐助。本基金會的支出主要用於均一線上教育平台的開發與營運、師培專案的培訓與推廣、課程內容的設計與規劃,以及辦公室的日常後勤開銷。

一直以來,不論是在開源或是節流的層面,均一致力於朝向長期財務穩健的目標發展:

  • 在收入方面,除了每一筆捐款收入都確實開立收據給捐款者外,均一也每季定期將捐款資料公布於官方網站,並提供便捷的聯繫方式予捐款者索取捐款紀錄;誠實公開與透明化是均一自成立以來不曾改變的初衷,也是對各位支持夥伴的義務與責任。

  • 在支出方面,每筆費用皆經過內部管理準則進行規範,以及根據核決權限流程進行適確核准,以期讓每一份資源的投入都可以發揮到最佳的效益。此外,均一持續優化內部管理辦法與建立稽核流程,並同時委由外部具公信力之會計師進行財務報表審計與內部控制有效性測試。

除了持續貫徹組織策略發展的自主性與積極招募外部專業人才外,均一也與董事會密切合作,共同擬議重大策略與梳理未來藍圖。董事會定期審視均一的年度預算、決算開支、募款規劃以及資金運用等財務管理事宜,並額外設置財務委員會來協助理專門的財務議題。均一每年度至少召開三場董事會,董事會成員皆來自企業、學界或非營利組織等各個領域的專業人士,藉由其多元化的見解與專業視角的提點,完善各項重要決策的關鍵因子。

均一募款的三不原則

  • 不以營利為目的
    教育是非常公眾的事情。我們選擇非營利模式,因為多數的時候,營利的壓力讓組織較難顧及弱勢以及長期教育系統問題的突破。從發現需求到滿足消費者需要的週期夠短,才適合營利模式。系統性的教育改革需要長期的投入,非營利的模式讓均一更能專注在自己的使命上。

  • 不去競爭政府標案或發展任何對價關係
    首先,政府是教育最大的負責者之一。身為民間單位的均一,需要在教育議題上做好監督與協力的角色,一旦和政府有了標案上的往來產生潛在利益衝突,就沒有辦法扮演好監督的角色。

  • 不在平台上做廣告
    當平台累積一定流量時,用廣告向廣告商收費似乎合理。但均一想提供給學習者和教學者最佳的使用體驗、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動機。若孩子在平台學習時被廣告干擾、甚至真的被吸引走注意力,就和均一的使命背道而馳了。

基於以上原因,均一目前的資金來源都是靠捐款。這樣的模式或許有其風險,但我們相信,一個非營利組織可以靠著擴散影響力、獲得大眾、企業理解與支持來長久運作。

2021 年度收入與支出報表

期間:2021 年 1 月 1 日 ~ 12 月 31 日

單位:元

收入合計50,629,823100% 
企業捐款28,012,67155.33%企業、法人大額捐款
民眾捐款18,804,88037.14%民眾、個人小額捐款
董事捐款2,023,2834.00%董事會、貴人捐款
其他收入1,659,7213.28%主要為補助款項
利息收入129,2680.25%存放金融機構所生利息
支出合計 49,068,377 100%
平台維運 22,163,924 45.17% 軟體雲端費用、人事費用、使用者訪談及其他相關支出
內容共創 12,485,160 25.45% 教材設計費用、人事費用、動畫製作及專區設立相關支出
師培發展 9,108,859 18.56% 訪校觀課費用、人事費用、教師培訓及推廣相關支出
組織發展 5,310,434 10.82% 招募活動費用、人事費用、辦公室營運及維護相關支出

備註:2021 年度財務報告依據不同專案別,已於 2022/10/01 重新調整分類並完成更新,數位板本與紙本年報呈一致。

財務管理願景

如前述,均一一直朝向長期財務穩健的目標邁進,因為在未來的財務管理發展上,我們也規劃了以下四大方針來持續推進。

  • 募款的管理與經營
    • 因應外部環境持續變動 (例如疫情持續對募款金額與量的減少) 所造成的衝擊與影響即早進行部署,亦藉著大環境對於數位轉型的趨勢與需求,擴大均一在民間與企業的募款力度與曝光度。
    • 規劃募款結構的適當配置,多元募款管道以及針對的各項財務數據與指標進行全盤分析,力求在開源及節流向上做雙向的控管。

