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封寫給全台灣的中小學老師的信,特別寫給沒用過均一、或用過一兩次但覺得不好用的老師們。
日前,或許老師們有注意到均一獲得 Google.org 兩年 100 萬美金支持的新聞。這樣的支持相當於均一 40% 的年度預算,為什麼均一能通過重重難關,成為台灣首度入選的非營利組織?
這其中,若沒有一群老師對均一的肯定與支持,並透過均一實踐差異化教學、個人化學習,讓 Google.org 看見並且信服,這件事情就絕對不可能發生!
均一教育平台發展至今,已經有超過 50,000 位註冊老師,在學期間每月更固定有超過 200,000 位以上的孩子們在均一上學習。
雖然這些數字乍看之下不錯,但實際上均一也很清楚,我們目前協助到老師們的程度還很淺,目前全台不到 1,000 位老師已經在每學期穩定地把均一融入到日常的教學當中。

因此,當均一懷抱著「透過科技與陪伴,提供每一個孩子,均等的學習機會,一流的學習體驗」的使命時,我們不斷問自己,均一(科技)要怎麼樣與老師(陪伴)配搭,才能讓老師更省力地帶領更多孩子。而要能做得好,就必須要體會老師的辛苦!
在教師家庭中成長,看見當老師的辛苦
我的父母親畢業於台中師專的 70 級、71 級,前幾年分別自新北市丹鳳國中、後埔國小退休,而我的小妹妹冠恩則是前年起開始擔任奎山中小學小學部的老師。
因此,雖然自己是醫療背景,但教育現場的議題常常就變成餐桌上的話題,而對於老師們在過去 10 年來日漸嚴峻的工作環境,可以說有一點點體會。
而在均一工作的六年,不時也會到現場觀課、與老師對話,我也發現教育現場的壓力越來越龐大!

首先,是來自於與家長溝通與協同協助學生的壓力。
老師們都能夠體認好的親師溝通有助於孩子們的成長,好的親師合作更有助於落實老師的教育理想,但是隨著時間的脈動,臺灣孩子們越來越少、家長意識也逐漸抬頭,不同地區的老師面臨到每位家長對於孩子的期待都不一樣的情況下,老師怎麼樣照顧到每一位孩子的需求,讓每一位孩子能夠適性的成長,對老師們而言是非常大的考驗。
然後,是學生沒動機、進度教不完與考試成績的壓力。
我相信,多數老師都希望孩子們能健全的成長,而且老師都知道每個孩子的學習速度都不一樣,雖然老師很想盡全力照顧到每一位孩子學習的需求,達成因材施教、適性教學的教育理念,但是面臨家長的期待、目前的升學制度、教學進度與同儕壓力等等情況之下,老師往往只能選擇把進度顧好,部分的孩子們先照顧好,有餘力再來關懷個別孩子們的需求。
而在趕進度的狀況下,常有孩子跟不上,加上現在能提供孩子立即成就感的遊戲、休閒太多,許多孩子耐挫力有限,一旦跟不上就會放棄,後續老師就更難帶,進而進到動機、成績都低落的惡性循環,不容易打破。
接著,是備課與行政業務的壓力。
在即將實施 108 課綱的情況下,現在每位老師可能要煩惱的是,如何備出有生活素養的教學、找出更多生活情境因應孩子們成長環境的需要、如何在課程中發展出跨領域教學等等,一連串的研習、需要產出的教學計畫等等,壓得老師們快喘不過氣來,更不用論還肩負行政工作的老師。
從醫院的經驗中,體會科技可以帶來的協助
過去我在醫院實習的時候,每天早上的第一件事就是看一下病人的生理數據,包含體溫、呼吸、脈搏,以及血液裡面的重要數據,以決定需要先把精力專注在哪一個醫療需求比較強的病人。
由於有整個系統的彙整,可以讓醫師更專注在醫療決策以及醫病溝通,而不是在做很重複性的事。
因此,當我踏入教育領域,我與團隊的夥伴意識到老師們有許多時間被重複的事物綁住,有許多事情可以快速透過資料的彙整讓老師掌握狀況,決定優先順序,又有許多事情可以透過影片重複播放、習題自動批改,讓老師不需重複講課、重複批改,大大節省時間。
因此,均一一直都在思考,究竟以一個陪伴老師「隱形翅膀」的角色,要怎麼樣協助老師們減輕上述的壓力呢?
很高興在這邊跟老師們分享兩個真實,而且到現在也正持續發生的故事:
第一位老師是來自新北市國中的數學老師,這位老師一次要面對三個班,每班 32 位孩子的學習需求,同樣的課程要講至少 3 次外,同樣的作業最少需要批改 96 次。
但當老師開始運用均一的影片、習題與數據統計功能後,有了均一協助講課與批改作業,老師就開始有更多的時間設計更有趣的引起動機,有更多的時間思考運用學思達的方式帶動班級進行討論與發表,讓多數的學生在數學領域裡有著更好的發揮與成長。
還有一位宜蘭的國小老師,面對班上的 9 位孩子,已經五年級的學生,但是其中有一位孩子,數學程度連二年級都不到,老師在原本的教學環境與策略下,根本無從給予適當的協助,但由於幾年前宜蘭開始有 Chromebook ,並且開始推動均一後,老師靈機一動,在講課時讓這位孩子在教室後面,運用均一上的影片、習題,從一年級的項目開始進行自己個人化的學習。
當其他學生進行習作練習時,老師再對這位孩子做個別化的指導。沒想到,這位孩子在半年的時間內,程度提升到快三年級的程度,而且常常翹課的他,轉變成願意天天開心到學校來上課的孩子,整個人的學習自信有很大的提升!
宜蘭縣大同鄉大同國小松羅分校林政琦老師分享運用均一、體會均一進化的過程
透過上述的真實故事,除了希望與老師們分享實踐願景的歷程外,我們更想要告訴老師的,
是「均一並沒有要取代老師,而是想要讓老師能更省力地擁有不被未來科技取代的價值」,為了讓老師們能有更多時間理解孩子的需要、給予適當關懷與啟發、陪伴孩子們健全的成長。
Google 加速專案,讓老師對「科技融入教學」更容易上手
在前述的概念下,均一想要透過這個專案,加速下面三個面向的發展:
第一個是,我們希望能拓展關懷弱勢學生的管道,我們預計會與 20 個非營利的課輔班單位合作,與課輔老師合作、共同成長,發展運用均一協助孩子的陪伴方式。
希望透過這樣的方式,支持家庭支持系統較為弱勢的學生,讓這些孩子的學習起跑點能跟得上班上大部分的學生。
再來,跟各位老師更相關的是,均一希望能在智慧型手機上有更好的體驗,像是更好運用習題進行練習、更方便使用有趣的教學影片進行學習等等,不再受限於手機的小螢幕,讓更多的自學或班級學生更方便在任何時間、任何場地進行學習。
有很多老師或許反對用手機學習,但數位融入學習確實需要載具,而均一看到現場行動載具的缺乏,特別是在中大型學校,每個孩子平均能分到的載具反而較偏鄉學校少,但事實上約有 8 – 9 成的中小學孩子有手機,若能透過手機突破載具的限制,老師其實是多了更多智慧助教幫手。

