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大同國小(松羅分校)四班四組教學模式分享
清晨,均一團隊浩浩蕩蕩地來到宜蘭山間的國小──大同國小松羅分校,今天是學校的均一日,不但有均一團隊來進行課堂的觀察,也有許多不同學校的教師們前來觀摩學習。
甫進校門就看到孩子們列隊唱起口號歡迎大家,老師們將整理好的資料交給每一個前來參觀的夥伴,孩子的純真熱情、老師對教學的用心,在在都讓我們感到非常溫暖。
從去年開始,松羅分校的老師們便一起利用彈性課的時間進行「兩班三組」、混合不同年級孩子一起上課,學習較為抽象、容易混淆的數學概念,希望幫助孩子們回到學習的起始點,重新複習過去尚未精熟的概念。
今年,我們非常驚喜得知,這個分組教學的方式已經進化為「四班四組」!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看看老師們創新的教學方式,如何幫助孩子用自己的步調學習吧。
|回到學習的起始點,創新的四班四組數學課!
因應四班四組的教學模式,老師們在三到六年級總共四個班先實施學習起始點的測驗,了解每個孩子學習的起點與情況,並依照測驗成果和孩子自己的意願分成四組,利用數學彈性課的時間,讓孩子們分組上課,在最適合自己學習程度與步調的小組裡學習。
均一團隊分頭進入正在上課的小組中,觀察四班四組如何為孩子們創造更深入學習的機會。今年「四班四組」以分數的概念作為貫穿,每個老師有自己的教學方式、擅長的搭配教材,但以同一個數學的單元作為主軸。孩子們可以在精熟學習後「升級」,在四個組別之間流動,讓「分數」不再只是數學課本裡的一個單元,而是更長遠、有結構的學習過程。
在小組中孩子的程度相近,老師備課、上課都能更加針對該程度容易混淆的地方澄清,幫助孩子的學習扎根。同時,老師們也會在孩子練習時,給予每個孩子不同的指導,讓「個人化」的學習更加細膩,每個孩子都有在自己的步調中學習的機會!
|對孩子細膩的觀察,是精進教學重要的一步
我們非常有幸,能夠在當天參與「四班四組」的共同討論時間。松羅分校的老師們會利用每週共同的空堂時間,一起準備課程,這段時間對老師們來說相當珍貴,因為四個組別的孩子們,會因為能力的提升而向上升級、流動,因此老師需要對每一個孩子都有所掌握,共同備課的時間,就是老師們討論各自對孩子們學習狀況的觀察、了解孩子們錯誤模式的寶貴機會。
老師們會先彼此交流這週的授課狀況,並打開均一後台觀察孩子做習題的狀況,分享孩子容易混淆、犯錯的地方,一起思考如何將抽象的概念講解得更清楚。
政琦老師的分享也讓我們印象深刻:「孩子們錯幾題其實並不重要,我們真正在乎的是孩子習題做錯的模式,不斷做錯同一個類型的題目,往往某個觀念講解還不夠清楚、孩子還不夠熟悉。」一旦發現錯誤的模式,老師們一起討論和調整後續的教學內容,期待教學能夠更幫助每一個孩子。
也是在這段時間裡,我們才知道,積極的老師們早在寒暑假時就會聚在一起,整理數學概念、蒐集適合使用的生活情境,設計課程並製作學習進度表。在討論時間裡,老師們也抓緊機會與均一團隊的夥伴們交流孩子的使用情況,幫助團隊能將平台調整得更適合教育現場。
討論時間老師們從習題難度的分類,到不同功能與孩子們需求的搭配,不斷拋出一個又一個細膩而具體的問題,也提出許多自身的想法與建議,展現出老師們對孩子深刻而仔細的觀察,讓我們感動不已。
|熱血老師,用生命激盪孩子學習的火花
即使混合不同年齡、跨班級分組上課的教學模式實行起來並不容易,松羅分校的老師和行政人員們,憑著對教育的熱情和希望,仍然克服了難關。
與老師、孩子們一整天的交流,讓我們看見當眾人通力合作時,教育可貴的力量不但可以鼓舞孩子,更可以改變一整間學校的學習文化,外在的工具、方法和設備,其實都是輔助,最重要的是老師們的熱忱。當老師用生命與真誠陪伴孩子時,將能對孩子產生正向的影響、激盪他們無限的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