  • 內部稽核制度的建置與實行
    • 持續優化各項內部控制辦法,以確保資金的運用及儲備無疑。均一也將致力建立起內部稽核制度,於組織內定期針對各項營運與財務流程進行抽查與稽核,及時掌握與評估可能的潛在風險。

  • 財管的增能與發展
    • 持續安排定期職訓持續增進財務專職人員的本質學能,透過定期規劃組織內部的分享以及外部工作坊的交流,來提升組織成員基本財務資訊識別能力以及資產效益配置的知識。

  • 責信的建立與公佈
    • 加速與外部顧問合作,透過產出與公佈年度財務責信報告,讓企業與大眾更加理解均一的財務運作與管理,提升資訊透明度,進而提升對均一的信任度,同時對品牌形象的提升及募款的推進有正向的影響。

會計師查核報告

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KPMG) 于紀隆會計師自 2021 年度接受審計委任,本年度之財務報告 (2021 年 1 月 1 日 ~ 12 月 31 日) 已於 2022年 5 月出具會計師查核報告,會計師查核報告請詳本年報附件

捐款支持

個人捐款

疫情襲擊之下,台灣教育的數位轉型迫在眉睫且勢在必行。身為非營利組織,均一在往全學科、全學程的線上教育平台發展的路上,需要你的穩定支持。一份捐款,不只是支持均一開發更多新課程、優化平台功能、培訓更多老師,更是讓全台各角落的孩子走出教室裡的無力感,走向自學的成就感,為台灣的未來貢獻一份心力。

企業/組織支持方案

均一持續聯合正面的力量,為孩子均等、一流的教育努力。我們邀請企業、組織,以下方式參與均一,若您對均一所做的有任何提醒或建議,或是有意願瞭解贊助、合作方式,歡迎與我們聯繫,提供您寶貴的反饋。

聯繫方式:
02-23931231
support@junyiacademy.org

課程贊助

爲孩子們建構豐富的線上學習資源​

每一部動畫的誕生,均須透過反覆的腳本企劃、課綱知識點對應、動畫分鏡製作等等複雜的步驟。
您的支持,可以讓均一平台上的課程更加豐富,讓孩子們的學習不再受限於時空

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贊助思考力課程、均一酷課雲國中數學

LINE 與均一於 2021 年起合作科學媒體素養課程。

區域型師培

幫助地方老師科技增能

疫情爆發以來,教育現場已經無法回到從前。很多教學的軟體和配套尚未跟上腳步。
您的支持,將幫助一所學校的老師們運用均一平台科技融入教學,讓孩子們不至因為疫情而加劇學習落差。

研華文教基金會 2020-2022 贊助新北老師科技增能。

華碩電腦於 2021 疫情停課期間贊助雲端師培。

企業員工定期定額

長期穩定支持,消弭教育不平等

邀請企業員工以定期定額的方式支持均一,透過深度交流合作,共創創新的企業文化,帶動同仁認識並參與教育公平、永續發展等議題。您的穩定支持,將推動長期的教育改變,影響世代。

台積電員工自 2017 年起,以定期定額穩定支持均一。

贊助大型線上活動

支持均一年度學習活動

均一每年分別於夏季及冬季舉辦「夏日大作戰」及「星空探險隊」兩大活動,每年皆吸引上萬名師生及家長參與,您的支持有助於讓參賽機制更加多元,提升孩子們的線上參與度。

2019 年統一提供星空參賽獎品及禮券,作為參賽獎勵品,當年吸引近三萬名師生參與。

載具捐贈

媒合二手載具租借

均一透過媒合學校 0 元租借及無償保固的方式,提升企業載具使用率,以利物盡其用,孩子們只要在有網路的地方都可以隨時線上學習。

華碩文教基金會於 2022 年提供 200 台載具,由均一媒合至合作學校。

企業員工定期定額

長期穩定支持,消弭教育不平等

邀請企業員工以定期定額的方式支持均一,透過一定的交流合作,共創不一樣的企業文化,帶動同仁對於教育公平議題之參與。

研華文教基金會於 2020-2022 贊助新北老師科技增能。

世界先進於 2021 贊助苗栗老師科技師培。

感謝名單

贊助夥伴 - 企業 / 組織

  • Google.org

  • LINE Taiwan

  • 台積電 i 公益平台

  • 台灣應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財團法人台積電文教基金會

  • 財團法人研華文教基金會

  • 財團法人浩然基金會

  • 晨星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 統一好鄰居基金會

  •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 遠東集團

  • ASML 台灣艾司摩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IBM Skillsbuild
  • 財團法人華碩文教基金會
  • 傳善獎|陳永泰公益信託
  • 台灣雀巢股份有限公司

