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封寫給關心教育的社會大眾的信,特別是許許多多希望孩子能在更健康的教育環境有健康發展的父母們。
在昨日 Google 台灣宣布 Google.org 將捐贈 100 萬美元給均一,在未來兩年加速讓更多孩子有公平且優質的教育後,我們最想要溝通的對象之一,就是家長們,因為我們常常聽到許多家長覺得自己對台灣教育的大環境無能為力,但事實上,家長的關心與行動,對於教育的影響非常大。
一個花蓮家長的回應,讓我開始想做線上教育
在我還在醫院實習時,我因著可汗學院的啟發,開始嘗試錄製線上教學短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科、英語我都嘗試一些。有一天,我收到一段留言,讓我很感動,寫著說:
「呂醫師,我是一個花蓮的媽媽,謝謝你錄的這些影片。我的孩子上高中後段考物理都不及格,而我沒有錢讓我的小孩補習。
前先日子,我在網路上看到你所錄製的影片,推薦給我的孩子看。沒想到他竟然開始看,而且看得下去,這一次段考,他第一次考及格,考了 62 分。」
看著這樣的反饋,我盯著螢幕想,我不認識這一對母子,但這樣的內容卻對他們有幫助,還有什麼比能夠超越時空讓人享受學習更快樂的事呢?
因此,後來我加入均一教育平台團隊,投身於教育的變革,也就是希望教育能從一體適用的「工廠模式」進到因材施教的「個人化學習」。工作的前兩年,我自己最大的挫折是:
「為什麼教育變得這麼慢?」
但六年下來,我逐漸理解,教育的變化確實非常慢,但是是可能的。若要加速,就是讓大家對教育有新的共識!
都已經有線上教育了,為什麼教育改變的速度仍然這麼慢?
常有人說:「冠緯,你講的變革方向很有道理,而且都已經有線上教育了,不是大家去善用就好了嗎?但為什麼變得這麼慢?為什麼我的孩子的學校還沒有變成個人化學習?」我們先想想,什麼樣的事情發展的速度是快的,就知道教育變革的速度為什麼慢。
發展快速的事情通常有些特性,容易決策、容易執行、容易傳播,任何的流行音樂、食物或飲料,皆因為符合上面的特性,所以變化得快、改變得快。

但教育往往不是這樣,以下三點剛剛好是教育變革慢的原因。
- 第一:教育的利益攸關者太多,要對創新的事情形成共識本來就非常困難,而台灣的家長數量遠多於公立教育體系的教育工作者,如果沒有夠多的家長理解、支持改變的方向,那麼變革很難快的起來。
- 第二:人的行為改變本來就非常困難,更何況是大規模的人的習慣的改變。原本教書就是黑板粉筆,現在要透過一人一台平板或筆電讓孩子個人化學習,多數人應該都無法做到一兩年就轉變過去。
- 第三:由於教育本身就是一個比較緩慢的過程,因此不容易有「吸睛」以及「戲劇化」的元素來衝擊大家,因此好的教育進展不容易成為媒體傳播的焦點,也因此就算有正面性的突破發生,大家往往也不知道。
均一在過去六年的經驗中,深知這個狀況,因此也從來沒有想過要一天、一年甚至五年就改變教育;但也確實,如果我們找到一些加速的關鍵點,或許原本要 20 年才能發生的變化,10 年就有機會發生。
均一在獲得 2 年 100 萬美金的 Google 加速專案後,跟我、我的孩子有什麼關係?
