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的視野高度,決定學生視野的天花板
過去我在高職教書,其實高中職都是很強調升學的環境,自己需要不斷督促學生考證照、認真唸書。但我當時就會時常反思,自己繼續待在這個環境工作會怎麼樣?我的成長是不是相對就受限制了呢?時代變了,我是不是就無法給學生更多更新的東西?
我發現,自己如果遇到學生說他要當老闆、創業,我是無法幫他的。這讓我會害怕自己沒有成長,更會擔心自己無法具備足夠寬廣的視野,對學生的未來產生真正的幫助。
所以我決定加入均一,用更宏觀的視野幫助台灣教育。
走入均一,為更多老師準備好食材,幫台灣教育端出好菜
暫別教師身份,走入均一後讓我知道,還有很多人正在用不同的方式影響教育。
像我現在的職位要了解數位轉譯,構思教材用動畫呈現的方式、優化團隊內外部合作的流程、評估市場的風險和利益、以及管理合作夥伴關係。
其中,合作夥伴有政府、學校、企業,而我接洽的對象也會包括一般職員、主管,不同位置、角色的合作夥伴,也會有不同的需求和溝通方式,要如何找出合作的平衡、創造雙贏,這些都是我的角色需要釐清的。
我想,若當老師是「用已經有的食材,端出一盤好菜」,那我現在就是那個準備食材的人。
特別是教學影片這種資源,很多現場老師都想做,但最大的阻礙就是時間、心力不夠,而在均一便能有餘裕著手這樣的事情,提供老師這種資源。

專案經理需要的是開放心胸,擁抱自己的未知
我進均一以來,最大的學習真的是視野的變化,我看到許多在教育生態系下的 Stakeholder ,認識很多關心教育的人、單位,了解其他的教育工作在做什麼事情。
從一開始以自然專案教師身份,到一步步磨練爬到專案經理的過程,這裡都提供極大的彈性與機會讓我嘗試不同工作。
而這過程幫助我可以不只是從一個老師的眼光去理解事情,更可以從組織、均一夥伴、外部合作夥伴的角色去判斷與決策,創造雙贏。
身為過來人,我覺得專案經理最需要的特質是開放的心胸。因為協作過程其實需要去承認有很多事情是自己不理解,或是不可控制的。
特別是這個角色解決的不只是冰山上面的一個角,而是海面下的一整座冰山,因此需要有足夠開放的心胸,思考如何層層突破,解決冰山底下的問題。
不斷成長也是很重要的能力,專案經理什麼都要做,每個面向的 know how 都需要去了解,所以你的能力就在於,你能不能在做事的過程運用雙贏思維,想出怎麼樣對才是組織好、對合作夥伴也好,進而協調別人不能協調的事情。
我們用善良與誠實的心接住彼此
身為講求效率的團隊的同時,均一夥伴也是很善良的,比如夥伴間對於一件事情的解讀,都會用比較正面的態度詮釋,很少會認為「這個人就是要整我」,反而會去想這個人可能有些難言之隱,或是有他自己的原因。

另外,團隊的執行力也很強,大家不怕做事情,基本上我遇過的均一夥伴沒有懶惰蟲,甚至自主力很強,會很努力完成他應該要完成的事情。
而我最喜歡均一的點是誠實透明,大家都可以很開誠佈公地去交談,我們可以直接對話,甚至對主管可以直接回饋「欸這個你怎麼沒想到」!
因為我們知道有些東西到執行者最能感受到實際的阻礙,若執行者不能直接把自己感受到的問題有效回饋給主管時,這個組織就會沒有效率。
因此均一給夥伴蠻高的彈性與自主空間,讓我們可以自由提出 idea。
人生這條路上,不成長會比較快樂嗎?
接下來我沒有想過自己會去哪裡,但可以肯定的是那裡一定是個能讓我不斷成長的地方。
因為一個人如果不能成長,那個痛苦比學習時的痛苦還要痛苦。
這是我在教學現場的觀察,有些人會說現在的世代是草莓族,或是情緒上管理不好。但我認為,這是因為他在應該被磨煉時沒有得到磨煉。像是從小就被要求都要一百分,那他就沒辦法接受挫折。
你說他會因為不學習、避免受挫就比較快樂嗎?其實沒有。因為就算他不挑戰困難的事情,也會讓他之後再遇到挑戰時,對未來和人生更迷茫。
所以我才一直這麼希望自己能在一個不斷成長的環境中與夥伴交流。幸運的是,在均一提供極大彈性與機會讓我嘗試不同工作的同時,已經幫助我朝這個方向邁進了!

作者 |許晴雯(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實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