贊助夥伴 - 個人大額

  • 李俊賢
  • 張振亞
  • 劉建廷
  • 戴秀燕
  • 周宜姍
  • 沈慧玲
  • 黃珮玲
  • 林榮光
  • 溫千慧
  • 鄭惠環
  • 蕭善夫
  • 蘇哲萱
  • 黃志生
  • 曾世杰
  • 梁金鳳
  • 林楷模
  • 郭仲龍
  • 劉優燕
  • 林敏隆
  • 陳敏莉
  • 賴璞
  • 朱尚祖
  • 劉淑惠/嘉義縣立梅山國中
  • 辛水泉
  • 蘇艶雪
  • 楊麗玲
  • 林彥宇
  • 陳逸彥
  • 劉順仁
  • 陳佳蕙
  • 洪瑜嬪
  • 王凱平

贊助夥伴 - 團體大額

  • SPCD_Lab
  • 三門營造有限公司
  • 台中市明道中學第50屆高三九班
  • 台灣藝園
  • 白老師語文資優中心
  • 松鼠購物全體消費者
  • 宥捷工程有限公司
  • 茂隆骨科醫院
  • 桃園市桃園區建德國民小學
  • 泰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崇實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 敦名股份有限公司
  • 敦煌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 景曄科技有限公司
  • 聖芮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 德璟科技有限公司
  • 銳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協力夥伴 - 政府單位

  • 行政院
  • 國發會
  • 教育部
  • 國家教育研究院
  •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 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
  • 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
  • 台北市政府
  • 台北市教育局
  • 新北市政府
  • 新北市教育局
  • 苗栗縣政府
  • 苗栗縣教育處
  • 屏東縣政府
  • 屏東縣教育處
  • 宜蘭縣政府
  • 宜蘭縣教育處