最後,均一也會加速發展電腦科學領域,因為程式語言可以說是未來重要的第三語言,但是目前並沒有比較完整的中文電腦科學學習平台。
均一希望能補上這方面的不足,讓中小學老師能夠更方便地因應 108 課綱進行資訊科技與跨領域的教學。
總結來說,當均一有了 Google 的加速資源後,均一在三個面向都將有大幅度地成長。
在場域面上,我們將觸及到更多需要陪伴扶持的孩子;在使用介面上,均一的手機介面會變得更加好用;最後在教材面上,除平台上既有的數學、自然之外,我們將納入更完整的電腦科學課程,回應老師對 108 課綱的需求及孩子們與世界接軌的需要。
如果老師您還沒使用過均一,或是您曾註冊過,但覺得不好用而選擇放棄均一,均一可以拍拍胸脯告訴您,均一已經不一樣了,歡迎老師您回來體驗看看。
簡單自主研習,並從一鍵匯入學習扶助體驗科技帶來的方便
老師您不用擔心自己沒有參與均一相關的研習而跟不上,下面幾個步驟可以協助老師您透過自學的方式來了解均一:
- 免費註冊並使用均一教育平台
- 觀看教師資源區裡的線上研習資源,含均一基本功能操作、如何融入教學、如何搭配影片做學習單等等,教師資源區裡也有許多現場的案例跟老師您分享
- 加入Facebook社群:均一教師PA,接收均一的新訊息、透過社群與其他教師互動交流
- 體驗學習扶助匯入輕鬆指派差異化任務給不同同學(線上說明)

從營運的第一天起,均一便定位自己是老師的好幫手,是老師您科技智慧教育的助教。
過去幾年,均一或許是一個跟老師默契還不夠好的助教,但我們相信均一經過幾年的成長,透過均一跟老師協力,只要老師您獲得更多支持,就有更多的孩子獲得老師的支持。
老師是孩子的天使,而均一希望能成為天使越來越強壯的翅膀!
作者 | 呂冠緯(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編輯 | 蔡采容(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實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