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會議室裡來回走動,一會兒講電話、一會兒用手機,手邊似乎有忙不完的事,直到採訪前幾分鐘才坐定位置⋯,她是目前在均一教育平台擔任教育組長、兩年前才從東門國小退休的林淑君老師。
「我從來沒有覺得辛苦,因為是做我喜歡的事情,我覺得它(數學教育工作)已是生活的一部分,沒有的話還會覺得怪怪的咧!」她笑著說。
在數學教育領域深耕超過 30 年的淑君老師,擁有專業的知識背景和豐富的實務經驗,不僅當過國小數學老師和教務主任,也曾在教育廳(今教育部)下的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研究數學教育,前幾年更待在臺大數學系的團隊,修改過三次國民教育課綱、編寫十年國中小的數學教科書,完成教育部委派的艱鉅任務。而現在,她在均一擔任教育組組長,負責統籌課程與整合資源。
如何讓孩子學好數學,是她一直努力的方向
2015 年,淑君老師正式從東門國小退休,當其他老師計畫從教育界功成身退、準備規劃愜意的退休生活時,她的選擇卻與眾不同;如何讓孩子學好數學、愛上數學,是她一直都想做的事,於是決定繼續留在教育界裡耕耘。
「我一直關心著台灣的數學教育,對我來說,完成小學工作只是結束一個階段的任務,還有很多事情是我可以做的。」淑君老師炯炯有神地說。
當時她與幾位志同道合的夥伴,計畫建立一個數學教育的專業網站,期望能提供孩子豐富的學習教材,也提供完整的數學教育架構給家長,協助他們帶領孩子學習。
淑君老師認為體制內的改革(指編寫課綱和課本)需考慮到教學現場的實際情形,難以兼顧所有孩子的發展,因此,退休後的她期許能從體制外的教育方式著手,希望這個網站能兼顧所有孩子的需求,達成每個孩子都能學得會的理想。
葉丙成教授一席話,開啟與均一合作的契機
在正式展開行動之前,為使教育網站完整、資源能被充分利用,淑君老師和夥伴辛勤地四處取經,其中一位諮詢的對象正是台大 MOOC(線上課程)的執行長葉丙成教授。
「聽了我們想做的事後,他說我們不用疊床架屋了!去幫『均一教育平台』就好了啊!」淑君老師回憶著。
她認為教育資源不該浪費,若團隊和均一有著共同的教育願景、實踐的方法也相似,那合作確實是一項可能。
其實,早在和葉教授會面之前,淑君老師和均一已有兩面之緣,一次是誠致教育基金會創辦人方新舟與執行長呂冠緯前往台大數學科學中心分享,另一次她是陪同弟弟到均一討論翻譯志工事宜,兩次都是在 2012 年均一教育平台成立之初,當時正忙於將美國可汗學院翻譯成中文,「恰巧那些時間點,我都忙著編寫課綱和課本,所以抽不出任何時間幫忙。」她微皺眉地說道。

她與均一的兩面之緣,成就了第三次的邂逅
但,和均一的相遇,彷彿是命中注定,兩面之緣雖未能開花結果,但葉教授的建議又讓她重新思考合作的可能;而一切似乎是老天安排,恰巧在此時,均一在網站上張貼專案教師的徵才資訊。
「上面(徵才資訊)需要的條件,我好像都會耶!」同時符合數學專業和教育熱忱兩項條件的淑君老師,認為自己適任這份工作。
但這是一個她從未踏入的領域,興奮之餘卻也伴隨著焦慮。
她心底有許多不安的疑問打轉著:「平台的夥伴都很年輕,我會不會太老,他們會想要我嗎?」、「均一平台其實是科技公司,和我過去接觸的不一樣,我可以勝任嗎?」但眼看機會就在眼前了,不好好把握怎麼行!
於是,她先請弟弟和方新舟先生聯絡,詢問此職缺是否有年齡等要求,並進一步與冠緯相互交流、了解對方想法。而結果呢?
兩人對教育的理念和實踐的方式可說是一拍即合呢!「一談之後,也沒說什麼錄不錄取,我隔天就來了!」淑君老師睜大眼睛,滿臉笑容地說道。
她熱愛的組織文化:「團隊的事就是自己的事」
「我自己一定要有進步,我才可以帶著大家一起進步!」
目前擔任教育組組長的淑君老師總是以此自我期許,平時除了負責規劃平台教育課程、與其他組別討論合作、分配與整合資源之外,她也十分重視團隊成員的成長,她深信,若每個成員都能在工作過程中學習與成長,那就能在各自崗位上發揮愈大的效能。如此一來,團隊就能變得強大,而均一,就能一日比一日更加茁壯。
回顧這一兩年來,均一教育平台從一開始教材不完整、內容太陽春,到現在平台內容已日趨充實、結構也愈來愈完整,淑君老師將這一切歸功於所有的夥伴。
在共同的教育目標和使命之下,沒有人不為此努力。
大家一起為計畫嘔心瀝血、為疑難雜症腦力激盪、為專案活動合作無間,「大家都覺得團隊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她雀躍地繼續說,「我真的很喜歡我們每一個夥伴!」

「不管多麽困難,你還是要去做,你還是要相信可以成功。」
目前,淑君老師帶著教育組夥伴,與實踐大學應外系、創意產業博士班的講座教授陳超明先生展開合作,積極開發線上的英文課程,期望平台內容能兼顧學生數理和人文的需求,讓學生只要使用均一,就能相信自己學得會。
然而,她也坦言,台灣教育現在面臨許多挑戰,從學校課程、教師素養、大考制度、乃至於整個師資培育的遴選制度等,都充滿許多不合時宜極待改善的問題,中央、地方政府和學校都需更加積極地因應與改變,才能跟得上時代變化的腳步,「 你說要怎麼連點連線成面,做比較大整體的改變?」淑君老師一臉憂心地說。
但,這並不代表她對台灣教育喪失了信心,「你還是要去做,你還是要相信你可以成功,我想這個信念是很重要的。」她眼神彷彿發著光。
淑君老師在均一的這些時間,遇見有許多與她同樣以教育作為終身志業的熱血志工或老師,他們在各個地方默默為孩子付出,深信著只要去做,台灣教育就有改變的可能、孩子就能有更美好的未來。
這些行動短時間內也許無法帶來全面的影響,但卻扎扎實實地在當地種下火苗,待到有一天,火苗成火炬,點燃整個台灣的希望。

這條路還很長、還要走很久,但總有一天,我們一定會走到
訪談來到了尾聲,談及 2017 年的目標,淑君老師自信地表示:
「我們要讓均一成為最好的華人教學平台!」這是她的工作目標,更是她步步實現心中教育理想的方法。
她期許均一內部團隊可以不斷自我超越,對外則能拓展和中央、地方和學校的合作,由一個個小點、連結成線、集結成面,帶給台灣深遠和長久的改變,帶給孩子不一樣的教育,賦予他們能力與機會,去創造不一樣的未來。
「訪談結束了嗎?那我要先去忙了喔!」淑君老師拿起包包和手機,開了門快步離開。這條路可能還很長,可能還要走很久,但總有一天,一定會走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