協力夥伴 - 校園現場

  • 新北市新店國小 寸景華
  • 新北市更寮國小 王家畯
  • 屏東縣萬安國小 王國亨
  • 屏東縣舊寮國小 王逸棻
  • 屏東縣滿州國中 王毓勵
  • 屏東縣鹽埔國中 王慧君
  • 台中市永安國小 甘孟娟
  • 屏東縣光春國中 朱昱蓉
  • 花蓮縣三民國小 江哲緯
  • 台北市長安國小 江淑娟
  • 屏東縣高泰國中 印永生
  • 台北市長安國小 江淑娟
  • 苗栗縣五穀國小 何英忠
  • 屏東縣瓦瑤國小 余湘萍
  • 苗栗縣造橋國小 吳宏文
  • 台中市北新國中(補救教學中心) 吳佳玲
  • 新北市更寮國小 吳國榮
  • 苗栗縣造橋國小 呂季暐
  • 花蓮縣太平國小 呂奎漢
  • 新北市秀山國小 呂恩佑
  • 雲林縣拯民國小 宋亭緻
  • 新北市白雲國小 李安翔
  • 宜蘭市宜蘭國中 李至傑
  • 苗栗縣文英國中 李延慶
  • 新北市明志國小 李沂婕
  • 苗栗縣南湖國小 李知芩
  • 宜蘭縣凱旋國小 李采蓉
  • 台北市濱江國中 李記萱
  • 屏東縣前進國小 李國賢
  • 屏東縣西勢國小 李凱筠
  • 屏東縣潮和國小 沈怡辰
  • 新北市山佳國小 周育輝
  • 屏東縣恆春國中 林水涵
  • 屏東縣潮南國小 林秀鈴
  • 高雄市博愛國小 林佳蓉
  • 高雄市旗山國中 林明輝
  • 新北市竹圍國中 林奕辰
  • 宜蘭縣大同國小松羅分校 林政琦
  • 苗栗縣文英國中 林秋嬋
  • 宜蘭縣凱旋國小 林紀達
  • 宜蘭縣澳花國小 林美鳳
  • 花蓮縣三民國中 林國源
  • 屏東縣萬安國小 林淑惠
  • 屏東縣鹽埔國中 林燕煌
  • 苗栗縣文英國中 邱世允
  • 屏東縣瑪家國中 邱永生
  • 苗栗縣致民國中 邱柏榮
  • 屏東縣舊寮國小 邱詠琪
  • 苗栗縣南湖國小 邱慧玲
  • 苗栗縣西湖國中 邵佑霖
  • 新北市龍埔國小 施信源
  • 新北市永福國小 洪含詩
  • 澎湖縣石泉國小 洪進益
  • 台北市大佳國小 洪媼媄
  • 宜蘭縣二城國小 胡信忠
  • 苗栗縣六合國小 范嘉芸
  • 新北市新林國小 徐湘添
  • 新北市實踐國小 祝育晟
  • 屏東縣唐榮國小 高珠鈴
  • 屏東縣潮州國小 張文翰
  • 花蓮縣三民國中 張依庭
  • 苗栗縣致民國中 張淑萍
  • 屏東縣後庄國小 張純華
  • 苗栗縣頭份國中 張漢權
  • 屏東縣恆春國中 張鑑堂
  • 新北市新店國小 莊淽媃
  • 屏東縣前進國小 許睿儀
  • 新北市新店國小 許德田
  • 苗栗縣致民國中 郭家豪
  • 苗栗縣維真國中 陳乃妃
  • 屏東縣里港國小 陳奇男
  • 屏東縣竹田國小 陳怡蓓
  • 苗栗縣西湖國中 陳俞攸
  • 嘉義縣雙溪國小 陳昭典
  • 金門縣金湖國小 陳秋蟬
  • 台中市永安國小 陳美文
  • 屏東縣滿州國中 陳英邦
  • 苗栗縣六合國小 陳郁菁
  • 屏東縣崇文國小 陳淑樺
  • 新北市新店國小 陳榮正
  • 台中市清水國小 陳維民
  • 苗栗縣苗栗國中 傅于秝
  • 台中市中港高中 彭甫堅
  • 屏東縣唐榮國小 曾坤教
  • 宜蘭縣二城國小 游淑惠
  • 苗栗縣苗栗國中 湯秀琴
  • 台中市南陽國小(補救教學中心) 黃千蕙
  • 屏東縣崇文國小 黃俊傑
  • 新北市中正國小 黃冠穎
  • 宜蘭縣中華國中 黃能謙
  • 苗栗縣五穀國小 黃敏枝
  • 苗栗縣南湖國小 黃琬淩
  • 苗栗縣南湖國小 黃筱筑
  • 屏東縣恆春國中 黃群展
  • 苗栗縣維真國中 黃嘉煌
  • 國立台東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楊貽雯
  • 苗栗縣文峰國小 溫金翎
  • 宜蘭縣礁溪國中 詹青蓉
  • 苗栗縣文峰國小 詹建華
  • 南投縣長福實驗小學 廖婉雯
  • 苗栗縣致民國中 廖藝芳
  • 新北市永福國小 劉怡妏
  • 台中市永安國小 劉淑瑜
  • 屏東縣竹田國小 劉淯溱
  • 新北市新泰國中 劉繼文
  • 屏東縣里港國小 蔡叔芳
  • 新北市龍埔國小 蔡怡俊
  • 台中市何厝國小 蔡昌樺
  • 新北市同榮國小 蔡明貴
  • 新北市老梅國小 蔡信義
  • 屏東縣潮南國小 蔡順清
  • 新北市三峽國小 鄧素君
  • 台南市大灣高中 鄭博仁
  • 花蓮縣三民國中 蕭吉川
  • 宜蘭縣冬山國中 蕭惠英
  • 屏東縣麟洛國中 賴詠清
  • 屏東縣麟洛國中 薛艾釧
  • 屏東縣瑪家國中 謝汶親
  • 高雄市博愛國小 謝宛娜
  • 屏東縣西勢國小 謝俊明
  • 屏東縣潮和國小 謝相如
  • 屏東縣光春國中 鍾冬玉
  • 屏東縣潮南國小 鍾宜軒
  • 屏東縣竹田國小 鍾裕朋
  • 新竹縣峨眉國中 羅珮雲
  • 台中市大元國小 蘇明進
  • 苗栗縣六合國小 饒世妙