當均一獲得相當我們年度預算 40% 的加速資源時,我們不斷地在思考怎麼樣加速我們「透過科技與陪伴,提供每一個孩子,均等的學習機會,一流的學習體驗」的使命。
過去幾年,因著有限的資源,需要先專注在一個突破點。
在要扶助弱勢的前提下,均一專注在與整個教育體制的合作,盼望透過將幾位教育先行者數位融入教學的模式分享出去,讓真的在教育現場能做到的教育變革模式先長出來。
因為沒有這個作為基底,再多的期待、再多的論述、再多變革的聲浪都沒有用。也因此,均一較少花力氣去跟家長們溝通。
但現在不同,雖然僅有千分之一的老師有這樣的教學改變,但改變的起點已經存在,我們相信隨著擁抱創新概念的新課綱來到時,教育體制的自我進化會開始發生,而要協助它再加速進展,我們打算加速兩件事,進而讓更多孩子,特別是弱勢孩子能善用均一學習:
- 第一:加速關懷弱勢,切入弱勢課輔班系統,兩年支持 20 個課輔機構做個人化學習的改變。
- 第二:加速均一更容易直接幫助到多數孩子,讓孩子更容易用均一自學、讓家長更知道科技可以幫助學習,而非只是玩樂。
為什麼是這兩件事情?這在我的上一篇文章有提到。
而這篇文章我們想跟家長們分享,我們為什麼要做第二件事。我們知道許多家長會擔心孩子沈迷於 3C、無法自制使用時間,這也成為教師改變教學方式的壓力之一。
其實,善用科技融入學習不僅僅是趨勢或流行,而是在許多研究,包含均一在宜蘭的大規模實證研究中發現,只要使用得當,其實孩子的學習可以更有興趣、更有效率。
而當家長陪著孩子用均一學,就會發現孩子的學習模式有機會變得更主動、積極一些。
台大土木系康仕仲教授以父親身份分享觀察孩子運用均一的心得
但這樣的事情用說教的效果不好,因此均一希望透過讓整個平台更適合在手機上操作,讓家長更容易體驗到、感覺到,同時透過 AI 推薦,讓學生更容易在平台上順暢地學習。
讓大家透過實際的體驗,來理解、接受這樣的教育變革方向,進而成為老師做教學改變的支持者!
我可以做什麼,加速這一場變革?
如果你認同教育可以更符合孩子的需求,更往個人化學習的方向走,而你也在想可以怎麼加速這一場變革,有三件事是你可以考慮去做的。

- 第一,分享相關的文章、影片,讓更多人知道、討論這個改變的趨勢。越多人討論、越多人認同,就有機會加速這個進程。同時,若自己孩子的老師是這樣的改變者,請在家長會議中站出來支持老師。
- 第二,善用均一與自己的孩子共學,或者陪伴社區內有需要的孩子,讓多幾個孩子因為你的投入,有機會善用科技,找到合適自己的學習節奏。我聽過好幾個媽媽,因為跟孩子一起學國中理化,能跟孩子搭上話以後,整個親子關係也大幅改善。直接陪伴孩子,是最實際的投入。
- 第三,捐款支持均一或其他有關非營利組織,讓這些在教育生態系中協助加速教育變革的單位能有更充足的資源往前走。相較於企業一次性的大額支持,各位家長的小額定期定額支持其實能夠教育組織走得更長更久。(可以看看這位媽媽的分享)
以下分別簡單用幾句話介紹幾個在這個變革方向上,我個人也很認同的公益組織與他們的官網:
Learning Is Sharing:一套給孩子學習動機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科學教材。
愛自造者學習協會:藉由陪伴教學與長期的規劃,幫助偏遠孩子有能力寫程式。
Teach For Taiwan:招募跨領域人才,到有需求的地區擔任 TFT 教師,用兩年在第一線耕耘、學習,與在地社區協力,為孩子創造平等優質的教育環境。
KIST公辦民營學校:以「努力學習,友善待人」為核心所發展出品格力與知識力並重的、專注在關懷弱勢的公辦民營學校體系,個人化學習為學校特色之一。
博幼基金會:提供弱勢孩子免費的學習扶助,因材施教讓孩子有機會從頭學起,全域教育讓學生都學會基本能力。
逆轉聯盟:連結全台中小型弱勢課輔班,透過共同活動 — 逆轉騎士、組織培力、專業課程,讓各課輔組織更有動能與效能,進而更能有效陪伴許多弱勢孩子
教育是眾人之事,我們無法靠單一個人、單一單位創造改變。非洲古諺說:「要用一個村莊的力量,才能拉拔一個孩子成長。」
如果你期望教育能加速往更公平、優質的方向去,能從「工廠模式」逐漸轉移往「個人化學習」的典範,進而成就每一個孩子,因而自己的孩子未來能活在一個更健康的社會,那麼歡迎你加入這個用行動支持教育變革的村莊,讓這個村莊的力量更強大。
教育變革可以再更快嗎?可以,而且需要你!你的關心與行動成就更好的教育,更多的你的加入,一點一滴累積,這場改變,以再快一些些。
作者 | 呂冠緯(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編輯 | 蔡采容(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實習生)