協力夥伴 - 協力組織

  • Appier
  • Learnmode 學習吧
  • LiS 科學情境教材
  • Mastercard
  • Yourator
  • 大抓周教育協會
  • 南一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 財團法人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
  • 財團法人為台灣而教教育基金會
  • 財團法人誠致教育基金會
  • 康軒文教事業
  • 翰林出版事業有限股份公司
  • 數感實驗室

協力夥伴 - 協力個人

  • 王馥蓓
  • 杜瀛
  • 林彥予
  • 胡升鴻
  • 黃瑽寧
  • 劉安婷
  • 盧建彰
  • 賴以威
  • 嚴天浩
  • 錢函彥
  • 許惠美
  • 蘇文鈺
  • 朱安強
  • 余孟勳
  • 段旭坪
  • 張家瑋
  • 劉宜中
  • 鄭漢文
  • 謝欣芸

基金會夥伴 - 董事

  • 于曰江
  • 高伯威
  • 陳一強
  • 陳超明
  • 曾世杰
  • 方新舟
  • 王文漢
  • 白崇亮
  • 江前緯
  • 何麗梅
  • 李吉仁
  • 林國源
  • 高嘉良
  • 梁立省
  • 程世嘉
  • 葉丙成
  • 蔡今中
  • 簡立峰

基金會夥伴-正職兼職實習

  • 方毓賢
  • 王怡華
  • 王翌嫻
  • 江宜陞
  • 余承學
  • 呂冠緯
  • 李宥辰
  • 沈家緯
  • 周明璇
  • 林淑君
  • 林穎
  • 林靜
  • 邱韋綸
  • 孫庠
  • 涂之堯
  • 張予
  • 莊哲銘
  • 許博淳
  • 郭亭劭
  • 陳皇如
  • 曾佳偉
  • 黃若晴
  • 楊昭瑾
  • 葉妮姍
  • 葉祖昀
  • 蔡子揚
  • 蔡明真
  • 蕭仲廷
  • 謝怡婷
  • 顏宗弘
  • 王吟微
  • 左晉恒
  • 林立麗
  • 林暐唐
  • 邱若綸
  • 邱瑾凡
  • 陳羿介
  • 陳照峯
  • 賈凡逸
  • 鍾存柔
  • 吳先祐
  • 李其儒
  • 林承緯
  • 黃正華
  • 趙學信
  • 藍珮瑜
  • 陳柏銘
  • 王宥盈
  • 江于昕
  • 江芳瑜
  • 吳旻翰
  • 吳亭霓
  • 吳柏萱
  • 吳軍樂
  • 吳雲行
  • 林蕙蕿
  • 高晟
  • 陳采藜
  • 陳柏中
  • 陳筱慧
  • 温展維
  • 游駿霖
  • 黃科銓
  • 楊偉宏
  • 賈泉檳
  • 劉子瑜
  • 蔡育倫
  • 蔡淳如
  • 鐘揮凱
  • 方宥鈞
  • 王宥盈
  • 朱大均
  • 吳英彰
  • 李薏潔
  • 杜芸彤
  • 林依潔
  • 洪嘉宏
  • 陳宇軒
  • 陳逸寧
  • 游佩宣
  • 黃士桓
  • 鄧為寧
  • 簡嘉俊

基金會夥伴 - 志工

  • Josh Phua
  • 伍俊霖
  • 李浩維
  • 林志恒
  • 林維豪
  • 邱文淇
  • 邱昱禎
  • 郭育丞
  • 謝明恩
  • 蔡有為
  • 蕭佑霖
  • 張正穎

展望 2022

2022 年是很大變動的一年,年初烏俄戰爭爆發,緊接著台灣在 Omicron 疫情需要逐漸走向共存的階段,從台灣到整個世界,依然存在著張力。

2022 恰巧是均一教育平台的十週年,在過去十年裡,我們清楚看見教育的數位轉型是可以回應這樣壓力的一個可能方向,而且它不是一個在空中的理想,它是一個可以付諸實踐的現在進行式。

從 2022 年底,鄉村地區的每一個孩子都會有自己可以使用的平板與網路,其他地區的孩子也都有遠比以前更容易借到載具的可能,因此數位學習在政策的方向上已經變成了「必要」,而非「可有可無」。

那麼這個時候關鍵的事情是什麼呢,有以下幾個:

  1. 內容精緻且系統化:依過往三年經驗將國、高中數理科的精緻課程,向國小發展。並且,將出版社、優質民間單位與政府數位出版做整合成一套完整且體驗順暢的課程。這樣的課程更有機會讓108課綱下學習的孩子「想學、能學、學得會」。

  2. 在屏東、苗栗等地區建立陪伴老師逐步改變的師培模式:以前的研習多數是單次性,了不起就是有回流研習。但是教師的改變是長期的,而要能善用數位整體改變教師的思考方式也是非常困難的。因此需要大幅改變培訓內容,更貼近老師習慣的思考,以及強化所謂「專業學習成長社群」。由於需要先在幾個縣市做出模板,因此我們選擇了在多數民間資源容易注意到的花東外,資源也很稀少的苗栗與屏東。

  3. 提供學生、老師、家長一個更容易找到、體驗優質內容的數位環境:均一在首頁改版、年度活動以及完整的帳號可以有更合宜的數位學習體驗上,會有更多功能的開發,讓在均一教育平台上的學習體驗是更流暢、更直覺的。

以上的重要工作,是不可能由均一平台單獨完成,因此如何跟中央、地方政府、出版社共創內容與師培模式,如何跟使用者共創更順暢的使用者流程就是 2022 的關鍵。2022 是疫情轉換的一年、是4年200億數位學習政策的第一年、是均一教育平台的 10 週年,也是共創精神需要扎根、奠基的關鍵一年。

我們渴望邀請更多均一天使,不論是個人捐款者、企業/基金會等法人捐款者,能持續支持均一帶動大家共創。進而讓這個共創出的未來學習環境,能給所有孩子一個更公平、優質的學習體驗,往終身學習者的路邁進。

生命的改變從教室開始

在孩子長大成人之前,有將近一半的時間在學校度過,許多孩子的成長與改變也在這裡發生。有些孩子從討厭數學到數學成績名列前茅、有些孩子從討厭學習到願意學習,卻也有些孩子無法前進,不論是學習動機低落、教育資源受限,都是可能的原因之一。

也因為看見了這些孩子的困境,我們希望透過科技的力量,提供孩子們優質且免費的學習資源,落實教育平權,打造一座沒有牆的教室。

我發現,原來教學就該是看見孩子真正需要被幫忙的地方,而不是看教學指引而已。

大同國小.林政琦老師

教室裡的改變

均一在一次次與學校、課輔班的合作中,看到許多成長與改變的故事。

我們看到有孩子從一開始放棄數學、不敢發問,到後來能主動舉手發問,甚至能教其他同學;也看到有老師體悟到成績不是一切,重要的是孩子們的學習態度以及如何面對挑戰與困難。

可能有一些東西並不是,成績單上面看得到的,有的時候我們好像,太在乎這個學生的表現是集中在成績這一塊。

文英國中.李延慶老師

孩子有無限多的可能正在教室中發生,邀請你與我們一起,創造更多免費優質的教育資源,讓更多孩子的未來有好的改變。

你也能一起參與改變

均一是一個非營利組織,為了專注於我們的願景使命,我們不承接政府預算、不發展有對價關係的盈利,仰賴與我們有相同願景使命的大眾捐款支持,期待集合眾人之力,實現真實的共創與共好。

邀請你一起參與 >> 公益支持

不分城鄉,教室裡的學習弱勢

不論在都市或是偏鄉,教室裡都存在著學習弱勢。每個孩子的學習步調、吸收知識速度都不同,如果孩子們沒辦法在教室裡學到適合自己步調與發展需求的內容,都有可能處於學習弱勢。我們希望透過平台上免費有趣的學習影片與習題、科技化的平台輔助功能,讓這些孩子能夠按照自己的步調學習,培養自信找回成就感,發揮原生天賦。

我們藉由課輔班合作計畫與學習扶助計畫,讓更多學習速度不同的孩子,得到差異化的教學,弭平學習落差,並在過程中持續鼓勵、陪伴孩子與教師

課輔班合作計畫

透過與課輔班合作,均一提供平板筆電載具、專業師資培訓與觀課陪伴,協助課輔班老師能以遊戲化的數學學習模式,讓弱勢孩子重拾學習興趣、鞏固基本學力。合作期間,也看到許多老師陪伴孩子的動人故事,我們記錄這些過程與故事,也邀請有興趣的你,點擊下列文章更了解計畫成果,也認識課輔班老師的故事!

有位平常學習上較落後的孩子,跟我分享,是磨數營讓她愛上數學。甚至跟我說 : 努力沒有做不到的事!

屏東躍愛課輔班 林綺漩 老師

學習扶助計畫

在 106 學年度,均一與苗栗縣和屏東縣分別合作進行「結合均一的課中補救」試辦計畫。藉由一般課堂的時間,抽離需要額外學習扶助的孩子到「學習扶助班級」,搭配均一平台的使用,有效診斷學生的學習斷點,提供個人化學習。

經過三年的顯著成效與現場教師的正面迴響,109 學年度起,均一在苗栗、屏東推動學習扶助「深化」模式,除了繼續數學課中學習扶助外,期盼藉由更深度投入的專案教師、更具規模的教師社群、更系統性的增能與支持,為學習扶助的師生帶來更有效的教與學。

學習扶助計畫進行的這幾年,我們不只看見許多孩子學習的進步,更看見許多老師教書育人的理念,邀請你點進下方文章,認識其中一位專案教師的故事。

苗栗文英國中李老師照片

帶孩子走出教室裡的無力感 —— 苗栗延慶老師分享

在眾多均一平台上的老師當中,今天想特別與大家分享延慶老師的故事。延慶老師是「均一課中學習扶助深化專案」的老師,他觀察到,傳統一體適用的教學當中,班級內存在的學習落差影響了孩子的學習信心;透過「課中學習扶助」,老師們能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幫助孩子建立學習成就感,以及對未來的信心。

了解更多 »

你也能一起參與改變

均一是一個非營利組織,為了專注於我們的願景使命,我們不承接政府預算、不發展有對價關係的盈利,仰賴與我們有相同願景使命的大眾捐款支持,期待集合眾人之力,實現真實的共創與共好。

邀請你一起參與 >> 公益支持

是老師,也是教育創新家

在均一有一群老師,不只出現在第一線教學現場,分享如何利用平台提供孩子們差異化教學,給學校或課輔班的老師,更設計出多元跨領域的課程,激發孩子們的學習動機。

我們在台灣擴大推廣 Code.org 的 Hour of Code 一小時玩程式,團隊夥伴製作中文化插電與不插電的程式課程、結合創意的教學設計,讓 Code.org 這套全球廣受好評的程式課程,在台灣的使用濃度達到世界排名第九、亞洲排名第二,讓臺灣的程式教育能夠與國際接軌。課程資源與師資培育,都逐步與國際接軌。

「模組化的課程設計,不論對教師教學、學生學習都有很大的幫助;因為課程規劃得很完整,老師能很清楚第一步要如何開始、接下來又該怎麼做,以及背後的教學目標,搭配程式闖關遊戲,小朋友會更有動機去嘗試、思考,甚至他們做完後、還會想再做一次,主動地去複習所學!」

太平國小 陳宜均老師

為了讓孩子透過程式學習運算思維,均一也設計了一系列 Scratch 課程,採取專案導向學習 (Project-Based Learning),以深入淺出的講義或影片引導,經由不同領域主題,’當孩子面對給予的任務,將學習如何解構問題、摘要重點、發現規律,循序漸進地練習程式的思考。

數電快閃教室

數電快閃教室計畫,是團隊夥伴到教學現場透過「數學 X 電腦科學」的跨領域課程,將好玩、互動性高的電腦科學融入數學的課程內容,讓孩子覺得原來數學可以這麼有趣,學到的知識也可以加以應用。均一也透過此課程和現場老師分享跨領域教學,探索更多的學習可能

後續雖遇上五月份的疫情,團隊發揮創意推出「線上快閃教室」,以線上的形式,快閃 18 所國小的線上教室,帶來「自學力就是你的超能力」主題分享,總計有 329 位學生參與,我們希望藉由這個活動,讓孩子在疫情期間能夠找到自己學習的目標和節奏。

當我們 Code 在一起說故事

「當我們 Code 在一起說故事」專案計畫,也就是平台上「電腦科學起步走|一起說故事」課程,是源自 Google 開發的 CS First,均一除了將其中文化翻譯,並且配合 108 課綱將課程內容和教學模組在地化。課程內容以程式作為跨域學習的槓桿,融合電腦科學、語文、音樂、藝術,鼓勵孩子用想像力編寫動人的故事,並且練習程式的思考。

此課程也獲選「 第三屆未來教育.臺灣100 – 全臺年度百大創新教學專案」的獎項殊榮。

每個孩子都希望能創造屬於自己的故事,細緻的課程架構,並附有專人引導的自學影片,孩子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和創作速度前進,人人都有成就感!

KIST: 拯民國小.宋亭緻老師

你也能一起參與改變

均一是一個非營利組織,為了專注於我們的願景使命,我們不承接政府預算、不發展有對價關係的盈利,仰賴與我們有相同願景使命的大眾捐款支持,期待集合眾人之力,實現真實的共創與共好。

 邀請你一起參與 >> 公益支持

教室裡的風景

每個人的生命當中,都有那麼幾位令人印象深刻的老師。有的老師幽默風趣、有的嚴厲而堅毅,有的老師像是再生父母,讓我們從學習與探索中,發揮生命更大的價值。

在 2021 年 的停課期間,有一種老師大量增加了,他們是守護孩子學習不中斷的「抗疫老師」,在短短幾天內,設法與孩子取得聯繫、使用各種數位工具,並給予遠距支持。

事實上,在在台灣的每一個角落,一直都能看見這些義無反顧為孩子付出的身影。以下是均一在推動教育改變的路上,遇到的幾位老師,希望透過簡短的文字、影片,與你一起分享,均一在教育現場的看見。

均一教師的身影

安溪國中——靜怡老師

靜怡老師任教於新北市安溪國中數學科,七年前開始使用均一教育平台,並將均一應用在「適性分組班」與自己的班級教學當中。

「讓孩子不會只是之前的挫折一直累積到最後,讓他可以在這裡找到讓他產生信心的地方。」/ 靜怡老師

點我看靜怡老師的完整分享 >>

 

安溪國中靜怡老師

 

高雄岡山教會課輔班——子婕老師  

子婕老師雖罹患罕病,仍完成中央大學數學、資工雙主修,更因為從小便與媽媽在教會服務弱勢孩童。研究所時對數位教學產生興趣、畢業後即投入弱勢教育。2020 年導入均一教學後,子婕老師與課輔團隊投入其中,幾乎天天討論到深夜。雖然孩子的學習成就並沒有一飛沖天,但她認為,孩子的正面心態、學習品格才是第一順位。

「我希望這些孩子記得,小時候有這麼一群人拼 死拼活努力去愛他們,他們是值得被愛的。」/ 子婕老師

點我認識「弱勢課輔班計畫」>>

均一如何支持教師

均一經由支持教師,更規模化地影響孩子。

在子婕老師參與的弱勢課輔班計畫中,均一在兩年內培訓了 110 位教師,其中有 87% 的老師過去未曾使用數位平台輔助教學,在經過師資培訓後,提升了 20% 老師的教學信心,大多數老師更能夠獨立於課堂中教學,陪伴孩子探索數位學習平台,找到適合的學習內容。

除了弱勢課輔班計畫之外,均一長期與苗栗、屏東學習扶助班級合作,培養學習扶助科技教師。疫情期間,更曾累積上千名老師同時在線參與研習培訓,支持全台教師、家長陪伴孩子停課不停學。疫情之後,超過半數的現場教師仍持續採取科技搭配教學,數位學習將是教師、學生、家長不可或缺的關鍵能力。我們期待持續投入培訓資源與教學法開發,支持現場教師,進而支持更多孩子。

你也能一起參與改變

均一是一個非營利組織,為了專注於我們的願景使命,我們不承接政府預算、不發展有對價關係的盈利,仰賴與我們有相同願景使命的大眾捐款支持,期待集合眾人之力,實現真實的共創與共好。

邀請你一起參與 >> 公益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